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英国二战后所实施的社会融合政策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01-29

  在这个全球化和国际化日益加剧的时代,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增强,人们的流动性也随之加快,以下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英国二战后的社会融合政策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同欧洲的其他国家一样,为了经济的振兴,积极招募外国的廉价劳工来填补自身劳动力的缺乏,大批的移民不断涌向英国。各国移民的陆续到来,不断地变着英国社会的人口和文化构成,使得英国的民族和种族成分变得日益复杂,社会文化变得格外多元。

  至21世纪初,英国的少数民族大约占英国5700万总人口的5%,其中大多来自加勒比海国家、非洲以及印度次大陆的亚洲国家,孟加拉裔大约在30万人左右。因此,社会融合和文化多元化之间的共存自始至终都是英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至今,根据不同的社会现状,英国各届政府采取了不同的社会融合政策,来协调英国主流社会和移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保护英国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和传统文化。文章将英国社会融合政策的演变分为三个时间段来进行阐述:第一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1979年;第二阶段,以玛格丽特·撒切尔为首的保守党执政期间 (1980S-1990S);第三阶段,新工党执政期间 (1997-2010)。通过解读英国各个时期所实施的社会融合政策,为我国的民族文化政策提供思考和借鉴,促进民族的融合和国家的统一。

  一、第一阶段:从二战后到1970年

  二战后,为了重组联邦,英国政府于1948年颁布了国籍法。这部法律被认为 “宽容有加”,因为它没有将生活在英国的公民设定一个特殊类别,如 “英国公民”,而是授予联邦中所有公民以平等权利。尽管英国欢迎各国移民的加入来帮助战后英国经济的复苏,然而,绝大多数的移民来自爱尔兰和欧洲,直到美国政府于1952年通过了麦卡伦沃尔特移民和归化法案,欧洲以外的移民才开始增多。移民的涌入导致了几起种族冲突,如1958年的诺丁汉和诺丁山的暴乱。在这个背景下,1962年保守党颁布了联邦法案。

  该法案旨在通过颁发工作凭证来控制移民的数量。规定凡是有爱尔兰颁发的英国通行证的移民不包括在本法规中。这就暗含着英国政府认为白人居民更有资格成为英国社会的一员。以上观点在随后的两部移民法中得到进一步的印证。

  1968年为了控制从非洲来的亚洲移民的数量,工党政府颁布了另一部联邦法案。这些非洲国家已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布实行非洲化,即将特权给与非洲本土人,而不是亚洲居民。与此事相关,英国政府所关注的一件重要事情是如何营救那些根在英国的非洲白人,同时限制亚洲移民。最终,根据这个法律,每年只允许大约1500名从肯尼亚、乌干达和坦桑尼亚来的移民进入英国。随后的保守党政府在1971年也制定了一部移民法案。该法案是基于1968年的移民法案之上的,他将公民划分了两类:本国公民和非本国公民。对于非本国公民,将限制其自由出入英国。相反,对于本国公民,无论他们是否持有英国的通行证,都可以自由出入英国。此外,爱尔兰人也包括在本国公民之中。这一系列的移民法案成为了缓和多数群体的不安的政治行为。这些不安是由于不断激增的黑人和少数民族移民所带来的。因此,通过边境管制,这三部移民法既巩固社会多样性又增强了多数白人对英国的归属感。然而,为了促使社会更加团结统一,说服民众接受英国是个多元文化国家这一现实成为一种必需。这一目标是通过三部种族关系法完成的。他们分别是:1965年法案、1968年法案和1976年法案。第一部种族关系法颁布于1965年,正好在工党上台以后。这部法案禁止在公共场合对于肤色、种族和民族等内容进行种族歧视,比如宾馆、饭店、酒吧、电影院和公共交通工具等地。同时,该法赋予了一个新组织———种族关系委员会,以权利去仲裁种族争端。

  第二部种族关系法颁布于1968年。该法禁止在与私人问题相关的领域进行种族歧视,例如就业、住房和婚姻等。根据该法案,种族关系委员会的权利得到了加强。在这部法律的基础上,还建立了社区关系委员会。该委员会不仅可以阻止种族歧视,还可以促进各种族群体之间的关系。

  二、第二阶段:以玛格丽特﹒撒切尔为首的保守党时期 (1980s-1990s)

  1、国家层面:通过同化政策达到融合

  1979年玛格丽特﹒撒切尔执政后,关于社会团结的话语起了变化。那篇无耻的演讲 “血流成河”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该演说是保守党国会议员伊诺克·鲍威尔所做。他说:“我们一定是疯了,确实是疯了,每年允许五万名移民家属入境,他们是未来移民增长的源泉。这就像一个民族在忙碌地挖掘自己的坟墓。”

  他提醒他的支持者们,移民正在入侵 “我们的”社会,并请求停止执行1968年种族关系法。他的研究吸引了那些正在为有色人种进入城市而担忧的人们。在撒切尔成为保守党的领袖之后,她便开始激起人民对于移民的不安感,发起了一场反对移民进入英国的运动。

