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书法批判(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演变的魏晋书法,或者是书法鼎盛的唐代,还是帖学风行的宋代书法。不管是内容审美,还是文体审美都有一种现实无法遮蔽的审美境界,而现今时代的书者,已全然不顾了审美价值的普适原则,在孤芳自赏中把玩着自己。一个创造中的蓬勃之气已荡然无存,代之而起的是书者在自围的圈子里互相吹捧、自贬和游戏着。

  唐代欧阳洵曾教诲书者“澄神神虑,端已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又强调“每秉笔必在圆正,气力纵横重轻,凝思静虑”。从中知道古人书写时由于心正神凝,才能达到一种与天地合其序的大境界。因为“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以斯言之,岂易多得?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书不忘想,是谓求之不得,考之即彰”(南北朝 · 王僧虔《笔意赞》。这里古人强调的是一种率真的性情和精神,一个没有主体精神的艺术品只能是一件批量生产的产品,无法让人感到艺术因为生命的参与而焕发出的生动气韵。

  可以说历代的大书法家中,书法完全是他们的书写工具而已,他们当时并未过重地进行过自我欣赏。毛泽东在横扫千军中的书写是他向前线发出的号令,鲁迅在用如刀之笔完成着对中国历史、社会和国民劣根性的批判,而苏东坡是大文豪,同时又是经伦天下的政治家,尽管在政治上颇多失意,但他是无暇在象牙一角自赏自己的书法的。就连当代的欧阳中石,启功也都是学贯中西的跨多门学科的大学问家,他们都学识渊博,境界辽远,品行高洁,既有知识分子的独立特行,又有承担当下的社会责任,既有返观内心的精神坚守,又有济世为民的普世情怀。他们对于书法好象将军对于战马,对于战马的灵活驾驭是为了所向披靡,而不是骑在马上进行媚众的表演,所以他们无暇自赏脚下的足迹,因为他们的心中有着更加辽阔的蓝天和雄伟的群山。相比之下,当代的书者,练了几招花拳绣腿之后,便开始自我陶醉,以一种偏狭的封闭断开了连接批评的路径,因为他们的心目之中没有书写之外的目的,他们唯一的目的只是骑在马背上进行马术表演而已,哪里有什么横扫千军的目标和气势。

  由于自恋使另一些书者又陷入了西方话语的泥潭,在这个充满异质性文化价值碰撞的时代,如果一个书写者没有坚实的文化根须,没有特定的心理体验,则很容易在极度动荡的价值鼓点中处于零散状态。事实上越是自恋的人,都难以进行自己的精神坚守,往往在形式上的自闭之后,内心则处于一种对当下权威和时尚的服从与趋媚,这也是导致文体创作弥散的主要原因。日本汉学家竹内好曾经这样评价鲁迅先生说“他拒绝成为自己,同时也拒绝成为自己以外的任何伟人的东西,这就是鲁迅所具有的、而且使鲁迅得以成立的‘绝望’的意味”。这是伟人的拒绝,鲁迅不但拒绝自恋,同时又不愿混同于其它价值,因为一切绝对的认同和服从则又是对自身的遗忘。

  然而由于在自恋的巢穴中未能使鲜活的生命得到张扬,使其在话语背景的转换中早已被强光效应所迷失了自己,功利主义的大肆滋长,人文精神的缺失,使其作品已没有了应有的丰实内涵和精神品质,这些自恋的涂抹也只能进行一味的浮躁铺张,只能空耗书法和艺术生命。但这些书写的自恋满以为只要书写,只要能标新立异,只要吸引注意力就是艺术,他们全然不再考虑艺术的真知和生命的诘问,他们只在自设的书法天地里画地为牢,只在自已编印的书集中,在自办的大展中自我飘逸。

  这种自恋可以说是当代书法的一个独特风景,正是因为自恋的书写,当代书法很难出现正中藏奇,柔中含刚、拙中寓巧的“正”气,相对蔓延的多是市井之气、江湖之气、孤野之气、怪悝之气、恶俗之气等。也很难出现那种“天地大美而无言”的“大”气,相对出现的多是狭隘之气、小家之气、阴墓之气和没落之气。更难以看到如昆仑、黄河般的“雄”浑之气,更多的是一种阴柔之气、阳萎之气,和小技之气。我们的审美期待中也很少有能够代表中华民族博大雄厚的警世之作。我们的期待在失望中哭泣,我们在向书坛投去最后一瞥的遗憾中告别,尽管我们多么不愿意成为给书法艺术送葬的人,但自恋者已提前给书法掘好了坟墓,下面等待的将是他们撰写的最后的挽歌。

  五、结束语

  书法这个已被中国大众认可的文化误读,在当下虽然越来越淡化了它的实用功能,这也正是由大众化向精英化转换的艺术成立,但由于自身的局限和书者自己对它的摧残,它在目前正面临着历史以来的最大的价值危机。我们能否从自封的巢穴中走出,让书法充分吸取历史的营养,又让当下的阳光照耀,这需要一种开放的胸襟和大气。同时,更重要的是,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它又是技术性很强的艺术表达,本身没有太多的神秘和高深,只是一种特殊训练的结果。所以,我们远不可为此而消费更多的青春时光,说到底书法也永远只能是一种文化的点缀,而不是文化的主流。因为它未能向我们揭示生存的意义,没有给我们的生命找出另类的解答,也未能向我们透示文本之后所潜藏的哲学欲望。

  “一种文化的活力不是来自其本身,而是来自对抗的力量。文化的出走与文化的游牧就是要从异质文化中汲取新的活力”(奥利瓦),虽然书法艺术远没有这种对抗时代风暴的力量,不知我们该悲哀还是庆幸,要知道,正是这种自恋的技术方式,使整个民族在一代一代的笔墨中消磨,而没有形成更加贴近理性的求真精神和价值体系。

  历史的进步是对思想的选择,任何先进的思想和艺术也都是在对现实批判中获得自身的价值,它把隐藏在事物背后的本质推上前台,不知道,我们自恋了千年的书法又能给我们做些什么?

  历史的进步同时又是在新旧交替中进行的,可以说昨天不去,今天不会来临,唐朝不死,也不会有今天的共和国。艺术也是如此,任何艺术形式也都有它产生的特殊历史土壤,离开了当时的生存条件,我们一味把它在任何时代死死固守,只能反映出我们对于明天的拒绝。我们在什么时候才能冷静、客观地对待历史文化和国粹艺术,需要的不仅是理性的求真态度,还需要拥抱未来的明朗胸怀。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