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的策划及实现过程是根据一定的学术研究需要,制定详细周密的口述历史采访方案,以下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历史口述与讲坛讲述异同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在大众传播的视野之下,历史口述和历史讲坛无论是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有着很高的相似度,但这二者究竟有何区别,二者之间的渊源何在,二者在历史研究和传播中究竟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本文拟就历史口述和历史讲坛的同于不同,做一粗略分析,以达到廓清混淆,明确其历史功能和价值的目的。
一、历史口述与讲坛讲述的不同之处
(一)内容不同
口述历史的主要内容是历史事件亲历者、见证者对于当时所发生历史事件中人物、过程、结果回忆的口述内容。这其中所展现的内容都是全新的,过去所未曾记录过的,就如同英国口述史学家塞缪尔(Raphael Samuel)所说:“口述史料特别自然,未加修饰,……而历史实际上就是从最初的直接经历中建立起来的”.比较而言,讲坛讲述的历史内容则主要依据书写历史时期所保留下来的各类文献档案,包括历朝历代的各种史书典籍。其所讲述的历史内容,无论是人物、事件、情节都是来自于历史文献档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梳理、筛选和整合,最终通过讲述的方式影像化地展现文字史料的内容。
(二)主体不同
同样作为影像化的历史口述表达,口述历史和讲坛讲述历史在其主体方面却有着显着的区别。作为口述历史主体的讲述者一定是历史的亲历者或见证者,一定是历史事件中的人物,这个人物的所见、所闻、所做、所为,直接参与在历史的进程中,在口述历史的影像中,作为历史的见证人或亲历者,面对镜头讲述自己所亲身经历的历史事件,还原曾经的历史场景。而作为讲坛讲述历史的主体,则是当代的历史学家和研究者,一般而言,作为讲坛讲述主体的历史学家和研究者都不是历史的亲历者或见证者,都是文字史籍的阅读者和研究者。
(三)过程不同
口述历史的策划及实现过程是根据一定的学术研究需要,制定详细周密的口述历史采访方案,以既定的方案为基础,选择合适的口述人并进行采访,对采访所得口述素材进行系统梳理,并最终形成便于使用和参考的史料性的口述影像。重点在于发掘新的史料,以便于日后的历史研究。而讲坛讲述历史则是根据观众对于历史的需求,以及讲述者的研究领域和研究专长,事先进行节目文案脚本的写作。这一点完全不同于口述历史中口述人的无脚本讲述。对于拍摄后编辑过程,口述历史专注于如何进行史料的筛选和整理,讲坛讲述则是在尊重历史研究和规律的基础上专注于传播效果的凸显。
(四)手段不同
口述历史在其影像化的记录和表现过程中,所使用的影像手段比较单一,基本为采访式的口述人面对镜头的讲述。为了力求客观,在后期的梳理和剪辑过程中,只是进行内容的筛选和口述语言上的衔接。而作为讲坛讲述,考虑到实际的传播效果,会对演播室录制的讲述内容进行比较大的、甚至是结构上的调整和整合,并根据需要,在后期加入适当的音乐进行气氛的渲染,加入解说和小片进行必要的背景介绍,目的在于使得讲述内容更加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可以显着增强其传播效果。
(五)目的不同
口述历史所进行的一系列影像化的记录和表达,其根本目的在于如何使得这些口述的影像记录可以为更高的学术目的所用,其诉求在于如何收集历史素材和证据,如何将这些素材和证据进行有效的分析,辨别其真伪,去除其水分,形成一种作为学术研究有效可用的第一手素材。作为讲坛的历史讲述,其根本目的在于如何使得研究者对于历史研究的成果能够有效地为最广大的受众所分享。历史研究的终极意义不在于学术的发现和创造,而在于如何将这些发现和创造造福于人民,让这些一度只是深藏在学术象牙塔中的成果为百姓所共享,让历史中的种种智慧和方法成为今天人们的借鉴。
二、口述历史与讲坛讲述的共通之处
(一)都属于历史研究范畴
口述历史的出发点,就在于通过历史见证者和亲历者的口述收集历史史料,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由于其讲述人的年龄所限,口述历史在近代史和当代史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美国口述史学家威廉姆斯(T·Harry·Williams)就曾说:“我越来越相信口述史的价值,它不仅是一种编纂近代史的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还可以为研究过去提供一个不同寻常的视角,即它可以使人们从内心深处审视过去。”讲坛讲述历史的出发点是书写历史时代所留存下来的所有历史文献材料,其根本目的在于对这些留存的历史文献材料加以仔细梳理和比对,并将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大众化的表达和传播。由于其是以史学界所承认的史料为研究起点,将研究成果进行大众化转化,讲坛讲述的内容也同样属于历史研究的范畴。
