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里长城到避暑山庄——中央王朝与游牧民族关系模式的转换(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盛的武帝渴望建功立业,不以作皇帝为满足,欲比尧舜,大治天下[3]。武帝明知“本仁祖义,褒德禄贤,劝善刑暴,五帝三王所繇昌也”;然反其道而行之,舍仁弃义,贬德退贤,说善行暴,祸由此生。他听从王恢等的建议,设马邑之谋诱捕单于。从此汉匈关系破裂,走上了相互攻伐的道路。

 “自马邑军后五年之秋,汉使四将军各万骑,击胡关市也:将军卫青出上谷,至龙城,得胡首虏七百人;公孙贺出雲中,无所得;公孙敖出代郡,为胡所败七千余人;李广出雁门为胡所败,而匈奴生得广。广后得亡归,汉囚敖、广,敖、广赎为庶人。其冬,匈奴数入盗边,渔阳尤甚”。[4]这是武帝第一次有计划的北侵,师出无名,不宣而战。“得胡首虏七百人”,“为胡所败七千余人”,双方共伤亡近万人,“唯青赐爵关内侯”[5]。真可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武帝以为彻底胜利指日可待,于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发动了最大规模的北伐战役。这对匈奴确实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这场战争对汉朝的伤害也是难以康复的。战争暂告一段落,两败俱伤,汉匈之间千里无人烟。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武帝以征伐求和平的希望彻底破灭,改年号为后元,下诏深陈既往之悔,并决定不复出军,史称《轮台诏》。“师旅之费不可胜计。至于用度不足,乃榷酒酤,莞盐铁,铸白金,造皮币,算至车船,租及六畜。民力屈,财用竭,因之以凶年,寇盗并起,道路不通。直指之使始出,衣锈杖斧,断斩于郡国,然后胜之。是以未年遂弃轮台之地,而下哀痛之诏,岂非仁圣之所悔哉!” [6]

从马邑之谋到下《轮台诏》近五十年,武帝的思想终于有了改变。五十年前,文景之治,汉朝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代;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边境亦出现了罕见的和平景象。武帝贸然发动了汉匈战争,搅得天无宁日,满目苍夷;人口减半,民怨沸腾。武帝晚年,精锐部队全军覆没,主要将军非死即降。经济损失更是不可估量,仅赏赐军功所用黄金就达二十余万斤。刘颁《咏史》曰:“自古边功缘底事?多因嬖倖欲封侯。不如直与黄金印,惜取沙场万髑髅”。

 司马光对汉武帝有一个中肯的评价:“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乎。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秦之失而无亡秦祸乎!”[7]武帝临死之时,匈奴入朔方杀略吏民,汉发军屯西河,左将军上官桀巡狩北边。

 

农耕民族对游牧民族的大举远征始于汉武帝,终于永乐大帝。朱棣被汉人认为是唯一御驾亲征漠北的汉族皇帝,“五出三犁”是其丰功伟绩。而蒙古人认为他是妥欢帖睦尔之遗腹子[8]。御驾亲征亦是人类历史上极荒唐的事件。

靖难之变,朱棣成功地篡夺了帝位,并下令篡改历史记录。篡位是不忠,不认生母是不孝。不忠不孝之至又深受儒家文化薰陶的朱棣在南京度日如年,将兴趣和国都转移到了北方,而进攻蒙古是最神圣的借口。

1410年朱棣发动了五十万大军北征。在出征诏书中表达了必胜的信心:“以大击小,以顺取逆,以治攻乱,以逸待劳,以悦吊怨。鲜不殄灭荡除有罪,扫清沙漠,抚绥颠连,将疆场乂安,人民无转输之苦,将士无战斗之虞,可以解甲而高枕矣”。[9]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远征漠北几近不战而返,无人立功受享。1414年朱棣应昔日敌人阿鲁台的请求,又亲率50万“马步官军”分五路北征,在漠北忽兰忽失温与瓦剌游战一天(六月初七),双方伤亡相当,“遂名其地曰杀胡镇”。

