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现在的中外文学作品中,对于文学作品的叙事所使用的歧义语言比较多,现在我们就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其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作者对英美文学作家利用这些歧义的语言,来引发人们对作品的思考和感悟,让人们在不断的思考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我们现在对于英美文学作品的歧义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掌握更多的英美文学常识,以便更好的提升我们对于英美文学作品的欣赏。
关键词:英美文学作品;语言歧义现象;分析研究
1 歧义现象在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情况
英美国家由于语言习惯及语用特点的限制,他们的文学作品较易产生分歧。近几年,我国部分高校开始增设了丰富多彩的英美文学教学,而且中西方的高校之间也不断开展学术交流,彼此间增进了语言的学习和了解,由此学术界加大了对文学作品中语言歧义的关注。根据众多专家的调查研究,他们普遍认为,造成英美文学中语言歧义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语系的不同外,语言的使用习惯及文化差异才是导致差异出现的根源。
英美文学作品是对西方国家的世纪社会和生活的反映、人们实际生活状态的体现。文学作品也是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英美国家和民族中的任何人、人和社会、人和环境之间的多重关系,它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来反映出西方民族在一个特定的时期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关系、民族风俗、精神状态、思想道德等情况。换句话说就是英美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世界、在作品中所呈现的社会形态,这也是英美国家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体现。
再从文化的效用和反映情况来说,大多数英美作家为了更好的吸引读者,使作品更具可读性,作家会使用很多不一样的语言进行创新,转换句子的表达方式来不断的变换语言,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1]英语歧义的合理使用,使得英语文章、英汉文化和翻译都能够相互间的融合。也可以使得所运用的语言更加的符合人物的性格和特征,更好的塑造形象。而且,英语语言的“歧义”不是都是不好的一面,如果我们对其进行充分的理解,就会发现其中的积极面,如果我们能够明白和准确的掌握语言歧义的基本知识,还可以清楚的明白歧义语言所带来的歧义情况会造成怎样的效用,达到怎样的目的,这就是我们对于语言歧义现象的正确认识,所以,我们就结合一些实际的例子来说明,对于一词多义、预设、指示语等现象在英美文学中的运用,进行深入的分析。所谓一词多义在英美文学中所产生的歧义现象。“一词多义”的意思就是英美语言的一种说法,按字面上的意思理解就是一个词包含了几个或是很多个的含义,实际上它的意思有点类似于我们所说的一词多用。“多义词”在含义上的内容很广泛,但是使用者只要在特殊的语境中使用,就可以减少歧义现象的发生,因为在某种特定的语言情景中,对于所要表达的意思已经给予了明确的规定,所以这个多义词在使用的过程中不符合文章的要求,就会被排除在外。在英美的很多文学作品中,很多作家就巧妙的运用了一词多义的手法进行创作,使得作品变得更加的生动形象。
比如:莎士比亚的戏剧《无事生非》中具有很好的体现,在第一幕中,在克劳狄奥和培尼狄克两人的对话中,有这样的一段内容,他们说的是发生在奥那托的女儿希罗身上的故事,在他们的对话中,培尼狄克所谈论的语言中有关“low”和“fair”这两个形容词。在词典《朗文现代英汉双解词典》中有关对“fair”的解释大约有十种之多,第一个解释就是“公平的,正直的”含义,然而第八中的含义是“白嫩的皮肤、浅色的头发”的意思;然而对于形容词“low”的含义大约有18种,所以会有18种不同的含义,在词典中的第一个意思就是“矮的,不高的”,但是其中第十一种解释就出现了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人的身份方面,也就是指“职位低下,低微的”含义。在莎士比亚的戏剧《无事生非》可以明白,戏剧家就是运用到了“low”和“fair”的一词多义现象,表面上是在表现人物的外在形象,描写了主人翁平凡的外貌特征,实际上是为了表达主人翁的身份和地位低下。在英国作家哈代的小说《苔丝》中关于主人翁的交流中,在其中的对话中,有关词语“lie”和代词“we”,这两个词在《朗文现代英汉双解词典》中有十五和十四种含义,像是动词”lie”的解释中第一、二的含义分别是“躺”、“卧”、“平躺”的意思。再后面就有了“撒谎”和“埋葬”的意思。在“we”这个词中的解释主要有“我们的先祖”和“我们”的意思。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知道因为语言所使用的环境不一样,语言和词语所表达出来的意义也就有所不同。在小说中对于语言的运用,是塑造人物个性和了解人物内心世界的主要因素。所以,我们在对小说人物对话进行理解的时候,一定要熟悉和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生活状态,进行分析和研究,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对对话所表现出来的真实情感和含义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解。