  她还宣布给公民权赋予新的意义,以从更狭窄的角度去定义不列颠人。1981年,撒切尔颁布实施了新的国籍法,它结合了旧的国籍法和移民法,第一次提出 “大不列颠公民”这一概念。凡是大不列颠的公民享有自由出入英国的特权。该法的要点是授予被列入1976年移民法中本国公民的那一类人以 “大不列颠公民”,而拥有其他类别公民权的人则不能享有 “大不列颠公民”权利。

  另外一部与社会团结相关的重要法律是1988年的教育改革法。该法由两个重要部分组那成。一是提出了全国性课程,即通过控制教育内容来加强自然同化。例如,增加英国历史课程;使用标准英语;在庆典活动和宗教教育中优先考虑基督教等。该法使得那些旨在促进人们对于多元文化英国和多元文化主义进行理解的课程也有所减少,因为大教学纲的统一,使得用于核心和基础课程的时间缩短。

  1988年教育改革法的另外一点是取消了地方教育机构对学校的管理,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家长、班主任、校董事会。

  此授权主要是通过实行开放入学、授予家长择校权、准许学校选择退出地方教育局的控制以及是否接受政府经济资助的权利。学校自主性的加强似乎给予了学校发展自身独特教育的机会,其中包括多元文化教育。然而,荒谬的是,这似乎也起到了同化的作用。例如,大家认为只有基督教学校将选择退出地方教育局的控制,以发展他们自身的基督教教育。同时,政府认为学校拥有了自主权可以防止主流文化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的感染。相反,政府资助的穆斯林学校不允许退出地方教育局的监管,直到1997年保守党下台。

  2、地方层面:文化多元和多元文化政策

  当国家政治转向同化时,地方政治却强调多元文化主义。20世纪60年代地方城市发生了一系列的种族冲突,如,1958年的诺丁山和诺丁汉骚乱、1968年的极具影响力的伊诺克·鲍威尔所做 “血流成河”的演讲等。这些事件使得种族问题成为20世纪70年代、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国家和地方政治中很重要的议程。一项新的社会融合政策出现于地方层面,即,多元文化政策。然而,20世纪80和20世纪90年代,该政策在一些地区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譬如,英国北部的布拉德福德在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多种族、多元文化的城市,1981年布拉德福德市议会通过了一部种族法案:12点计划。基于该计划议会着手在政策的制定中将文化和种族差异考虑在内,通过各种措施来解决对于少数民族的歧视和不公,例如,为少数民族提供就业和服务,在公共机构进行种族识别培训和种族监督,在学校为穆斯林孩子提供清真食物和单独教育。然而,在布拉德福德,这些措施受到了主流社会强烈的反对。相反,多元文化政策导致了少数民族被隔离在主流社会之外。种族识别培训业没能得到一些政府官员的道义上的支持,反而引起了一种隐蔽的种族歧视。荒谬的是,地方的多元文化政策却起到了对国家同化政策的补充。尽管那些没能被通过同化来接受传统的大不列颠及英格兰文化的人,被赋予了在多元文化主义的名义下保持自身身份的权利,然而,他们却被作为二等公民被边缘化。这就意味着在这个时期,对文化多元的认可并不会扰乱主流的文化和价值观,而仅仅被看作是不相关的事。

  三、第三阶段:新工党政府时期 (1997-2010)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那样,多元文化政策最终引起了一系列的骚乱,这些骚乱中的参与人主要是亚洲移民和穆斯林。这些骚乱使人们对多元文化政策的效果产生了强烈的质疑,几乎所有的报道都将骚乱归咎于 “平行生活”的存在。这里所谓的平行生活是指不同社区的人们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对于同一社会的归属感。为了减少种族冲突和促进社区间的关系,新的工党开始着手创造让每一个英国人都可以遵守的共识。新工党提出了一个新的公民权概念。

  即,公民权不仅仅局限于拥有一个英国护照,还包括提高参与英国社会管理的职责和共同情感,以及新公民对于社会凝聚力自身作用的认识。也就是说,英国公民的标准有两点:是否愿意遵守社会规则和是否愿意参与公民社会的建设。

  新工党执政后所采取的第一行动是颁布了一部新的种族关系法。此次的新法要求所有公共机构有义务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改善民族平等。几乎所有的公共机构都不得不在招聘时考虑民族的平衡。此外,每一个机构必须制定一个详细的实现民族平等的计划。为了指导这样的一项计划,该法还要求种族平等委员会制定一部新的雇佣法,以改善民族平等。

  2002年又颁布了一部国籍、移民和庇护法案。该法规定了移民自由同化的一些新要求,例如英语语言能力和英国社会的相关知识。在这种情形下,通过一项公民资格测试就成为了自然同化的一个要求。该法同样规定那些取得公民资格的人必须参加一个自然同化的公民仪式,发誓成为一个英国公民。

  此外,公民权在教育中也有所体现。新工党政府开始讨论将公民教育变成一门必修课。尽管在1988年的教育法中已写入了公民教育,却只是将它作为选修课而不是必修课,因此之前公民教育在国家课程中被边缘化了,并没有受到重视。工党鼓励学校开展公民教育。公民教育最初是为了解决年轻人的道德缺失,传播消费文化。然而,工党将公民权定义为对于一些抽象民主观念的信奉,例如,宽容、守法和参与社区活动等。因此,公民权表现在对于文化多样性的包容性上。

  结语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