两次大规模的北征既没有夺回国玺,也没有获俘大汗,虽然对蒙古游牧经济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但明朝本身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已让有良知的人感到痛心。户部尚书夏原吉、兵部尚书方宾、工部尚书吴中、礼部尚书吕震等都认为远征漠北,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比年师出无功,军马储蓄十丧八九,灾眚迭作,内外俱疲。况圣躬少安,尚须调护,乞遣将往征,勿劳车驾。”[10]。方宾被迫自杀,并被戮尸,夏原吉被捕入狱。朱棣不听劝阻,又三次亲征。永乐暴崩于第五次出征回师途中。临终之即,朱棣似有所醒悟:“古王者制夷狄之道,驱之而已,不穷追也。且今孽虏所有无几,茫茫广漠之地,譬如求一粟于沧海,可必得邪?吾宁失有罪,不欲重劳将士”[11]。

朱棣三番五次出征,俗称“燕王扫北”,似乎使农耕民族扬眉吐了气,一直为汉族官僚和百姓所喜闻乐道。“有元勃兴,腥膻中土,亦开辟之所创见。极盛而衰,倚伏常理。我朝治隆唐虞,澣海无波,大漠无尘,穹庐之下,间有暇息游魂,雉奔兔伏,逾垣草窃,临以大军,逃命窜匿,尚何足计者耶!予窃禄于朝,恒见北狄酋长称臣纳贡,俯伏殿陛之下,气不敢喘,睛不敢运,以为旷古所无及。读此录,始知太宗文皇帝神武天纵,廓清摧陷,三边尽涤,比之太祖高皇帝,峻德成功,再立华夷限界,亦可谓继述有光者矣。今百有余年,烽火不惊,边陲无锋镝之交,中土无馈运之苦,祖宗功德其可忘哉!”[12]

其实永乐五次御驾亲征蒙古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死后二十五年即有土木之变。瓦剌卷土重来,明英宗模仿朱棣纠集五十万大军仓促出塞应战,大败,本人亦被也先所得。

朱棣御驾亲征劳民伤财是无疑的,否则不会有户部、兵部、工部尚书的反对;师出无名是肯定的,否则礼部尚书不会非议。就亲征的结果而言,只是杀掳了少量游牧骑兵,其攻击的对象如阿鲁台等“元凶”一个也没有消灭或俘获,传国玉玺也没有缴获。除了教训,实在没有什么经验可以总结。正如滑铁卢战役打败拿破仑的威灵顿将军所言:“胜利是仅次于失败的最大悲剧。”

 

--------------------------------------------------------------------------------

[1] 张正明:《和亲通论》,《民族史论丛》(第一辑),中华书局,1996。

[2] 《史记》卷99《刘敬叔孙通列传〉,第2719页。

[3] 《汉书》卷6《武帝纪》,中华书局,第161页。“今朕获奉宗庙,夙兴以求,夜寐以思,若涉渊水,未知所济。猗与伟与!何行而可以章先帝之洪业休德,上参尧舜,下配三王!朕之不敏,不能远德,此子大夫之所睹闻也。贤良明于古今王事之体,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著之于篇,朕亲览焉”。于是董仲舒、公孙弘等出焉。

[4] 《史记》卷110《匈奴传》,第2906页。

[5] 《汉书》卷55《卫青霍去病传》, 第2473页。

[6] 《汉书》卷96《西域传》,第3929页。

[7] 《资冶通鉴》卷二十二,汉纪十二,第747页。

[8] 这一传说在蒙古地区流传持久而广泛。《蒙古黄金史纲》中有如下记述:“汉家之君第一代即洪武皇帝,其子建文皇帝,在位四年之后,弘吉剌哈屯之子,统率自己少数护卫与兀剌之六千兀者人,水滨之三万女真人以及黑城之汉人整兵来伐,擒获汉家洪武皇帝之子建文皇帝,捺印于其颈而废逐之。于是,乌哈噶图可汗之子永乐皇帝为君,而汉家却以为真正吾皇之子做了皇帝,号曰大明”。

[9] 《明太宗实录》卷六十八。

[10] 《明史》卷 149《夏原吉传》,第4154页。

[11] 《明太宗实录》卷一百三十。

[12] [明]金幼孜《北征录》之秦民悦“金文靖公北征录序”。

四、民族整合有山庄

 

康熙大帝是满蒙汉结合的产物。他既尊重游牧传统,也崇尚汉传统文化。主张“天下一家”的“参天可汗”唐太宗是他的榜样。李世民清楚地意识到修长城是“重困我民”。 “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惟解筑长城以备突厥,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勣于并州,遂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1]。这些思想在康熙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他在一份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