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鳞图册研究综述——兼评兰溪鱼鳞图册的重要价值(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三种说法,认为三者“可并存不悖”。一般认为图册因绘田块图形排列似鱼鳞而得名。
 
有关图册的考证查实,主要是针对某一具体的资料而言。栾成显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收藏的三册鱼鳞簿资料撰写的三篇文章,都有相当篇幅的考实内容。《龙风时期朱元璋经理鱼鳞册考析》结合方志、族谱等,从纸质、形制、计量单位、官印、所载人名、文书对比。文献记载几个方面,考证了该资料所属年代,认为这是朱元璋在正式建立明朝前,于宋龙凤甲辰年前后在徽州地区实行田地经理时的鱼鳞册实物,是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早的一本鱼鳞册;《弘治九年抄录鱼鳞归户号簿考》与《徽州府祁门县龙凤经理鱼鳞册考》也分别对簿册所记录的时间、地点及所载内容进行考证。鹤见尚弘有关鱼鳞图册的研究也有大量的考证工作,这可从《国立国会图书馆所藏一种康熙十五年丈量的一本长洲县鱼鳞册》、《清初苏州府鱼鳞册考察》、《关于南京图书馆所藏康熙十五年丈量的长洲县鱼鳞册一种》等文章中得到反映。⑤其他研究者也进行了类似性质的考证性工作。
 
    鱼鳞图册史料价值的真正体现,就是要利用它从根本上展开诸如土地制度等问题的研究,这方面的工作尚属初步。研究者利用十分有限的鱼鳞图册资料,已经取得一些重要成果。章有义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藏江苏长洲三册鱼鳞簿,结合各时期基本史料,对相关地区的土地占有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一些重要的结论。如从长洲鱼鳞簿中所见地权分配情况,推论其对于整个苏州地区所具有的一定的代表性。进而得出:苏州“由康熙初年(5—15年)至1949年,二百七八十年间,地主(包括富农)同农民占地的比率几乎稳定在65:35。看来,人们设想的地主所有制支配下地权不断集中的必然性,在这里没有得到证实”;“在地权比较集中的苏州,小土地所有者的土地尚且占有不容忽视的比重,其他地区更可想而知。这就提醒我们,在研究中国封建土地关系时,不应无视小土地所有者即自耕农的问题。可以说小土地所有一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乃是中国封建土地制度的一个特色。如果把地主和佃农的关系当作土地关系的全部,那就未免之片面,过于简单化了。即使就租佃关系而言,也可能发生在小土地所有者和无地户之间,甚至小土地所有者之间。某些地区地权比较分散而租佃关系却比较发达,原因就在这里”。⑥
_____________
    ①  参考刘敏、周积明前揭二文。
    ②  王剑英前揭文认为:“到明朝灭亡,黄册以及鱼鳞图册就一起告终了”,此论当有误。
    ③  参见栾成显前揭文《龙凤时期朱元璋经理鱼鳞册考析》和《徽州府祁门县龙凤经理鱼鳞册考》。
    ④  一般认为明代全面实施鱼鳞图册制度,何炳棣前揭书提出质疑。
    ⑤  见鹤见尚弘前揭书。
⑥  见章有义前揭文。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十分有限”来概括鱼鳞图册的研究现状。分析原因,一是对图册史料价值认识的不充分。有关鱼鳞图册研究本身就很有限,介绍鱼鳞图册地位和图册史料价值的文章更是缺乏。兰溪鱼鳞图册深藏数十年,没有发挥其作为史料的重要价值,究其原因不外乎对其价值认识的严重不足。当然,还有知其价值而不知材料之所存的问题。二是研究工作的艰巨性。即便对鱼鳞图册的价值有充分的理解,但要投身其中进行研究,不仅要有扎实的功底,还需足够的勇气。鱼鳞图册包含土地问题中最基本的一些要素,材料细碎;而且这种材料的运用,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规模(比如完整的一都或一图)。也就是说,要把具有一定规模的细碎材料综合到一起,在反复解读、比较的基础上加以统计、归纳,同时借助其它材料,才能得出结论。从研究者们来之不易的成果和艰辛的劳动中,多少可以找到人们望而却步的原因。而在当今学术成果评价的所谓“数字化”时代,这种情况就更容易理解了。三是文献典籍少有鱼鳞图册的记载。鱼鳞图册起于宋,盛于明,续至清乃至民国,为政府重要行为,但史籍少有记载,各级志书的交代也不甚明了。四是图册的缺失、零散和不完整,这是最主要的原因。鱼鳞图册的存量总情(发现和未发现的)无法统计,但从研究者过去的发掘中或可知其大概。目前国内所藏主要在一些研究机构(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等)、图书馆(如北京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等)、博物馆和文物管埋部门(如中国历史博物馆、苏州博物馆、辽宁历史博物馆、无锡博物馆等)。由于计量上的问题(计算单位不统一,种、部、册等概念模糊),即便已发现图册的存量也难以了然。①流传国外的主要在日本,据介绍大概有17种、175册(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9种137册;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5种20册;东洋文库,1种16册;筑波大学,2种2册)。②这些鱼鳞图册完整性较差,最多的也仅1图,难见1都,更难见一县之详情。
 

