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与镭的发现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摘  要:鲁迅先生是第一位向国人介绍居里夫妇及镭发现的学者。他于1903年写的《说鈤》一文中,在充分肯定居里夫妇对化学、对整个科学领域的伟大贡献的同时,指出:镭的发现是居里夫妇勤劬劳动和总结集体智慧的结果;是社会经济与科学文明发展的必然;是前人成果的承传与后人开拓创新的标范。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唯物主义的论证也正是当前科研工作中应该十分珍视的,故乃署此文。
    关键词:鲁迅  居里夫妇  镭  说鈤
    距今一百多年前,居里夫妇首次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这一划时代的殊勋,当时震惊了整个世界,各国纷纷争先报道,在中国,最早向国人介绍居里夫妇及其发现的是鲁迅先生。1903年10月10日,他在《浙江潮》杂志上发表了《说鈤》。在这篇论文中,鲁迅以哲人的锐思和科学家的远见,高度赞扬了居里夫妇的伟大贡献,阐述了科学对人类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提出了许多闪耀着唯物主义光辉的精辟见解。
    一、鲁迅认为:镭的发现是居里夫妇在实践中勤劬劳动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鲁迅曾说:“第相科学历来发达之绳迹,则勤劬艰苦之影在焉”。镭的发现和提炼与其它科学一样,是居里夫妇长期勤劬劳动艰苦实践的结果。鲁迅在《说鈤》中介绍:1898年7月,居里夫妇从含铋的沥青铀矿中分析出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以夫人生于坡兰德(波兰)故,即以坡罗尼恩(钋)名之。”之后,又于同年12月“遂于别及不兰(含钡沥青铀矿)中又得一新原质(元素)”镭,鲁迅将其译为“钅日 ”,意为“有巨大的能量,能自发光热,尤奇者,其放射力,毫不假于外物,而自发于微小之本体中,与太阳无异。”
    在自然界中镭的含量极其微小,只占地壳原子总数的一百亿亿分之八,在铀沥青矿中也仅占百万分之一,居里夫妇一无先进设备,二无财力,凭对科学事业的忠诚和实干精神,用手工劳动苦战1300天,从八吨铀矿渣中炼出了十分之一克的氯化镭,还初步测定了镭的原子量为225。这一放射现象的划时代发现,使居里夫妇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成功证明了居里夫人的箴言:“若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则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界。”
    鲁迅认为:镭的发现不仅是居里夫妇“奋励图强”、“日事研究”勤劬实践的结果,也是群体智慧的结晶,他在《说鈤》中提到:“多漠尔思(e.a.demarcay,1852-1904,法国化学家)曾照以分光器,鈤之特有光图外,不复有他光图,亦为新原质之一证。”这里说的多漠尔思氏除为居里夫人制造分光器外,还直接为镭的发现作光谱分析和光谱学证明。鲁迅还在文中提到:参于居里夫妇提炼镭的法国化学家独比伦氏(a.l.debierne,1874-1949)亦于别及不兰中得另一种放射性物质锕。居里夫妇在研究镭的过程中还得到了工人培蒙、伯第等人的帮助,得到奥地利免费赠送的沥青矿渣。如果没有众人的投入,只靠有限的实验空间和居里夫妇孤军奋战,镭的发现是不可能的。鲁迅文中强调:镭的发现乃“最人涅伏。”即集中众人智慧之谓也。鲁迅不仅阐述了科学来源于实践,依赖于实践,受检验于实践这一真理,还用事实说明了镭的发现这一绽开于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交的科学之花,因其植根于丰厚的土壤和依赖于众人的辛勤浇灌才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充分体现出鲁迅在早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

   二、鲁迅认为:镭的发现寓必然于偶然之中,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文明的产物。
