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劌之陣》重編釋文(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善攻者奚如?”答曰:“民有保,曰城,曰固,曰阻。三者盡用不皆(棄),邦家以宏。善攻者必以其【56】

所有,以攻人之所亡有。”莊公曰:“善守者奚如?”答曰:

《曹劌之陣》重編釋文

【57】

《曹劌之陣》重編釋文

“其食足以食之,其兵足以利之,其城固【15】

足以捍之,上下和且辑,

《曹劌之陣》重編釋文

(姻)紀(配)[59]於大國,大國親之,天下

《曹劌之陣》重編釋文

【16】

《曹劌之陣》重編釋文

不勝。卒欲少以多。少則易察,圪成則易【46下】

……

先王之至道。”莊公曰:“劌,吾言氏(寔[60])不(否),而毋惑諸小道歟?吾一欲聞三代之所。”曹劌答曰:“臣聞之:昔之明王之起【64】

於天下者,各以其世,以及其身。今與古亦多(?)[61]

《曹劌之陣》重編釋文

【65上】

《曹劌之陣》重編釋文

不同矣,臣是故不敢以古[62]答。然而古亦【7下】

有大道焉,必恭儉以得之,而驕泰以失之。君

《曹劌之陣》重編釋文

【8上】

《曹劌之陣》重編釋文

亦唯聞夫禹、湯、桀、纣矣。【65下】



[1] 原作“曹沫之陳”,今從廖名春先生說讀為“曹劌之陣”。參廖名春:《楚竹書〈曹沫之陣〉與〈慎子〉佚文》,“孔子2000”網2月13日。

[2] 參陳劍:《上博竹書〈曹沫之陳〉新編釋文(稿)》,“孔子2000”網2月13日;陳斯鵬:《上海博物館藏楚簡〈曹沫之陣〉釋文校理稿》,“孔子2000”網2月20日。下引其文皆不一一注明。据陳斯鵬文“附記”,其為文時間頗早。以下之討論,均按照文章發表時間先後為序。

[3] 廖名春:《讀楚竹書〈曹沫之陳〉劄記》,“孔子2000”網2月13日。下引此文皆不一一注明。

[4] 參白於蘭:《上博簡〈曹沫之陳〉釋文新編》,“簡帛研究”網,2005年4月10日。下引此文皆不一一注明。

[5] 此參考了陳劍先生的意見,见《上博竹書〈曹沫之陳〉新編釋文(稿)》定稿本“補記”部分。

[6] “室”字從廖名春、陳劍先生說。

[7] 李零先生原補“乎”字,陳劍先生認爲闕兩字,今從之。

[8] 從陳劍先生說。

[9] 此處李零先生補一“言”字,由小圖版照片看,與完簡9、10比較,不補字此簡已過長,乃簡序有問題,殘字疑為“亡”字。

[10] “盡”訓完備,參範常喜:《〈曹沫之陳〉“君言無以異於臣之言君弗 ”臆解》,“簡帛研究”網2月15日。標點從廖名春先生。

[11] 參筆者《讀上博四札記(一)》,“孔子2000”網2月16日。

[12] 從陳劍先生讀。

[13] “文”字從陳劍先生說,“

《曹劌之陣》重編釋文

”字从禤健聪先生說,見氏著:《上博楚簡釋字三則》,“簡帛研究”網,2005年4月15日。廖名春、陳劍、陳斯鵬先生均指出簡11、12當拼接。

[14] “郭”字字形與郭店、上博簡其它讀為“敦”或“庸”者無別,與本篇簡33當讀為“庸”者有別。參筆者:《讀上博四札記(二)》,“孔子2000”網2月20日。

[15] 從陳劍、陳斯鵬先生讀。下同。

[16] 從陳劍、陳斯鵬先生說,下同。

[17] 從陳劍先生說。

[18] “於”,讀為“焉”,參張儒、劉毓慶:《漢字通用聲素研究》,756頁,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或疑為“於《詩》有之”之倒。

[19] 白於蘭先生下接簡24下,但對於“毋復前常”未作解釋。今下接簡23下,因有缺字(仍存殘劃),待考。

[20] “思”讀“使”,下同。詳孟蓬生:《上博竹書(二)字詞劄記》,“簡帛研究”網,2003年1月14日;陳斯鵬:《論周原甲骨和楚系簡帛中的“囟”與“思”——兼論卜辭命辭的性質》,《第四届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393~413頁,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2003年10月。並參陳劍注。

[21] “辟”字陳劍、陳斯鵬先生均釋出,今從陳劍先生讀為“嬖”,下“俾”字同。

[22] 從陳劍先生說。

[23] “毋”、“尚”從陳劍先生說。

[24] 此處“三者”指“爲和於邦”、“爲和於舍”、“爲和於陣”三教。

[25] 原釋為“治”,疑讀為“殆”,連下讀。原文於此字下有小勾號,或疑當於“殆”下斷讀。但所謂句讀符號未必可信,如簡7“然而古”下亦有小勾號,不得斷讀。

[26] “庸”字參筆者:《讀上博四札記(二)》,“孔子2000”網2月20日。

[27] 參筆者:《讀上博四札記(一)》,“孔子2000”網2月16日。

[28] 從陳劍、陳斯鵬先生說。

[29] “授”、“予”字從陳劍先生(注文)、陳斯鵬先生讀。“義”從陳劍先生讀。

[30] 簡28與簡37上連讀為“長民者”,此語習見於古籍。

[31] 簡文原從爪從卒,李零先生疑讀為“依”,是以“卒”為“衣”之訛,今從之讀為“愛”。“衣”與“愛”古通,參張儒、劉毓慶:《漢字通用聲素研究》,904頁。“不愛則不恒,不和則不辑”,對應前文簡33之“不親則不庸,不和則不輯”,“親”、“愛”義近,“庸”、“恆”皆有“常”義。

