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原是此中人——读《甲骨学五十年》(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亦不得不以此说为讨论的起点和辩难的鹄的。真个是先生之言,山高水长。但大家似乎都忽略了一个小问题——彦堂先生对他学说的补葺和修正。《五十年》里如下的文字不可小觑。
  取名“断代”(按:指《研究例》),本来希望断定世代,就是把迁殷后的每一王的卜辞都能明白的认辨出来,但是初步整理的方案,只能约略分为五期。——第99页
  第一期,旧以为皆在武丁世,现在知道很可能要从盘庚、小辛、小乙以至祖庚。固然有一部分祖甲时的史官,曾任职在祖庚之世,但祖庚属于旧派,一切制度仍武丁之旧而祖甲却改革了许多。因而祖庚卜辞又往往和武丁时不易分别,不似祖甲时显然有异。所以我们宁可说第一期应包括祖庚,不能只限于武丁。——第108至109页
  第四期卜辞,在断代例发表十年之后,才可以辨别出来,研究起来,它的复杂困难,又是远在一二三五期之上。——第116页
  五十年来的甲骨文字研究,现在可以说略得门径,也可以说是初登程途,全部整理与研究的结果,尚须远有所待。近二十年,继断代研究法,做实地分期研究工作,才觉得分为五期的办法,犹甚粗疏,所谓“十个标准”,当时是以“贞人”为主干的,因而把祖庚祖甲兄弟,列为第二期,及至仔细研究之后,才发现了祖庚祖甲两王的卜辞,“贞人”固多相同,而表现在卜辞中的历法、字形、祀典、事类,则大有差异,所以以前者为标准,祖庚应属于第二期,以后者为标准,祖庚应属于第一期。又当时以“贞”是“卜问”,贞上的人名即代王卜问事情之人,称为“贞人”,后来发现在武乙文武丁时代,原应列入第四期的卜辞中,有许多省去了“贞”字,但卜字下的人名,仍是“贞人”。又因为“称谓”和“字形”的关系,分期时往往把第四期卜辞混入第一期。这都是最初分期研究的缺点,应该加以补正的。——第142页
  这些话足见彦堂先生在《研究例》发表后的近二十年时间,一直力图修订五期说。他特别指出:1933年的甲骨文断代标准是以“贞人”为主干的,后来体会到历法、字形、祀典、事类也是很重要的;五期只是约略的分法,还较粗疏;第一期不能只限于武丁,还应包括祖庚;原定第二期内祖庚时的卜辞更接近于武丁时的风格;从前混入第一期的卜辞应属第四期;第四期的复杂困难,远在一二三五期之上。这些思想都反映了彦堂先生的甲骨文研究到达了新一境界,很值得甲骨学后学参考体会。
  由于彦堂先生1933年发表的《研究例》洋洋十万余言,被视为甲骨学史上绝对经典之作,故而继承五期说衣钵和另立新说的学者在谈及彦堂先生甲骨文断代的成绩时,都援引此文评说功过。笔者开列出《五十年》在分期上的新见,是想让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彦堂先生本人并非是抱着五期分法不变,他是想把迁殷后每一王的卜辞都分辨出来的。时至今日,甲骨文断代研究取得了很多新的成绩,分类和断代也进一步细致化。如果我们还枯守着彦堂先生都以为“粗疏”的五期说,奉为不可更变的金科玉律,反倒是违反他断代思想的基本原则。反过来,提出新说的学者在评价前人成果时,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若误把五期说当作彦堂先生断代成就的最高峰,也是一种粗疏的行为,不免有些孤陋了。
  其次,彦堂先生的五期说的基础,是以贞人关系将甲骨文分类,然后再以称谓等标准定出各类的时代,最后得到五期。这里面的一、二、三、五期都是完全建立在各个“贞人集团”上,即按贞人分出的几类。所以他的方法,本质上也是先分类、后断代的。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彦堂先生的五期都未限于一个王世,后来更觉得一、二期在时代上有了一个重合的部分——祖庚之世。有人觉得五期说在断代上有一刀切的弊病,至此也可少歇了。在彦堂先生之后,陈梦家、李学勤诸位先生进一步把殷墟甲骨文分为细密的若干组,而林沄先生更提出处于二组之间过渡位置上的“间组”概念,我们因此有了一个王世存在多类甲骨文的认识。这的确是彦堂先生所未仔细考虑过的问题。但他也明白地指出了第一期包括祖庚,也即是说祖庚之世有第一期(宾组)、第二期(出组)两种甲骨文。他断代思想上的此一发展是很值得大家重视的。
