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山汉简《金布律》中的早期井盐史料及相关问题(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没有盐产地。而《金布律》若以相距甚远,流域范围之规模亦甚为悬殊的济水和汉水相并列,也是不好理解的。
考虑到这些因素,看来张家山汉简《金布律》简文“诸私为曲盐煮济汉”,似乎仍然以“诸私为*(卤)盐煮,济汉”的理解较为合理。
分析汉初政区地理,由中原南下“济汉”所至之地,主要是江陵所在的南郡地区。西汉初年南郡除云杜(今湖北京山)、安陆(今湖北云梦)两县在汉江以北外,大部分地方在汉江以南。南郡在汉初又曾两度短暂置临江国④。所以当时所谓“济汉”,有文化地理的意义,也有政治地理的意义,即由中央所辖地方,进入了诸侯所辖地方。考虑到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多有视诸侯王国为敌对势力之政治倾向的内容⑤,由“济汉”之政治地理方面的意义似乎不应忽视。
“*(卤)盐”,即出产于北方内地的池盐《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写道:“夫天下物所鲜所多,人民谣俗,山东食海盐,山西食盐卤,领南、沙北固往往出盐,大体如此矣。”对于所谓“山西食盐卤”,张守节《正义》解释说:“谓西方咸地也。坚且咸,即出石盐及池盐。”对于所谓“山东食海盐,山西食盐卤”似乎不宜作简单化的理解。《后汉书》卷一七《贾复传》记述“南阳冠军人”贾复的事迹,有至河东运盐的情节:“王莽末,为县掾,迎盐河东,会遇盗贼,等比十余人皆放散其盐,复独完以还县,县中称其信。”《说文·卤部》:“盬,河东盐池也。袤五十一里,广七里,周百十六里。”《太平御览》卷八六五引作:“袤五十里,广六里,周一百十四里。”又附注:“戴延之《西京记》曰:‘盐生水中,夕取朝复,千车成驴,适意多少。’”⑥可知张家山汉简《金布律》所谓“私为*(卤)盐煮”者,很可能就是“河东盐池”出产。王莽新朝末年南阳冠军县掾贾复之盐运方向,正与汉初吕后时代律文所谓“私为*(卤)盐煮,济汉”切近。
有的学者指出,池盐的生产方式,有捞取法、开掘法、晒制法、煎煮法等多种,“各地不尽一致,有的采取这种方法,有的采取那种方法,有的则几种方法并存”。“在我国池盐生产工艺中,河东池盐的晒制法占有突出地位。”⑦我们现在不能明确地了解汉代河东池盐是否采用过煎煮法的方式生产,但是不能排除所谓“私为*(卤)盐煮”即指“几种方法并存”时亦曾运用煎煮法的可能。或许张家山汉简《金布律》中的这一资料,可以为盐业史研究获得新知提供有意义的信息。
任乃强先生《说盐》一文曾经论述巴东盐泉对于满足楚地食盐消费的重要作用。认为宋玉的《高唐》、《神女》两赋,即“把食盐比作神女”,是“歌颂巫盐人楚的诗赋⑧。此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为研究楚地食盐供需关系史提供参考意见。《汉书》卷二八《地理志》载各地盐官35处,属于巴蜀地方的有:蜀郡临邛,犍为郡南安,巴郡朐忍。其地在今四川邛崃,四川乐山,重庆云阳西。所录盐官其实未能完全,据杨远先生考补,又有越锚郡定笮,巴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对于“海出沬无止”,“泲水之盐以日消”,他解释说,泲,“就是煮盐的卤水。”《管子轻重篇新诠》,中华书局1979年12月版,上册第58页。
②关于《管子》“煮沬水为盐”之“沸水”,还可以有其他的理解。其文或作“煮沸水为盐”,或作“煮沸火为盐”,或作“煮水为盐”。参看颜昌蛲《管子校释》,岳麓书社1996年2月版。第579页、第598页。
③《汉书》卷二八上《地理志上》:“井陉,房子,赞皇儿,济水所出,东至白皚陶人癏。
④参看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版,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第134—135页。
⑤如《捕律》可见:“捕从诸侯来为间者一人,*(拜)爵一级,有(又)购二万钱。不当*(拜)爵者,级赐万钱,有(又)行其购。”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文物出版社2001年11月版,第153页。
