汉英成语的比较与翻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摘 要:成语具有简洁、流畅、生动形象的特点。从翻译的角度看,要把具有这些特点的成语在译文里恪到好处地表选出来是很不容易的。由于民族文化、历史背景和比喻上的差异。很多汉英成语的意义差异较大,如果只注意对汉英成语字面的理解,而忽略其文化内涵,就容易造成理解和表迭上的错误。因此,在汉英成语互译时应对比其文化和内涵,考虑直译、意译、套译和混合译等多种译法。
关键词:成语;比较;翻译
汉英两种语言都有丰富多彩的成语,这是汉英民族在长期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千锤百炼创造出来的。成语具有形象鲜明、音节优美、韵律协调、肓简意赅、表达生动等特点。有的成语意思明显;有的富于含蓄,言在意外,可引起丰富的联想。准确熟练地运用成语可以增强表达能力,也可看出一个人使用某种语言的水平。因而成语为人们所喜闻乐用,广泛流传。
由于中英两国语言和历史发展的背景不同。各有不同的成语色彩和特点,翻译时就应当尽量保持这些特点。也就是说,译者除了忠实地表达原文成语的意义外,还应尽可能保持原文成语的形象比喻、丰富联想、修辞效果以及其民族、地方特色等。从翻译的角度看,要把具有这些特点的成语译成同样优美的外文是最难翻译的部分之一。
1.汉英成语的比较
成语好比是一面镜子,它反映出一种民族或一种文化的特点。汉英成语的若干差异正说明了这点。现从三个方面略加比较。
1.1 民族文化的差异
民族文化的差异往往是通过词汇反映出来的。我们在翻译成语时。不仅要注意到成语本身的所指意义(即外延意义),同时还应考虑与成语所指意义有着紧密联系的文化、历史等因索,即一个民族的文化对其成语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例如:英语中的dog被视为一种宠物,英国人对狗有好感,很多家庭都养狗,并把它视为家庭中的一名成员来对待,由此产生了一些与狗有关的成语。如“Love me,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love mydos”(爱屋及乌);“a lueky dog”(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day”(人皆有得意日)等。而汉语中的狗则多带有贬义色彩,常用来形容和比喻坏人坏事。例如:“狗急跳墙”(A cor-nerad beast will do something desperate);“狗胆包天”(mon-strons audacity);“狗腿子”(lackey);。狗养的,狗崽子”(son-of a bitch);“狗嘴里长不出象牙”(A filthy mouth can't utterdecent language)。
又如:“Constant dropping wears the stone”与滴水穿石。在汉语中,滴水穿石常常表达褒义,一种良好的结果。用以引申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而在西方文化中,这个成语却通常用来表达不利的结果。如一对夫妇经常争吵,这样下去最终可能导致感情破裂,因为“Constant drop-ping wears the stone,the soft drops of rain piercethe hard mar-ble”,再硬的石头也经不起滴水的不断侵袭,感情再坚定也会被不断争吵而催跨。所以,对应的比较恰当的汉语成语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1.2 历史背景的差异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农业人口占很大比例,因此,成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农谚。例如:斩草除根;柴多火焰高;瑞雪兆丰年;解甲归田;拔苗助长;枯木逢春;顺藤摸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而英国是一个岛国,英国人喜欢航海,因此,有很大一部分成语源于航海事业。例如:To know the ropes(懂得秘诀,内行);To tide ovor(顺利渡过);To go with the stream(随波逐流);all at sea(无主意);plain sailing(一帆风顺);To keep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
又如:“Beauty is the eye of the beholder”——情人眼里出西施。西施是汉语中美女的代表。在这个成语中,“出西施”的意思十分显然,而“情人”的意义却缺乏,主要指“美”因人而异,强调主观性。在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一书中,有一句表达也体现了此喻义:“Love is blind”。这句成语中,“love”包含了“情人”的意思,可是却没有“美丽,西施”之义。但是它体现了一种西方民族的色彩。它提示,爱神丘比特射出的爱之箭是盲目的,深陷恋爱的人也是盲目的。
1.3 忧喻上的差异
形象相似的汉英成语,喻义却常常并不一样,这是因为它们反映了各自语言的不同民族文化特点。
例如:中国人常常用成语“雨后春笋”来形容事物的迅速发展和大量涌现。英语则用“just llke mushroom”来形容同样的意思。竹子不是英国土生土长的植物,甚至连“bamboo”这个词也是引进来的外来词。因此,英国人不可能以竹笋作成语的形象来比喻。
“Empty vessels the most noise”(一瓶子不晌,半瓶子晃荡,日常生活中,汉语常用“半桶水,半瓶醋”来指那些学问不多,一知半解的人,所以以上述成语来对应这个英语表达。但从喻义来看便会觉察到其中的差异。因为“empty vessels”(空铁桶)指的是“ignarant,stupid people”(无知识而愚蠢的人),而“半瓶水”指的是学问不多,一知半解的人。当然,两者都有相近之处,都指那种喜欢显示炫耀的人。暗示;真正聪明有学问的人就不会如此。
“狡兔三窟”和“It's a poor mouse that has only onehole”,尽管比喻不同,表达方法不一样(一用兔喻,一用鼠喻;—从正面讲,一从反面讲),但含义却相似,都是指“为了安全,就要多找隐蔽处”。英语由上述谚语引出另一成语“like a rat in a hole”表示“陷于绝境,无法逃脱”,汉语与此相当的却是“瓮中之鳖”,不是用兔而是用鳖来比喻。
2.成语的翻译方法
现代翻译家Eugene A.Nida认为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上在译文中用最切近而且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我国翻译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三原则,给译者指出了方向,同时也提出了要求。故而林语堂译《浮生六记》后叹曰“译事难矣”,鲁迅先生在论及翻译时也曾说过“为求一字,绕室终日”的话。然而,倘若我们细加研究起来,却会发觉其中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在此,笔者将通常应用的有关成语的几种译法分述如下。
2.1 直译法
对形象生动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成语。只要不会引起错误的联想或误解,一般都采用直译的办法把原来的形象和色彩保留下来,这对于传达原文的风格具有重大的意义。好的直译又往往是一种新的创造和一种新的表现手法。只要意思清楚,读得上口,就能为外国读者所接受。在《毛泽东选集》英译本里,采用直译法的铡子不少。
(1)“竭泽而渔,诛求无已。”
“竭泽而渔”出自《吕氏春秋》,主席借用这个成语来说明我们决不能承袭国民党的作风。这个比喻生动地道出了国民党的坏作风。给人极深的印象。英语里有“Kill the goosethat lays golden eggs”的成语,意思和“竭泽而渔”差不多。但《毛泽东选集》英译本没有采用。译文“draining a pond tocatch all the fish”,既保持原来的形象,也极明确易懂。
“中国人有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后汉书·班超传》。译文“How can one get tiger cubs withoutentering the tiger's lair?”虽和英语成语“no venture,no gain”意思相似,但形象却生动得多。
上一篇:变译理论下的汉英旅游翻译策略
下一篇:解读英汉翻译中的位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