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认为《增订注释全宋词》收录的21位状元词人中,有12位的小传都多少有点不够准确或不够完整,并提出了订正与补充意见。
[关键词]《增订注释全宋词》;状元;词人;小传;订正;补充
《增订注释全宋词》[1](下称《增注》)集中了130多位学人的智慧,堪称巨著,笔者对词学研究甚少,没有资格论其短长。不过,由于自己十余年来一直在研究历代状元,对宋代状元词人的生平资料也就较为熟悉①。近期,打算通过《增注》研究一下宋代状元对宋词发展的贡献。《增注》中收录的词人中有状元21人(《全宋词》[2]收22人,《增注》去掉了王曾,不知何故),在反复研读他们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其中12位的小传都多少有点不够准确或不够完整。因此,拟就搜寻所得,依科第先后对这些状元小传做点订正与补充,意在使它更为完善,并藉此讨教于编者及天下方家。
苏易简
《增注》第一卷第3页《苏易简小传》云:“苏易简(958——996),字太简……历官知制诰、给事中、参知政事,后出知陈州。身后赠礼部尚书。”据《宋史·苏易简传》,他并不是直接由参知政事出知陈州的,而是于至道元年(995年)因嗜酒,被劾,罢为礼部侍郎,出知邓州,又移知陈州的。《续资治通鉴》卷一九载,太宗至道二年(996年)“十二月,乙巳,礼部侍郎、知陈州苏易简卒。”既是“十二月”,那么应是公元997年元月,则《小传》的卒年有误。
王拱辰
第一卷第159页《王拱辰小传》结尾云:王拱辰“……神宗元丰初,累官武池军节度使、彰德军节度使。”其中“武池军”不确。虽然《中国历史人物辞典》[3](P286)亦作“武池军”,但《中国文学家大辞典》(P593)则作“武汝军”,而《宋诗记事》(P296)、《中国人名大辞典》(P107)、《宋史·王拱辰传》均作“武安军”。查《宋史·地理志》及《中国历史地名辞典》,均无“武池军”,亦无“武汝军”,《中国历史地名辞典》有“武安军”,但解释文字为“唐、五代方镇名。唐光启元年(885年)以钦化军改名,治所在潭州(今湖南长沙市)。北宋初废。”可见宋代并无“武安军”。《宋史·地理志》无“武安军”,却有“安武军”(《中国历史地名辞典》未录),其地在冀州。其《王拱辰传》云:“元丰初……再判大名,改武安军节度使。”同书两处地名不一,我们且说“安武军”。《续资治通鉴》卷七五载:元丰三年九月乙酉,“诏拱辰判大名府,拱辰辞曰:‘臣老矣,不足以任事。’帝曰:‘北门重地,卿旧治也,勉为朕行!’”王拱辰于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曾出知大名府兼北京留守,所以《传》中说
注释:
①笔者曾写过《宋代状元奇谈·宋代状元谱》一书(紫禁城出版社,1999年版),为写此书,跑了十几家图书馆,手抄或复印了所有能找到的宋代状元的生平资料。
“再判”,此处言“旧治”。就北宋而言,“冀州”、“大名府”、“北京”其模糊含义是相通的,就是“安武军”所辖之地。可见,“武池军”、“武汝军”、“武安军”均为“安武军”之误。
此《小传》中“天圣八年(1030)进士第一,通判怀州。后拜御史中丞。因逐王益柔、苏舜钦,以倾范仲淹,为公议所薄。神宗元丰初,累官武池军节度使……”等文字与《中国历史人物辞典》完全一致,此似即致误之源。该辞典还误称王拱辰为“开原咸平(今辽宁开原东北)人”;“彰德军”误为“新德军”,短短一段文字讹误多处,殊不足为据。
许将
第一卷第308页《许将小传》结尾说:许将“……徽宗时,以资政殿学士知河南府。卒谥文定。”叙述有错误,且这样介绍不完整,给人以许将卒于知河南府的错觉。据《宋史·许将传》、《宋大臣年表》[4]及《北宋经抚年表》[5]等,许将于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是因被御史弹劾,才以资政殿大学士出知河南府的。御史继续攻击,又降为资政殿学士,知颖昌府,改调大名府。6年后,稍升奉国军节度使。政和元年(1111年)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文定。可见他“知河南府”时职衔并非“资政殿学士”,而是“资政殿大学士”;带“资政殿学士”衔时是“知颍昌府”;知河南府”后,还任过多种职务,最后是死在“奉国军节度使”任上的。
