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中的诗人形象分析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01-29

  摘要:对人物的塑造倾注了艺术家的血泪和理想。在《聊斋》中,蒲松龄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诗人形象,以此来透视现实社会,他们对艺术有着不懈的追求,为了艺术不惜抛弃情人,牺牲爱情。

  关键词:《聊斋》 诗人形象 分析

  一、引言

  俗话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人物塑造既饱含了艺术家的血泪,也倾注了艺术家的理想。蒲松龄是人物塑造方面的佼佼者,在他的作品当中,塑造出了许多光彩照人的诗人形象。

  二、文章憎命达 魑魅喜人过

  在蒲松龄塑造的诗人形象当中,以女诗人形象居多。他深爱这些形象,却不愿意将她们写成备受宠幸的宁馨儿,而是写成经历坎坷、命运多舛、倾国倾城的女豪杰。例如,惠哥、温姬、瑞云都是从肉体到灵魂备受蹂躏的封建社会最“低贱”的娼妓;连琐、宦娘是生无知音含恨而死的苦鬼;而公孙九娘、林四娘则是遭难屈死的冤魂;即使是不受人世欺凌的凤仙,也是没有家庭温暖的可怜女。以上这些诗人形象,恰是封建社会诗人的真实写照,是对封建社会诗人命运的高度概括。屈原投江而死、杜甫漂无定所、苏轼屡遭窜逐、李清照坎坷一生。杜甫曾指出:“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这是对古代诗人不幸命运的合理诠释。其实,诗人的命运本不该如此多舛,之所以会这样,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直接的联系。六朝诗人鲍照提出:“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社会对诗人的不容,是自古以来的一种社会现象,体现了诗人的一种无奈之情。[1]蒲松龄则另辟蹊径,用作品中的诗人形象来反映现实社会,让读者将诗人的悲惨遭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找出它们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在《聊斋》当中,温姬和瑞云虽然都是妓女,并且也都出口成章、才华横溢,但却是两个相互补充以及相互映衬的角色形象。其中,瑞云作为活人,既没有“暮去朝来颜色故,老大嫁作商人妇”的悲哀,也没有“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的狂欢,有的只是昙花一现的卖笑生涯。瑞云是幸运的,因为她得到了晦光保璞的指点,终与贺生成为伉俪,命运远比温姬好得多。而温姬既没有遇到知音,也没有遇到仙人,只能屈服于鸨母而卖身到死,是一个死鬼的形象。[2]而与此同时,瑞云也是不幸的,因为她所遭受的人世蹂躏不仅遍于肉体,而且已经深入灵瑰。而在描写温姬方面,蒲松龄则使用烘托的手法,将温姬的悲惨一生描绘得淋漓尽致。即使在她死后,蒲松龄还特意加入一个纨绔子弟,使其死后也难逃嗤笑。这种形象设计更能突出温姬的悲惨命运,揭示其坎坷经历的社会根源。

  凤仙也是《聊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诗人形象,她来无影去无踪,而且不惧任何人世盗魔。乍一看,她似乎能够摆脱人世之坎坷。然而,蒲松龄并不愿如此,而是做出了异常的设计。在《聊斋》中,老狐仙对初次上门的新婿嗤之以鼻,将人物矛盾刻画得非常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凤仙有家不能安卧,有夫不能相伴,最终落得忍泪离家、窜伏涧谷的下场。很显然,蒲松龄希望通过凤仙的悲惨遭遇,向读者展示诗人必遭社会折磨的社会现实。公孙九娘自刎而死,死后仍坚持高洁,不容情人自赎,最终只能过着孤坟无依的生活。林四娘和公孙九娘有着相似之处,她们都比较内向,对人生有着美好的憧憬。愈是如此,她们遭受世间的创伤就愈重。面对不幸,她们寄希望于情人或宗教。殊不知,红颜力弱难为厉,最终只能成为被社会扭曲的灵魂。连琐瘦怯凝寒,本为图安宁而离开情人,却落得个相思之苦,又遭龌蹉吏欺凌,最终落得无处可安诗魂。宦娘热爱艺术,活着时擅长弹筝却尘世无对,死后追慕琴音却忍痛学习鸣琴,终落得生时难逢知音,死后无处可依的悲惨命运。

  纵观她们的悲惨人生,她们虽同处时代牺牲者行列,却又有各自不幸。然而,正所谓殊途同归,独特的不幸遭遇揭示了共同的社会悲剧。

  三、葵藿向太阳 物性固难夺

  《聊斋》中女诗人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多是“一宵冷月葬诗魂”。然而,正如杜甫所说:“葵花向太阳,物性固难夺”,诗人的心似火,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战斗的、不妥协的人生态度,并将这种态度以特有的方式表现出来。如温姬与世俗相斗,无不令人钦佩;公孙九娘宁为玉碎,决不瓦全,着实悲壮;香玉不愿偷生,让人叹息不已……

  然而,在众多的人生态度当中,对待情人和爱情的态度最值得关注。这种态度是诗人形象的重要依托,是分析诗人形象的重要切入点。在《聊斋》当中,蒲松龄浓墨重彩地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绘相关情节。除惠哥以外,其它女诗人都是以不同的形式和借口,主动大胆地追求男性。如瑞云以情诗向贺生含蓄地表达情意;温姬一见倾心,向情郎主动询要地址;香玉以解释误会为借口来示爱意中人。在这些女诗人当中,绛雪对待爱情态度的特点比较鲜明。在与黄生交往的过程中,她始终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似乎不太相信爱情却又对黄生主动表白,说明她冷漠的外表下也隐藏着一颗沸腾的内心。与其他小说中的“三角关系”不同,绛雪与香玉既不在黄生面前争宠,彼此之间也不相互妒忌,而是相互尊重,相互克制,愿为彼此而献身的情怀。