    科学研究的组织过程始终是社会与经济的新陈代谢总体演变的组成部分。《说鈤》在充分肯定了居里夫妇的丰功伟绩的同时,提出了一个根本问题,即:“此新原质以何因缘乃得发见?”镭究竟是怎样发现的?是居里夫妇天才的发明吗?鲁迅曾说过:“科学盛大,决不缘于一朝。”(《坟.科学史教篇》)任何科学的发明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科学家闭门造车的结果,科学研究课题的提出,离不开生产发展的需要,科学是应“实业”的需要而发达的,是科学工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十九世纪后半叶,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为科学技术的一系列新突破提供了条件,电磁学的发展使电成为动力和照明的新能源,电的广泛应用促使人们进一步掌握其性能、本质和规律,在研究电火花、电孤放电、真空放电过程中发现了电子,从而展现了原子结构的复杂性,特别是1895年x射线的发现及其在工业上的应用给科学带来了新的课题,促使人们去解决x射线的来源,镭的发现正是在这种科学、工业、经济迅猛发展的大氛围中实现的,是时代的产物。如果当时没有生产发展提供的条件,没有社会力量的帮助,没有玻璃工业、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没有沥青矿几千吨的年产量,镭的发现是不可能的。
   生产力的发展助产伟大的科学发明,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而科学的长足进步又为经济插上腾飞的双翼。镭的发现对原子科学和医学事业的推动证实了这一点。正如鲁迅在《说鈤》中颂其“煌煌焉出现于世界,辉新世界之曙光,破旧学者之迷梦......由是而思想界大革命之风潮,得日益磅薄,未可知也。”正是他对科学上新生事物的礼赞。鲁迅先生还从批判伪科学中揭示了科学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本质,他在文章结尾强调了镭发现的作用:“由钅日 线之研究,而生电子说。由是而关于物质之观念,倏一震动,生大变象”经“吐故纳新”,终使“败果既落,新葩欲吐......”鲁迅不仅认识到了科学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吐故纳新”的规律,也相信它将给思想界带来“日益磅薄”的新景象。
    鲁迅在论述镭的发现过程时说,居里“偶于别及不兰中是有类似x线之放射线,闪闪然光甚烈”。即认为镭的发现是带有一定偶然因素的。在当时科学发展和工业发展向科技界提出研究x射线来源的要求后的一段时期内,有一大批科学家“相率覃思,冀获新质”,置身于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在这个共同探索中,必然有人要在实践中得出结论,但就自然科学发展的整个历史而言,由谁来完成这一重大科学发现是带有偶然性的,镭的发现也证实了这一辩证规律。和居里夫妇同时代的科学家都存在着解开x射线来源之谜的可能性,而“惟钅日 则古篱夫人辛苦经营,始得略纯粹者少许,”居里夫人首先完成这一重大发明的偶然性是在历史的必然中产生的,虽然她在发现镭的过程中表现出科学家超人的智慧和毅力,付出了艰辛的代价,但并不是唯有居里夫妇独具天才。如果没有居里夫妇,人类同样可以揭开x射线来源之谜。
    鲁迅联系社会变革的要求和整个时代潮流来辩明镭发现的意义,充分体现出他对科学价值观的认识和领会。

    三、鲁迅认为:镭的发现继承了前人研究的成果,开拓了后代科研的新领域
    任何一种创造发明都是前人科研成果的继承和光大,也为后人开拓了研究领域和新境界。基于这种唯物主义的科学发明观,鲁迅提出镭的发现乃“x线之赐”,“x线者,一九九五年顷,德人林达根(伦琴w.k.rontgen,德国,1845~1923)所发明者也”。伦琴在重复阴极射线的实验中,发现了具有“贯通不透明体”的射线,因其未知性而取名为x射线。
    x射线是真空放电管内受阴极射线轰击的部位发出的,在发射x射线时还同时出现蓝绿色的荧光,这一现象启发人们提出新的问题:产生荧光的物质都能发射x射线吗?有无不用阴极射线的轰击就可以自动发出天然射线的能源呢?就这样,由x射线而引发的一连串问题“大惹学者之注意,谓x线外,当更有y线,若z线等者”,终于,居里夫妇率先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在一定意义上,是x射线的发现决定了居里夫妇研究镭、探索镭的历史必然。鲁迅在文章结尾中总结:“自x射线之研究,而得钅日 线;由钅日 线之研究,而生电子说......虽曰古篱夫人之伟功,而终当脱冠以谢十九世纪末之x线发见者林达根氏”。鲁迅既肯定了居里夫妇的伟绩,也深刻阐述了镭被发现的继承关系。