⑥参看王子今:《两汉盐产与盐运》,《盐业史研究》1993年3期;又《秦汉交通史稿》,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7月版,第351页。
⑦吉成名:《中国古代池盐生产技术》,《文史知识》1996年4期。
⑧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0月版。第52—59页。
临江两处①。其地在今四川盐源,重庆忠县②。从现有资料看,巴郡朐忍和巴郡临江两地盐产,有利用川江水路东运的可能③。而朐忍在《华阳国志·巴志》中即列于“巴东郡”条下。
张家山汉简《金布律》所谓“税之,县官取一,主取五”,体现了对于盐产盐运征税的比率。简文或许可以理解为税率为六分之一。在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之前,据说“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驰商贾之律”④,有的学者称当时为“西汉前期的盐业放任”⑤。现在看来,这种“放任”是有限的。国家利用税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盐业经营。对于《盐铁论》中所见以为当时“无盐铁之利而民富”⑥以及“民得占租鼓铸煮盐之时,盐与五谷同贾”⑦等说法,也不宜作绝对化的理解。《九章算术·均输》:“今有人持金十二斤出关。关税之,十分而取一。”“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今有人持金出五关,前关二而税一,次关三而税一,次关四而税一,次关五而税一,次关六而税一。”这些内容,或许有益于理解简文所谓“税之,县官取一,主取五”。
敦煌汉简可见“官取少有之□”简文⑧,或许也有可能与“县官取一”的说法有某种关系。《新唐书》卷五二《食货志二》载陆贽上疏请厘革赋役之甚害者,说道:“有田之家坐食租税,京畿田亩税五升,而私家纠租亩一石,官取一,私取十,穑者安得足食?”其中所谓“官取一,私取十”,正与张家山汉简《金布律》“县官取一,主取五”文例极其类似。
简文“主取五”的“主”,应当是指盐业的经营者。据《盐铁论·禁耕》所见文学的说法,其身份是“豪民”:“夫权利之处,必在深山穷泽之中,非豪民不能通其利。异时,盐铁未笼,布衣有朐邴,人君有吴王,皆盐铁初议也。”其生产形式的特点,是“盐冶之处,大傲皆依山川,近铁炭,其势咸远而作剧”,按照大夫的意见,如果不加抑制,“则豪民擅其用而专其利。决市闾巷,高下在口吻,贵贱无常,端坐而民豪。”张家山汉简《金布津》所谓“主取五”虽寥寥三字,也透露了盐业之“主”即专擅于盐产的“豪民”们的经营形式以及经济实力。
“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⑨王莽诏书曾经强调:“夫盐,食肴之将。”“非编户齐民所能家作,必印于市,虽贵数倍,不得不买。”⑩也有敏锐的政治谋略家指出:“夫盐,国之大宝也。”⑾作为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作为维持社会正常经济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盐的生产和供应,对国计民生意义十分重要。张家山汉简《金布律》中关于盐业的条文中只涉及“私为*(卤)盐煮”和“私盐井煮”两种情形,而没有说到海盐生产,这是因为西汉初年中央政府所实际控制的地域,并不包括沿海地区⑿,所有的海盐生产基地当时都为诸侯王所控制的缘故。可能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西汉王朝于对“私为*(卤)盐煮”和“私盐井煮”的经营行为,当时予以更高度的重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杨远:《西汉盐、铁、工官的地理分布》,《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9卷上册,1978年。
②参看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地图出版社1982年10月版,第29—30页。