  除了绛雪,连琐也是《聊斋》中不得不提的诗人。对于这个诗人形象,蒲松龄也是格外的重视,增加了许多美化的笔墨。连琐不仅才艺广博,而且美丽多情,虽与知音欢同鱼水、耳鬓斯磨,却从未越雷池一步。可以说,蒲松龄将连琐描绘得有点不近人情。而且,他还自言“人鬼为欢,促人寿数”,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在“食色大欲”的封建社会,连琐能够自我控制和自我献身,成为女性中一道闪电和一点灵光,很好地诠释了爱情的真谛。

  在《聊斋》当中,女诗人的爱情生活丰富多彩。一是以诗寄情,用诗歌来表达对昔日坎坷生活的哀叹之情。例如,香玉用“良宵更易尽,朝嫩已上窗,愿为梁上燕,揍处自成双”来表达对血腥屠杀的愤慨之情;林四娘用“静锁深宫十七年,谁将故国问青天,闲看殿宇封乔木,泣望君王化杜鹃”,来抒发新婚燕尔的欢快之情;公孙九娘用“昔日罗裳化作尘”来传递抚今思昔之情。值得注意的是,她们吟咏生活多表现为“妇唱夫随”,而不是封建社会奉行的“夫唱妇随”,这正是蒲松龄对女诗人主动态度的深刻描绘。   就作品而言,宦娘的《惜余春词》与林四娘的《诀别诗》独具匠心。《惜余春词》的创作目的是撮合葛良工与温如春的婚姻。而从实际效果来看,它也确实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当葛良工见到此诗之时,那种先得我心的思绪溢于言表,进而恭笔抄录;而温如春看到时情意徘恻,进而提笔圈赞。从后人的评价看,宦娘希望借此词来表达自己的相思之苦,绝对是一首绝妙的好词。而《诀别诗》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首抒发故宫禾黍之思的亡国哀诗。在《聊斋》当中,蒲松龄有意地将一个普通宫女塑造成具备家国之思的诗人,无不流露着他反对异族统治的情感。此外,蒲松龄对诗人有着自己的严格要求和独特标准。因此,在《聊斋》当中,他将林四娘塑造成一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诗人。在蒲松龄看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诗人,首先要不忘国,有强烈的家国之思。

  在对待情人方面,这些诗人也是令人称赞的。她们既对“三从四德”的封建关系作出了抗争,也对“愿共尘与灰”的生死与共关系作出了否定。当然,对于她们对情人的坚贞忠诚,蒲松龄也进行了热烈地歌颂。在《聊斋》当中,凤仙不受冷落,温姬不畏符篆,绛雪和香玉的殉情,宦娘千方百计为情人撮合……以上这些,都是同心迎难的重要体现。然而,它们都不能称得上是诗人特色。而真正的特色则在于,她们向往崭新的家庭生活,追求崇高的精神理想。正因为如此,她们都以身作则,成为情人不断前行的动力。而这种关系,也恰是蒲松龄所不断追寻的,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余于孔生,不羡其得艳妻,而羡其得腻友也。观其容,可以忘饥;听其声,可以解颐。得此良友,时一谈宴,则色授魂与,尤胜颠倒衣裳矣。”[3]

  四、世间何事好 最好莫过诗

  从上文的论述中不难发现,《聊斋》中女诗人们对艺术有着独特的追求,特别从公孙九娘和温姬,为了艺术不惜抛弃情人。在《聊斋》中,女诗人形象与其他形象的一项重要区别,就在于她们对艺术的爱和不懈追求。当然,这些女诗人之间有着不同的艺术追求,体现了自身的个性特征。

  在艺术素养方面,她们不仅会写诗,而且精通音律,善于歌唱。她们出口成章,才华横溢,以联句、古人成句、形象等方式来表达自身的真实情感。在艺术态度方面,她们都表现出强烈的热爱之情。在她们眼里,情人和婚姻远没有艺术重要。为了追求艺术,她们敢于抛弃情人,结束婚姻。细看《聊斋》,瑞云以诗为媒,香玉和连琐因诗而成婚,温姬因无才而去……无不诠释着她们对艺术独特的爱。在爱情、生命、艺术三者的关系问题上,杜荀鹤的“世间何事好?最好莫过诗”可以给出合理的概括。也就是说,若为艺术故,爱情、生命皆可抛。[4]

  在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过程中,她们认真遵循艺术规律。从她们的诗作中可以看出,她们精通诗艺,既善于掌握诗歌的形式和语言,也善于抓住诗歌抒情和形象的特征。众所周知,蒲松龄被公认为全能艺术家。这些诗人形象的塑造,对于他来说只能称得上是区区小技。在《聊斋》当中,有一位女诗人显得较为特别――林四娘,她既有精辟的理论,也有优美的诗篇。她在坚持抒情的同时坚持真实,反对虚假和勉强。这种艺术论十分精当,是鉴赏和作诗中应当始终遵循的规律。在艺术鉴赏方面,她不仅深入意境来领略情感,而且吟咏品味并再次创造。因此,与其他鉴赏方式相比,这种鉴赏形式更具感人力量,让人难以忘倦。

  参考文献

  [1]马臣萃.《聊斋》人物姓名密码解析[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04).

  [2]徐虹.从《聊斋》的女性形象谈蒲氏的女性观[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3).

  [3]谈《聊斋》中女诗人形象[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01).

  [4]刀与菊:禁忌与膜拜――浅析《聊斋》中的三类女性形象[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2).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