(二)都是以讲述为基本形式
口述或者说讲述就是历史口述的基本记录形式,无论一个口述历史的项目如何庞大和复杂,涉及的方面如何之多,最终都要通过对一个个历史当事人的讲述来完成,可以说讲述是口述历史的根本表现方式。讲坛讲述也同样是以主讲人的讲述为基本形态,主讲人一般由对讲述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学者、专家来担任,其所讲述的内容是该学者对相关领域多年来研究的学术成果。虽然考虑到大众传播的效果,进行了必要的后期制作,包括视频、解说、音乐的使用,但主讲人的讲述仍旧占有绝对多数的篇幅,讲述的方式是讲坛的主要表现手段和形态元素。
(三)都要遵从影像表达的规律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口述历史从最初的开始发展到今天,也经历了多个阶段,从开始的文字记录口述内容,到录音手段记录口述内容,再到今天的影像化记录口述内容,口述历史发展到今天,基本上都在使用影像作为首选或基本的记录手段。因此,作为影像的记录和传播,就必须遵从影像表达的规律,需要按照影像的规律来进行摄录、剪辑和传播。作为更多以节目形态出现的历史讲坛,其对影像的规律把握的要求就更为明确,更需遵循类似的影像表达规律。
三、从历史口述到历史讲坛
正是基于以上对于口述历史和历史讲坛相同与不同的系统分析,使得我们可以更为清晰地对于口述历史和讲坛讲述的渊源与关系进行探讨。实质上,讲坛讲述历史是口述历史的另一种更高级的表现形态,是一种更适合历史大众传播的节目样式,也是一种历史研究成果为大众所共享的有效方式。
(一)从原始素材的搜集到研究成果的展现
口述历史是一个对历史素材进行搜集的过程,通过对于多个历史亲历者的讲述,来进行第一手口述素材的搜集,为所研究的课题进行必要的材料准备。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书面文献记载愈加减少,需要口述历史的大量一手素材。正如坎曼在其《往事历历在目:美国当代历史写作》中所说:“交通运输业日益发达,政界和企业界的领导人不再只利用信件互通信息,而是通过电话和各种交通工具直接进行会谈,致使文献资料日益减少。……此外,由于查阅公共文献日益方便,国家领导人也不愿保存完整的记录”。
相比较而言,讲坛的讲述则呈现出了另一种形态,在讲述过程中,受众既可以看到对原有历史文献内容的介绍、讲述、展现,更有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历史规律的总结、人生命运的感叹、历史情感的升华,所有这些都是通过对历史研究成果的大众化转化来传递给受众的。这正是体现了讲述从原始素材的搜集作用到研究成果的直接表达的升华,从历史研究成果的大众传播意义上来说,讲坛讲述历史是一种更高级形态的口述历史形式。
(二)从近现代史料的局限到全时段历史的讲述
正如之前的反复提及,口述历史的工作重心和材料来源就是仍旧活着的那些历史亲历者和见证者,即便这些口述者再长寿,也不过百年的人生而已,这就是说,口述者的年龄成为了口述历史的最大障碍,口述历史仅仅能够对百年之内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追述性的史料收集,而对于更为久远的历史,口述历史则无能为力。讲坛讲述历史,由于其材料来源广泛,既有口述历史的材料,更有整个人类历史时期所沉淀下来的众多文献史籍,使得其所能够涉及的历史年代达到了空前广泛的程度,上起有文字记载的信史时期,下到当代,内容可谓是无所不包,形成了一种全时段历史讲述的局面。
总之,历史口述更为注重前端的史料搜集的功能,历史讲坛重在学术成果的大众化转化,彼此有着差异当更有着共通之处。无论是历史口述还是历史讲坛,其殊途同归的一个根本目的都在于:以史为鉴,运用当下,指引未来。正如同蔡元培先生所言:“历史者,记载以往社会之现象,以垂示将来。吾人读历史而得古人之知识,据以为基本,而益加研究,此人类知识之所以进步也。吾人读历史而知古人之行为,辨其是非,究其成败,法是与成者,而戒其非与败者,此人类道德与事业所以进步也,是历史之益也”.
参考文献:
[1]塞缪尔。神话与历史:首次阅读(Raphael Samuel Myth andHistory:First Reading)[J]. 口述史 (Oral History)16卷。1988:1(15)。
[2]坎曼。往事历历在目:美国当代历史写作[M].美国:康奈尔大学出版社,1980.
[3]高平书叔·蔡元培史学论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