③ 《华阳国志·巴志》:“临江县,枳东四百里,接朐忍。有盐官,在监、涂二溪,一郡所仰。其豪门亦家有盐井。”“朐忍县,(郡)西二百九十里。水道有东阳、下瞿数滩。山有大小石城,并灵寿木、盐井、灵龟。一汉髮县,有盐井。”“南充国县,和帝时置。有盐
考虑到这些因素,看来张家山汉简《金布律》简文“诸私为曲盐煮济汉”,似乎仍然以“诸私为*(卤)盐煮,济汉”的理解较为合理。
分析汉初政区地理,由中原南下“济汉”所至之地,主要是江陵所在的南郡地区。西汉初年南郡除云杜(今湖北京山)、安陆(今湖北云梦)两县在汉江以北外,大部分地方在汉江以南。南郡在汉初又曾两度短暂置临江国④。所以当时所谓“济汉”,有文化地理的意义,也有政治地理的意义,即由中央所辖地方,进入了诸侯所辖地方。考虑到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多有视诸侯王国为敌对势力之政治倾向的内容⑤,由“济汉”之政治地理方面的意义似乎不应忽视。
“*(卤)盐”,即出产于北方内地的池盐《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写道:“夫天下物所鲜所多,人民谣俗,山东食海盐,山西食盐卤,领南、沙北固往往出盐,大体如此矣。”对于所谓“山西食盐卤”,张守节《正义》解释说:“谓西方咸地也。坚且咸,即出石盐及池盐。”对于所谓“山东食海盐,山西食盐卤”似乎不宜作简单化的理解。《后汉书》卷一七《贾复传》记述“南阳冠军人”贾复的事迹,有至河东运盐的情节:“王莽末,为县掾,迎盐河东,会遇盗贼,等比十余人皆放散其盐,复独完以还县,县中称其信。”《说文·卤部》:“盬,河东盐池也。袤五十一里,广七里,周百十六里。”《太平御览》卷八六五引作:“袤五十里,广六里,周一百十四里。”又附注:“戴延之《西京记》曰:‘盐生水中,夕取朝复,千车成驴,适意多少。’”⑥可知张家山汉简《金布律》所谓“私为*(卤)盐煮”者,很可能就是“河东盐池”出产。王莽新朝末年南阳冠军县掾贾复之盐运方向,正与汉初吕后时代律文所谓“私为*(卤)盐煮,济汉”切近。
有的学者指出,池盐的生产方式,有捞取法、开掘法、晒制法、煎煮法等多种,“各地不尽一致,有的采取这种方法,有的采取那种方法,有的则几种方法并存”。“在我国池盐生产工艺中,河东池盐的晒制法占有突出地位。”⑦我们现在不能明确地了解汉代河东池盐是否采用过煎煮法的方式生产,但是不能排除所谓“私为*(卤)盐煮”即指“几种方法并存”时亦曾运用煎煮法的可能。或许张家山汉简《金布律》中的这一资料,可以为盐业史研究获得新知提供有意义的信息。
任乃强先生《说盐》一文曾经论述巴东盐泉对于满足楚地食盐消费的重要作用。认为宋玉的《高唐》、《神女》两赋,即“把食盐比作神女”,是“歌颂巫盐人楚的诗赋⑧。此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为研究楚地食盐供需关系史提供参考意见。《汉书》卷二八《地理志》载各地盐官35处,属于巴蜀地方的有:蜀郡临邛,犍为郡南安,巴郡朐忍。其地在今四川邛崃,四川乐山,重庆云阳西。所录盐官其实未能完全,据杨远先生考补,又有越锚郡定笮,巴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对于“海出沬无止”,“泲水之盐以日消”,他解释说,泲,“就是煮盐的卤水。”《管子轻重篇新诠》,中华书局1979年12月版,上册第58页。
②关于《管子》“煮沬水为盐”之“沸水”,还可以有其他的理解。其文或作“煮沸水为盐”,或作“煮沸火为盐”,或作“煮水为盐”。参看颜昌蛲《管子校释》,岳麓书社1996年2月版。第579页、第598页。
③《汉书》卷二八上《地理志上》:“井陉,房子,赞皇儿,济水所出,东至白皚陶人癏。
④参看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版,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第134—135页。
⑤如《捕律》可见:“捕从诸侯来为间者一人,*(拜)爵一级,有(又)购二万钱。不当*(拜)爵者,级赐万钱,有(又)行其购。”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文物出版社2001年11月版,第153页。
⑥参看王子今:《两汉盐产与盐运》,《盐业史研究》1993年3期;又《秦汉交通史稿》,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7月版,第351页。
