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主义发展及其内涵的阐述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01-29

  历史主义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之一则为学界所认同,它在历史主义史学方法论体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以下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历史主义发展内涵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历史主义是我们追寻历史本真的一把钥匙。对于历史主义概念的界定至今国内外史学界还未达成一致观点,但历史主义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之一则为学界所认同,它在历史主义史学方法论体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观察分析一切历史问题所必需的史学方法。但是目前史学界对史学理论方面的探讨更多地关注于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等对历史研究的影响,忽略了原本所重视的历史主义的发展,我认为这是不应该的。因此拙文希通过对历史主义发展及其内涵的阐述,新时期多元观下历史主义遭遇挑战的描绘,以及历史主义与历史真实的探究,让大家更深刻地了解历史主义,以求历史发展之本真。

  一、历史主义发端及西方学者对历史主义内涵的界定

  历史主义是近代资产阶级历史学中滋生的一种方法论思想。它的创始人是意大利18世纪的历史哲学家维科。维科认为人类社会就是按照自然的必然性,由一个发展阶段过渡到另一个发展阶段。1784年,康德在他的《一个世界公民观点下的普遍历史观念》中提出:“人类历史整个说来,可以视为一幕大自然的隐蔽的计划的实现”,因此人类的历史就同时具有合目的性(朝着一个目标前进)和合规律性(按照一定的计划而展开)之后赫尔德也提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都是循着演进的规律向前发展的。紧接其后黑格尔又提出历史本身不仅是合理的,而且它就是理性自身(精神或世界精神)的发展过程。历史是自我意识的理性的实现过程,这个过程中虽然充满偶然,但却是逻辑地必然的,即辩证地必然的,而不是像有些人所理解的是因果必然的。综上以上史学家都重视历史的内在联系,特别强调事物的历史性,把任何事物都看作特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

  19世纪客观主义史学和实证主义史学的兴盛将历史主义又推进了一个层次。不少学者将客观主义史学的开创者兰克奉为历史主义的标本。兰克认历史的根本任务是通过个体直觉地理解整体精神,即历史运动中的“主导理念”,以揭示历史的本质。这是兰克历史主义方法的重要特征,也是方法论的核心所在。其后德国着名史学家如特洛奇、梅尼克等,在方法论上强调历史是不可重复的,历史事物具有单一性和相对性,不能象自然科学那样用普遍模式进行推理和研究。到了二十世纪英国学者杰弗·巴勒克拉夫为代表人为“历史主义观点的核心在于区别自然和精神,特别是区别所谓自然的世界和所谓历史的世界……历史学所关心的却是独特的精神的和变化的领域。……历史主义核心中的基本矛盾---就在于它竭力想把对充实的宇宙观念置于历史相对论的基础上。”可见现代资产阶级历史主义已成为用历史的个别性、独特性来取代历史发展规律性的思想和历史主义思想的初始意识相比,它走到了自身的反面。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资产阶级的历史主义观点有很多部分是合理可取的,但也存在不少弊端。这也是为什么在二十世纪80年代之后面临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等各色思潮的挑战时遭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质疑,这点我们将在后文论述。

  二、我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的认识及其讨论

  对于这股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西方思想界形成的历史主义的强大思想洪流,最终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创立后发展到高峰,也使历史主义这一思想学术运动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在此主要论述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我国的发展。

  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首先提出“历史主义”这一概念,然而真正对历史主义有深刻而独特的认识应是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史学界关于“历史主义论战”开始的。但这一时期由于我国特殊的社会环境,学者们更多的热衷于历史主义与阶级观点的争论。二十世纪70年代末我国史学界对历史主义与阶级分析观点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许永璋在《试论历史主义》中谈到历史主义和阶级观点的关系时说:“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是统一的,阶级观点着重于用唯物主义观点研究历史,而历史主义则着重于在历史研究中用辩证法。……用阶级观点研究社会历史,用历史主义观点研究阶级斗争---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阶级观点与历史主义的既统一又有区别的关系。”同时蒋大椿也指出:历史主义和阶级观点的关系可作这样的表述:在用历史主义方法研究阶级社会的现象时,不能离开阶级观点的指导,在用阶级观点考察研究阶级的历史现象时,不能离开历史主义的帮助。阶级观点是历史主义方法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历史主义方法是阶级观点正确运用的必要武器。