时彦
第一册第393页《时彦小传》:时彦“……累迁至集贤校理,左司员郎,提点河东刑狱。”
首先“左司员郎”应为“左司员外郎”,脱“外”字。再者,据《宋史·时彦传》及《续长编》卷二八四、二九七,时彦于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五月,由著作郎升为兵部员外郎兼集贤校理。绍圣(1094——1097年)间升左司员外郎,因出使辽国失职,被罢免。不久,仅恢复其先前的集贤校理衔,让他提点河东刑狱,左司员外郎的资格已被罢掉。《小传》的叙述含混不清。
蔡薿
第一卷第595页《蔡薿小传》:蔡薿“……崇宁五年(1106)举进士第一。累官翰林学士,礼部尚书,房州安置。”蔡薿仕历颇复杂,这样叙述过简,且颇费解,好象“房州安置”也是一种官职。据《宋史·蔡薿传》及《续长编》,蔡薿由于巴结蔡京,及第后9个月内即被越次提拔为中书舍人,次年6月再升给事中。被弹劾,出知和州,一年后,加显谟阁待制,知杭州。被蔡京召回,仍为事中,升翰林学士。蔡京稍失势,他即被罢为提举洞霄宫。蔡京势力略张,他又被起用知建宁府。不久召为翰林学士承旨,进礼部尚书。蔡京又稍失势,他便被弹劾,贬为单州团练副使,房州安置。宣和三年(1121年)复职为龙图阁直学士,再知杭州,为政残酷激起民变,次年再被削职,提举南京鸿庆宫,最后以徽猷阁待制卒。资料是现成的,《小传》不写这么详细,至少应勾画大概,不然叫人摸不着头脑。
王昂
第二卷第62页《王昂小传》:“王昂(1190——?)字叔兴,成都人。一作江都人。徽宗重和元年(1118)进士第一,除秘书省校书郎。高宗绍兴二年(1132)二月,以尚书工部员外郎守起居舍人。同年八月,由徽猷阁待制知台州降为秘阁修撰,主观江州太平观。”这段叙述中,籍贯有问题,仕历不衔接,且未提供其卒年。其实其卒年亦可考。
其籍贯,虽然《宋人传记资料索引》也说王昂为成都人,但姓王名昂者不止一人。《古今同姓名大辞典》(P83)指出,宋代状元王昂为江都人,成都乃其祖籍。
其仕历与卒年,《全宋词》(P1072)说:王昂“……绍兴二年(1132)秘书少监。除起居舍人,以疾不拜,改秘阁修撰,主管江州太平观。”而《江都县志》[乾隆]则曰:“……高宗即位,除尚书工部员外郎,迁起居舍人,秘书少监……(提出整理国家图书的建议后)除徽猷阁待制,知台州,寻奉祠卒。”《扬州府志》[雍正]所载大抵同《江都县志》,唯最后说:“除徽猷阁待制,知台州,寻奉祠江州,卒于家。”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一、五二、五七云,绍兴二年二月丁亥“尚书工部员外郎王昂守起居舍人”;六月戊申“起居舍人王昂并试中书舍人……昂以疾不拜”,二日后“改徽猷阁待制知台州”;八月甲寅罢秦桧,“降徽猷阁待制新知台州王昂为秘阁修撰,主观江州太平观,亦以秦桧所引故也。”《小传》省掉《要录》所载当年六月的职务任免,所以不衔接。而《全宋词》和《江都县志》所云王昂曾任“秘书少监”之事则不实。同时,既前有“以疾不拜”中书舍人、后有“寻奉祠卒”和“寻奉祠江州,卒于家”的记载,即可肯定王昂当年(1132年)就去世了。
张孝祥
第二卷第669页《张孝祥小传》:张孝祥“……三年(1167)知潭州。四年,移知荆南湖北路安抚使。五年,致仕,旋卒。”这里“荆南湖北路”的提法不妥,“荆南”是府,宋代没有“湖北路”,只有“荆湖北路”;再者,他年龄不大,为何“致仕”,怎么死的,从《小传》中均看不出。《宋史·张孝祥传》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