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也”(《孟子・万章下》),“集大成”是孟子用来颂扬孔子且为古往今来有识之士高度认同的溢美之辞,意即孔子的儒家文化集古圣贤之大。这句话恰到好处地阐明了善德文化与儒家文化的关系。
善卷先生当之无愧跻身古圣贤之列,晋朝皇甫谧编撰的《高士传》不但将善卷先生收录其中,并且还给以了极高的评介“善卷者,古之贤人也。尧闻得道,乃北面师之。及尧受终之后,舜又以天下让卷。”“许由善卷不降节於唐虞之朝,是以易有束帛之义,礼有玄�之制。”儒家文化集古圣贤之大成,其中自然包含着对作为其根基渊薮的善德文化的集大成,这种承继,在以下方面尤为明显:
其一,系统性。如前所述,文化特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方面。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而存在的文化,博大精深,自成体系乃是题中应有之义。由于善卷先生处于洪荒蛮古时代,人们囿于物质条件的制约,生存环境十分恶劣,无法对自然社会作更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认识,因而今天我们所接触到的善德文化,都是散诸后人的零星记载和民间的口头传说,给后人在微观层面上认识善卷先生和深入细致地探讨研究其思想体系带来了较大的难度。而儒家文化则完全自成体系,其代表人物为孔孟,其传世经典为《十三经》,其核心思想为“仁”并由内圣而外王,通过内体心性成就外王事功之学,其实践意义为强调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并将之运用到政治实践中并成为指导性的原则。儒家文化这个理论体系所寄寓的儒家理想,综合起来即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横渠语录》)
其二,深刻性。牛顿有句很富哲理的名言:“如果我比笛卡尔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肩上的缘故。”这里不妨藉此说明善德文化和儒家文化之间的承继关系问题:善德文化如同奠基者,从无到有劬劳开垦,建立了一个较为完备的道德文化思想体系架构并将之高高矗立在了思想的荒原上;儒家文化继往开来,站在巨人的肩上登高望远,发现了更为瑰丽的景色并将之整理、拓宽、深化。
正如当代大学者冯友兰所说:“孔子对于中国文化之贡献,即在一开始试将原有的制度,加以理论化,与以理论的根据。”(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北京 中华书局1961年)这句话恰如其分地印证了儒家文化的“为往圣继绝学”,善德文化就是最重要的“往圣”,儒家文化在对往圣绝学的承继中,显示了强大的理论张力,通过不断挖掘深化,开拓了中华民族尚德文化的新境界。譬如作为儒家思想体系核心的“仁”,其核心地位的确立,即是孔子将其从美德行列中中超拔提升,并一再动心忍性,敏求善思,赋予了全新的内涵乃成。
其三,广泛性。自董仲舒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文化的地位不断攀升,儒教逐渐成为传统的国家宗教,也成为传统文化的灵魂和象征。由于历朝统治者的推崇重视,儒家文化在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中始终一枝独秀引领风骚,未曾遭遇陷其他文化于灭顶的文字狱、查禁、兵燹之祸一类厄运。儒家思想被视为治国安邦的理论指导而不断发展,儒家经典保存完好,儒家学者才让辈出,儒家文化在中华文化体系中傲视群雄并随着文化的交融交流远涉重洋,名动海外,在世界各地尤其是亚洲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
德仁并茂,日月同辉。善德文化亦藉此载体的宏盛而发扬光大,源远流长,避免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烟消云散,泯然湮灭。
参考文献:
[1]贵体健.善卷帝者师[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
[2]王泸.论德文化在大湘西旅游经济圈中的地位和作用[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