⑦吉成名:《中国古代池盐生产技术》,《文史知识》1996年4期。
⑧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0月版。第52—59页。
临江两处①。其地在今四川盐源,重庆忠县②。从现有资料看,巴郡朐忍和巴郡临江两地盐产,有利用川江水路东运的可能③。而朐忍在《华阳国志·巴志》中即列于“巴东郡”条下。
张家山汉简《金布律》所谓“税之,县官取一,主取五”,体现了对于盐产盐运征税的比率。简文或许可以理解为税率为六分之一。在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之前,据说“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驰商贾之律”④,有的学者称当时为“西汉前期的盐业放任”⑤。现在看来,这种“放任”是有限的。国家利用税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盐业经营。对于《盐铁论》中所见以为当时“无盐铁之利而民富”⑥以及“民得占租鼓铸煮盐之时,盐与五谷同贾”⑦等说法,也不宜作绝对化的理解。《九章算术·均输》:“今有人持金十二斤出关。关税之,十分而取一。”“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今有人持金出五关,前关二而税一,次关三而税一,次关四而税一,次关五而税一,次关六而税一。”这些内容,或许有益于理解简文所谓“税之,县官取一,主取五”。
敦煌汉简可见“官取少有之□”简文⑧,或许也有可能与“县官取一”的说法有某种关系。《新唐书》卷五二《食货志二》载陆贽上疏请厘革赋役之甚害者,说道:“有田之家坐食租税,京畿田亩税五升,而私家纠租亩一石,官取一,私取十,穑者安得足食?”其中所谓“官取一,私取十”,正与张家山汉简《金布律》“县官取一,主取五”文例极其类似。
简文“主取五”的“主”,应当是指盐业的经营者。据《盐铁论·禁耕》所见文学的说法,其身份是“豪民”:“夫权利之处,必在深山穷泽之中,非豪民不能通其利。异时,盐铁未笼,布衣有朐邴,人君有吴王,皆盐铁初议也。”其生产形式的特点,是“盐冶之处,大傲皆依山川,近铁炭,其势咸远而作剧”,按照大夫的意见,如果不加抑制,“则豪民擅其用而专其利。决市闾巷,高下在口吻,贵贱无常,端坐而民豪。”张家山汉简《金布津》所谓“主取五”虽寥寥三字,也透露了盐业之“主”即专擅于盐产的“豪民”们的经营形式以及经济实力。
“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⑨王莽诏书曾经强调:“夫盐,食肴之将。”“非编户齐民所能家作,必印于市,虽贵数倍,不得不买。”⑩也有敏锐的政治谋略家指出:“夫盐,国之大宝也。”⑾作为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作为维持社会正常经济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盐的生产和供应,对国计民生意义十分重要。张家山汉简《金布律》中关于盐业的条文中只涉及“私为*(卤)盐煮”和“私盐井煮”两种情形,而没有说到海盐生产,这是因为西汉初年中央政府所实际控制的地域,并不包括沿海地区⑿,所有的海盐生产基地当时都为诸侯王所控制的缘故。可能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西汉王朝于对“私为*(卤)盐煮”和“私盐井煮”的经营行为,当时予以更高度的重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杨远:《西汉盐、铁、工官的地理分布》,《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9卷上册,1978年。
②参看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地图出版社1982年10月版,第29—30页。
③ 《华阳国志·巴志》:“临江县,枳东四百里,接朐忍。有盐官,在监、涂二溪,一郡所仰。其豪门亦家有盐井。”“朐忍县,(郡)西二百九十里。水道有东阳、下瞿数滩。山有大小石城,并灵寿木、盐井、灵龟。一汉髮县,有盐井。”“南充国县,和帝时置。有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