  我国史学界主要倾向于把历史主义和阶级观点都看作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方法,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在史学研究中不可偏废其一。我个人认为,阶级分析观点在史学研究中确有不可小视的作用,但不该过高估计它的地位。任何人在阶级社会中都难免或多或少受阶级影响,但史家要客观地书写、研究和评价历史,必须要尽可能地摆脱阶级的影响,不受阶级局限应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三、新时期多元观下的历史主义历史主义

  在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来自后现代主义、历史相对主义、新历史主义等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后现代理论家说,社会史已亡,说时间可以虚构,整个世界只是文本,历史不可知故只能研究史家,历史是赤裸裸的意识形态,其观点在于推翻历史的本质,为史家所不能苟同。后现代主义对史学的影响是一个客观事实,在史学研究领域,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史学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历史研究兴趣的转移。后现代主义历史研究以打破历史一线进化、注重非中心、非精英和非理性的活动为主要特点(法国历史思想家福柯等为代表人物),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史学界社会史研究的兴起是其最为显着的标志。第二是对现代主义历史认识论的根本颠覆。后现代主义通过“话语的转折”、“语言学的转折”等理论对现代主义史学的“科学性”“客观性”加以否定,重新界定了历史研究的性质和意义,重新区分了历史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影响十分重大,争议也十分激烈。

  新历史主义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其基本理论是“互文性”理论。他们认为人文世界完全基于语文或文化的应用,文化研究才是研究的正道,真正的世界是无法获得的,有的只是文本里的世界。研究历史也无法得到永恒不变的真理或真相,也就是说历史知识是不确定的。其代表者海登·怀特从语言层面分析了历史叙述和文学叙述的同质性,强调了“历史叙述”的“叙述”是如何左右历史的呈现的。他们认为历史是处于不断被改写的过程之中,实则是对传统与现状的一种双向的误解。亚里士多德说,“历史”说的是已经发生的事,而“文学”则说的是可能发生的事。两者的区别其实就是一个是否有最终的所指。具有最终所指的“历史”无论如何也应有纪实的成分,无论如何也不能等同于文学虚构,这就是唯物主义者对于新历史主义者的一个最简单的回答。

  此外还有历史相对主义,它是一种主观唯心论和怀疑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它强调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人们不可能认识它的真相,一切历史着述展示出来的历史现象或过程,都只不过是历史写作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建构起来的,各有自己的依据和道理,谁也无权宣称某某着作或论断代表了真理。

  倡导历史相对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克罗齐提出:“历史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它的资料就在我们自己的胸中。因为只有在我们自己的胸中才能找到那种熔炉,使确凿的东西变为真实的东西,使语文学和哲学携手去产生历史。”后现代主义或新历史主义或历史相对主义,都对传统历史主义给予了强烈的冲击,使得历史主义出现了所谓的“危机”.但对其影响应一分为二的看待,在新时期史学的本质遭遇质疑的同时,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大,然增加的领域必须与母体相连,气息相通,否则游魂难归,必将失去历史的生命与性格。

  四、历史主义与历史真实

  我们知道历史有两重含义:一为过去的往事,二是对过去往事的记录。过去的事是曾客观存在的,具有客观性,而对往事的历史记录则包含着人们主观的认识,具有主观性。历史是既往之事的记录,如何把往事真实无讹地记录下来,原是史家天字第一号的要义。美国史家邓宁曾说“历史以真实为主题,以求真为目的”。

  [参考文献]

  [1]何兆武。苇草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2]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杨豫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许永璋。试论历史主义[J].社会科学集刊,1979,(1)

  [5]蒋大椿。关于历史主义的几个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1979,(1)[6][意]克罗齐着,傅任敢译。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7]转引自汪荣。史学九章[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