 

兰溪市位于浙江省中西部,金华、衢、兰三江汇合处,素有“三江之汇,七省通衢”之誉。兰溪自唐代建县以来,文献比较丰富,其中尤有若干未被学术界发现、利用的资料。今存兰溪市财税局的清代同治年间编造、民国实验县时补造的鱼鳞图册,即是一份具稀缺性和完整性于一体的档案资料。

 

兰溪在历史上曾多次攒造鱼鳞图册。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婺州知州赵怒夫在本州推行经界,最初就是在兰溪试办的。③时“知婺州赵*[與+心,上下结构]夫行经界于其州,整有伦绪,而怒夫报罢。士民相率请于朝,乃命赵师岩继之。后二年,魏豹文代师岩为守,行之益力。于是向之上户析为贫下之户,实田隐为逃绝之田者,粲然可考。凡结甲册、户产簿、丁口簿、鱼鳞图、类姓簿二十三万九千有奇,创库匮以藏之,历三年而后上其事于朝”。④

明洪武、万历两朝,曾进行大规模土地调查。万历《兰溪县志》载:“明洪武十九年遣官经量田土,时监生铁某、李某躬临本县,将各都各乡田土——经量,编画鱼鳞图籍以记之。”⑤然至清康熙初年,明代鱼鳞图册因年久而严重散佚。康熙六年(1667),兰溪再次清

_____________

  有关鱼鳞图册存量,根据研究者们已经接触到的、明确的、以作研究之用的数字仅在20种100册左右。实际应该要大的多,这纯属发掘上的问题。有人认为仅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存徽州文书中就有数干部万历年间的鱼鳞图册,据林甘泉、童超、周绍泉撰著的《中国土地制度史》第284页,(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版;另休宁县档案馆所藏从清顺治四年(1647)  民国时期的鱼鳞图册总数达8万件,据周绍泉《徽州文书与徽学》,《历史研究》2000年第1期。这里存在计算方法的问题,部、件规模指称如何,周文明确“一页为一件计”,这有待进一步核实。

  见栾成显前揭文:《日本所藏鱼鳞图册及其研究》。

  《宋史》作嘉定八年,据何炳棣考证,此次经界完成于嘉定十七年(]224),见前揭何著。

  《宋史》卷173,《食货上一》,中华书局点校本。

  万历《兰溪县志》卷1,(台北)成文有限公司影印本。

 

 

丈田土,填造鱼鳞图册,归户办粮。清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占领兰溪,县衙被焚,鱼鳞图册也再度被毁。在镇压太平军后,清政府饬令即刻“勒限赶造”。①这次自同治四年至同治十年(1862—1871)的重攒鱼鳞图册情况,我们可以从光绪《兰溪县志》中查知:“夫清赋于四年冬举行,五六两年四乡鳞册告成,七年城局校缮徵册”;随后,由于和原额相较缺漏甚多,故又进行复勘:“七年会总对校,得熟产徵额三万二千两有奇,而合荒熟及有主、无主总算较诸原额竟缺万余两,细加查询,知土称田之斗石亦有广狭之分。内有二亩六七分为一石者,有二亩八九分为一石者,又有全三亩者。地山塘无斗石可计,地有计斗石者,亦有不计斗石者。率皆约略指报,复拟章由县饬各图董事,亲履按号查补,并搜出斗石匿漏,增田地额各三百余顷,山亩缺额尤多。八年,总局协同备图经办董事身亲登山越二年之久,虽巉岩石无级可登,莫不攀萝蹑巅造极,共增山额三千三百余顷,而塘亩亦会同复勘,增额二百余顷,十年仍复汇总校对。”②这次重新丈量编造鱼鳞图册,以斗、石计量,凡田、地、山、塘均挨号编字绘图,注明四至,并发给业主凭条作为土地所有证。重编鱼鳞图册共889本,按图编159号,一式两份,一份存县,一份交各都图册书(地籍员)保管。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