[32] 就兩簡拼接后的長度來看,似闕一字,待考。

[33] 從陳劍、陳斯鵬先生讀。

[34] “會”古音為匣紐月部字,“刖”為疑紐月部字,音近可通。

[35] 此處虛詞“故”當有表轉折之義。裴學海《古書虛字集釋》:“故猶但也,轉語之詞也。”

[36] “行”,《廣雅·釋詁二》:“行,陳(陣)也。”

[37] 從陳斯鵬先生讀。

[38] 從陳劍、陳斯鵬先生讀。下同。

[39] 從竹簡長度來看,似容不下一字,或漏抄此字。今暫從陳劍先生說。

[40] “

《曹劌之陣》重編釋文

”字可讀為“狎”,參李家浩:《讀〈郭店楚墓竹簡〉瑣議》,《中國哲學》第二十輯,350——352頁,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玉篇·犬部》:“狎,近也。”

[41] 從陳劍先生說。

[42] 從陳劍先生說。簡文殘劃猶可見為“毋”字。

[43] 從白於蘭先生說。

[44] “廝徒”從陳劍先生釋,陳先生還指出:《蘇秦列傳》“廝徒十萬”正義:“謂炊烹供養雜役。”。“煬”,原釋文讀為“傷”,今改讀為“煬”。《莊子·寓言》:“煬者避竈”,陸德明《釋文》:“煬,炊也。”

[45] “以”,原釋文隷定為“亡”。据釋文所附黑白照片,當為“以”字,彩色放大圖版疑有技術故障。今將上下文重新點讀,大意似說炊烹者準備好豐盛的食糧,讓為前行之士兵在行列飽餐。

[46] 從陳劍先生讀。

[47] 從範常喜先生讀,見氏著:《上博四〈曹沫之陣〉“車輦皆栽(載)”補議》,“簡帛研究”網,2005年4月15日。

[48] 疑兩“曰”字皆為“來告”之内容,故將標點作出修改。若然,文義有變換,所說“將帥盡傷,車輦皆?”,乃己方“三行之後,苟見短兵”後情況,因有下文“毋思民疑,及尔龜筮[48],皆曰勝之”之語。

[49] 原作“佚”,疑讀為“秩”,《說文》:“秩,積也。”下同。前文言“車輦皆?”,此處“秩車甲,命之毋行”,當同於收兵。

[50] “筮”字從禤健聪先生說,見氏著:《關於〈曹沫之陳〉的“ ”字》,“簡帛研究”網,2005年3月4日。

[51] “冒”字從禤健聪先生說,見氏著:《上博楚簡釋字三則》,“簡帛研究”網,2005年4月15日。然此字如何隸定,還有待研究。此處“尔”字義同“其”。

[52] 今讀“其”為“旗”,與“鼓”相應。

[53] 從陳劍先生說。

[54] “必過前攻”似與“必過其所”對應。

[55]陳劍先生讀爲:“白徒:‘早食輂兵,各載尔藏,既戰將量。’爲之【32下】賞獲□葸,以勸其志……”因此處“尔”字亦可解釋爲“其”,“白徒”爲專有名詞,故暫不從陳說。“白徒”,何有祖先生指出:“白徒”之身份相當於“隷臣妾”,平時服雜役,戰時充作士卒。見氏著:《上博楚竹書(四)札記》,“簡帛研究”網,2005年4月15日。舊作從李零先生之說(何文以為筆者之說),以爲“白徒”乃未受過訓練之士兵,所据乃《管子·七法》:“是故以眾擊寡,以治擊亂,以富擊貧,以能擊不能,以教卒練士擊敺眾白徒。故十戰十勝,百戰百勝。”此文與何說所据魯法、張家山漢簡為異時性文獻,具體如何解釋,尚須據上下文。此處據筆者所編聯下文來看,似李零先生說可從。

[56] “早”字從陳劍、陳斯鵬釋。

[57] 從陳劍先生說。

[58] “取”字當為“趣”之借,疑讀為“促”,促使之意。《管子·四稱》:“不彌人爭,唯趣人詔。”王念孫《讀書雜志》:“趣讀爲促,詔當爲訟,字之誤也。”

[59] “

《曹劌之陣》重編釋文

”從陳劍先生隸定,今讀為“姻”。“紀”今讀為“配”,古“配”字或作“妃”。

[60] 從陳劍先生讀。

[61] 白於蘭先生以爲“間”字,疑為“多”字。

[62] 從陳劍、陳斯鵬先生讀。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