比如哈代的小说作品《苔丝》的语境状态,我们第一要从文章的对话中进行分析,发问者是小说中人物德伯家族后裔,进行回答的是德伯家中的牧师。下面我们就对他们的对话进行分析,我们大致了解了说话人的身份和地位,我们可以知道动词lie的意思应该是埋葬的意思,因为他们所进行的谈话主要是针对已逝人的墓葬进行的,那么代词“we”的意思在这种语境下就是指“我的祖先”,针对英美文学的语言歧义现象,有的甚至连小说的题目都存在明显的歧义,像是英语中的“arms”不但可以理解为武器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手臂的意思。还在《永别了,武器》中,通过这个小说的时代背景和具体的故事情节来看,小说所表现的主题和战争有重要的关系。下面我们来分析“arms”这个词语,最先想到的词语是武器,但是放到小说的大环境中去理解和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这个题目其实是一语双关的,小说的主人翁henry是坚持反战的思想,最后决定放弃杀人的工具“武器”,同时也是暗示主人翁在战争中会失去“手臂”,这里的“手臂”的主要意思应该是主人翁的妻子Cather-ine。[2]
2 英美文学作品是因为指示语所造成的歧义现象
很多研究英美文学的人都知道,指示语就是指在时间、人称、地点等上面有所代指的词语。这些指示语本身是没有太确切的意义,而且指示语所包含的意思受时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一样的表达,这样的词语理解有很多不一样的意思可以进行选择。和指示语的歧义问题,主要呈现三种对立的状态:第一就是词语的指示用法和非指示用法之间的互相对立状态;第二个就是指同一个指示语使用的方式不同,从而造成指示语的不同含义的对立;第三个状态就是指示词语在使用的过程中利用参照有很多个点,所造成的含义会有几个或者更多的指示意义。比如美国的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说《等待的一天》中就有产生了这种语言的歧义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人的对话方面,小说讲的是儿子生病感冒发烧,十分痛苦,儿子以为自己就会在这样的痛苦中慢慢死去,但是父亲已经习惯了小孩子的生病,就不太明白孩子的心事,还是会给孩子讲一些故事,告诉儿子按时吃药。最后父亲不断的安慰和解释,儿子才逐渐明白感冒不会夺取他的生命。因此,我们就通过父子二人的对话来更好的理解it的深刻内涵。儿子说:“you don't have to stay if it's going to bother you”,父亲是这样回答的:“It doesn't bother me.”通过两人之间的对话,我们结合具体的指示语进行分析,从其中的三个层面来看,文章中的代词“it”在语义方面是存在歧义的。小男孩在“摄氏”和“华氏”两个词义方面理解有偏差,于是海明威就利用了指示代词所产生的歧义现象来给读者制造悬念,让《等待的一天》这部作品变得更加具有魅力和色彩。[3]
3 英美文学作品中对于词语预设歧义的出现
在英美文学作品中经常会出现因为预设疑问给文章造成很多的歧义现象,因为作家在创作的时候不会对一个句子或是一个词语进行具体的词义解释,这些词语和句子就会产生一定的歧义现象,就更需要读者和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翻译。预设歧义是英美作家经常用到的一种写作手法,因为这样的语言具有语义不明确的特征,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不确定的抽象的美感。读者在阅读这样的作品时,对其中的一些句子和词语进行理解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和思考,才能够体会出其中的真正含义。比如英国小说家劳伦斯·斯特恩在他的小说《项狄传》中就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寡妇的形象。这个女人年轻漂亮,但是个寡妇,她很希望和退伍的军人结合,但是内心却又十分矛盾,这个女人很想知道这个军人所受的伤在身体的什么部位,所以,这个女人就问军人:Where were you wounded?针对这样的提问,军人拿出地图,把自己参加战斗从而负伤的地方在地图上表达给这个女人看。然而我们知道军人的回答却不是这个女人所想要了解的。出现这样的回答肯定是主人翁所提出的问题有歧义。所以,在分析英美文学作品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结合当时的具体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弄清楚作品所反映的具体时代背景,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进行阅读和理解这些具有歧义的语言和句子。最近几年我国的一些学者就英语歧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些研究结果都有利于我们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和研究,针对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一词多义、指示语、预设等情况所产生的歧义现象,经过我们不断的学习和了解,一定会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4]
4 总结
通过我们对英美文学作品中语言歧义现象研究,我们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和理解其中的思想内容,对于中外文学的交流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程敏;英美文学作品中语言歧义现象研究[J]语文建设;2013(08)
[2]胡冬;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歧义现象解读[J]语文建设;2013(05)
[3]吴俊;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歧义现象及其解读[J]百色学院学报;2011(04)
[4]徐慧;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研究[J]芒种;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