    第二个对镭发现有重大影响的是法国的贝克勒尔(a.h.becquerel,1852—1908),在发现x射线的第二年,“法人勃克雷(现译为贝克勒尔)复有一大发见”,当他将照相底板与铀和钾的硫酸盐复盖在一起时,发现底片上相应于铀盐位置的部分变黑,经过“细测其理”,发现“铀之盐类,实自具有一种类似x线之辐射线”。这是继伦琴后认识放射性的继续,这种从铀化合物中放射出的射线被称为“贝克勒尔射线”。它“无待器械电气之助,而自能放射,故较x线已大进步”。但此射线的来源仍是个谜,于是“尔后研究益盛”,为居里夫妇发现镭奠定了基础,正因为如此,贝克勒尔于1902年与居里夫妇共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镭的发现得益于科学的继承,也为后人的研究开拓了新领域。为了使镭尽快得到应用,为发展电子、原子工业,为了征服癌症,居里夫妇献出了历尽千辛万苦价值百万美元仅有一克的镭。1906年彼埃尔.居里猝遭车祸不幸逝世,居里夫人强忍悲痛,以极大的毅力指导她的实验室继续研究,终于将镭的研究向前推动了一大步,于1907年提炼出纯氯化镭,并精确测出其原子量为226.45。1910年又分析出纯镭元素,验证了其多种物理化学性质,并测定了氡及其他元素的半衰期,还在此基础上整理出放射性元素蜕变的系统关系。这些重大成就使她又于191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成为迄今为止唯一两次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她对世界尤其对法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她的精神和她的研究培育出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在居里夫人第二次获诺贝尔奖的次年,法国科学家格林尼亚(o.grignard,1871-1935)由于发现了格林亚试剂及对有机合成的重大贡献而获1912年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人的女儿伊莱纳(i.joliot-curie,1897-1956)女婿约里奥(f.joliot-curie,1900-1958)在居里夫人的言传身教下,以其在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和原子嬗变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获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至今科学界仍传颂着世界上唯一一对获诺贝尔奖的母女的佳话。居里夫人亲传弟子郑大章(1904-1941)在法国求学十五年,1929年入居里夫人主持的镭学研究所,在居里夫人直接指导下从事放射性化学研究,深受器重,成为中国放射化学的奠基人,他测定了沥青铀矿中镤对铀的放射性比例,从而论证了铀锕系对铀镭系的放射性分枝比值,对居里夫人极为推崇的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1913-),1937年赴法留学期间就曾是伊莱纳夫妇的研究生,1938年曾与伊莱纳合作发现了裂变现象,1946年发现了柚核的三分裂、四分裂现象。是居里夫人的研究为他开辟了成功之路。
    鲁迅从客观实际出发,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说明了镭发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充分体现出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说鈤》乃鲁迅先生的“少年之作”,文中从镭发现的全过程阐释了科学的本质观、价值观和发展观,虽然尚未形成完整的辩证唯物主义体系,但为他后期辩证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成为战斗的唯物论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列宁说:“自然科学方面的最新发现,如镭、电子、元素转化等”,“灿烂地证实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鲁迅的《说鈤》就是这种辩证唯物主义火花的灼射。

 参考文献
    《说鈤》鲁迅全集(七) 人民文学出版社
    《科学家的甜酸苦辣》  陈浩元著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简明自然科学史手册》  解恩泽主编  山东教育出版社
    《科学技术发现发明纵览》  葛能全著  科学出版社
    《鲁迅和自然科学》  刘再复等著  科学出版社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