  再次,彦堂先生说第四期最为复杂困难,成为了一个准确的预言。他花费了很多功夫从第一期中找出来的那部分第四期卜辞(即文武丁卜辞),现在又由学者重新归入到武丁时代了。这些被称为“ 组”、“子组”、“午组”的卜辞的断代问题最终由1973年小屯南地发掘出的地层关系澄清,亦说明以甲骨文分期研究必然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而进步。而原定在第四期的甲骨文,到底属于哪些王世?而哪些殷墟甲骨文的时代在武乙、文丁之世?到今天,仍是聚讼不休、亟需解决的问题。最近二、三十年,学者对这个问题争论的焦点是“历组”卜辞的时代。所谓“历组”,并非一个“贞人组”,而是主要根据字体标准定出的一个组。此组卜辞只有一个贞人“历”,出现的次数也很少。这类卜辞占着原第四期的大部分,如果按着新说将它们提前到武丁、祖庚之世,基本上就把第四期抽空了。为解决这个问题,持新说的学者又拿另一类完全不见“贞人”的“无名组”来填充空档。 第四期断代反复难定的关键,主要是贞人太少所致,不能通过贞人同版关系将一批甲骨文材料系联起来并利用较丰富的材料断代。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走两条路。最首要的出路还是积极进行考古工作,找到令人信服的地层、甲骨文材料。另外,要断定没有贞人或贞人极少的卜辞的时代,应从它的内容上去寻解决的办法。把历组的时代向前提的学者就是这样做的,他们的主要证据就是该组中的人名、事类与原第一期有很多重复。虽然持旧说的学者提出“异代同名”来反对,但历组人名、事类大部分只与原第一期相同,很少重见于其他期、其他组,这个现象不是异代同名所能解释的。而且,如果异代同名说成立,贞人会不会异代同名?以贞人关系为基础的原五期说要不要再做全面的检讨?这大概是不必要的。总之,彦堂先生以为最难以断定的第四期甲骨文的时代,今天虽还没有彻底解决,但这方面的研究已大大深入和进步了,颇可以告慰他了。
  《五十年》对1933年《研究例》的十项标准逐一做了补充和反思,如在贞人一项下增补、修订各期贞人等等,笔者这里不再详细介绍,有兴趣的读者诸君可自行阅读。治甲骨学史、甲骨文断代的学者,也不妨把这些补充和反思看作《研究例》的一个小小的续篇,千万不要把它轻轻地忽视了。
  彦堂先生最后把他的甲骨学研究从分期推向了分派,即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武乙、文武丁为旧派,祖甲、廪辛、康丁、帝乙、帝辛为新派。由于学术界普遍认为他认定的文武丁卜辞的时代应改在武丁之世,分派观点现在已很受冷落。但笔者觉得,分派思想的结论虽不必袭用,但其中反映的重视卜辞内容的研究方法、以及纵向考察商代后期文化制度演进的眼光还是值得肯定的。彦堂先生指出各期甲骨文中所见的祀典、历法、文字、卜事不同,并由此构拟出商代后期历史发展的脉络。这对于目前治商史和甲骨学的人还是很有裨益的。因此,从分期走向分派,是彦堂先生甲骨学研究上的一个进步,有些学者对分派说简单摒弃不睬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彦堂先生之著《五十年》,是在长期艰苦的考古发掘、学术探索之后而为之,正如牛食草而产乳,可滋养后学之处甚多。在即将停箸之时,笔者想抄录一段彦堂先生自己对甲骨学“四堂”的看法。他说:
  唐兰氏所称,……,自然是切实持平之论,非夸张阿好之谈。不过甲骨学得有今日,实出于各国多数学者的共同努力,集千狐之腋以成裘,决不是少数人所应该自己矝伐的。 这短短数言,是《五十年》中最令笔者感动的文字,愿与读者诸君共享!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