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贫困——农村贫困的一种分析范式(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产生了巨大的知识信息鸿沟,新时期农村的文化脱贫所面临的深层次的问题不容回避。
从国际技术比较看,我国主要农药原药、优质化肥、90%的祖父母代原种鸡靠国外进口现代化,温室大棚依赖荷美法,节水技术依赖以色列。⑥从国内看,一方面传统农业本身科技含量低,平均每万名农业劳动者只拥有21名农技人员,与城市每万名职工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800多人相差甚远。⑤而且,由于农村的不发达状态及产业分化程度低下,使得现有的科学技术很难有效的投入到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严重影响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所积累的微薄资金又很难为科学技术与第二、三产业有效的结合提供支持,即便注入资金与技术之后,农民除了短暂的城市经历外,并没有效的职业教育来保证产业化的后续发展。
四.文化贫困分析范式的基本构想
认识并解决农村所面临的问题贫困,应在一种综合的分析框架下进行,范式正是这样一个科学或某一专业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和结构,以及整体的元素或范例。“当范式被视为理所当然时,这些选择的问题可以被认为是有解的问题。” ⑦笔者在初步梳理的基础上构建了文化贫困分析范式,*即在坚持城乡社会对比的视角下,立足农村经济的社会学分析,以农村中传统文化或地区亚文化的结构功能状态为基本研究对象,通过对教育资源、传统文化、制度体制、低俗文化与迷信文化、科学技术与技艺文化等文化指标的考察,从纵向的历时态与横向的共时态出发,研究农村贫困文化形成的动困与结构,探寻先进文化导入与农村贫困文化自身变革交汇结合点,配合于城乡之间的社会经济交流与统筹发展的思路,推动农民—农村贫困文化主体的“文化自觉”与发展,实现农村文化—农村贫困客体的现代转化,并通过主客体的外生内化的自增长机制,实现农村文化知识型、开放型、经营型、未来型的全面转型。利用文化贫困的分析范式,我们可以相对清晰的分析农村贫困的内在障碍与外力缺失,直视其决定力量及其文化转型中的选择性困惑。
参考文献:
①胡鞍钢,熊义态.中国的长远未来与知识发展的战略[J]].中国社会科学2003,(2).
②Sen,Amartya,1999,Development as Freedom。
③李强:《中国扶贫之路》,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7~18页。
④M.罗吉斯、J.伯德格著:《乡村社会变迁》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02页,。
⑤张玉林.中国城乡教育差距[J].战略与管理2002
⑥石元春.发展中国农业科技产业[N].人民日报2001—06-1f
⑦库恩著,金吾伦等译,科学革命的结构[N]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从国际技术比较看,我国主要农药原药、优质化肥、90%的祖父母代原种鸡靠国外进口现代化,温室大棚依赖荷美法,节水技术依赖以色列。⑥从国内看,一方面传统农业本身科技含量低,平均每万名农业劳动者只拥有21名农技人员,与城市每万名职工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800多人相差甚远。⑤而且,由于农村的不发达状态及产业分化程度低下,使得现有的科学技术很难有效的投入到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严重影响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所积累的微薄资金又很难为科学技术与第二、三产业有效的结合提供支持,即便注入资金与技术之后,农民除了短暂的城市经历外,并没有效的职业教育来保证产业化的后续发展。
四.文化贫困分析范式的基本构想
认识并解决农村所面临的问题贫困,应在一种综合的分析框架下进行,范式正是这样一个科学或某一专业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和结构,以及整体的元素或范例。“当范式被视为理所当然时,这些选择的问题可以被认为是有解的问题。” ⑦笔者在初步梳理的基础上构建了文化贫困分析范式,*即在坚持城乡社会对比的视角下,立足农村经济的社会学分析,以农村中传统文化或地区亚文化的结构功能状态为基本研究对象,通过对教育资源、传统文化、制度体制、低俗文化与迷信文化、科学技术与技艺文化等文化指标的考察,从纵向的历时态与横向的共时态出发,研究农村贫困文化形成的动困与结构,探寻先进文化导入与农村贫困文化自身变革交汇结合点,配合于城乡之间的社会经济交流与统筹发展的思路,推动农民—农村贫困文化主体的“文化自觉”与发展,实现农村文化—农村贫困客体的现代转化,并通过主客体的外生内化的自增长机制,实现农村文化知识型、开放型、经营型、未来型的全面转型。利用文化贫困的分析范式,我们可以相对清晰的分析农村贫困的内在障碍与外力缺失,直视其决定力量及其文化转型中的选择性困惑。
参考文献:
①胡鞍钢,熊义态.中国的长远未来与知识发展的战略[J]].中国社会科学2003,(2).
②Sen,Amartya,1999,Development as Freedom。
③李强:《中国扶贫之路》,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7~18页。
④M.罗吉斯、J.伯德格著:《乡村社会变迁》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02页,。
⑤张玉林.中国城乡教育差距[J].战略与管理2002
⑥石元春.发展中国农业科技产业[N].人民日报2001—06-1f
⑦库恩著,金吾伦等译,科学革命的结构[N]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下一篇:竹帛《五行》篇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