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庆炳关于文艺审美特征论的论述(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01-29

  从这个角度延伸出去可以发现,文学的”历史—人文“价值其实分别对应着文学的”意识形态—审美“特性。意识形态往往传达着历史进程的脉动,审美则总是呼应着主体自由之精神。但是,被卷入历史浪潮中的、意识形态的文学,往往成为对于社会存在的机械反映,成为庸俗社会学的试验场甚至帮凶,个体的生命、权利因此被漠视乃至剥夺;反之,纯粹审美的文学却有可能沦为个人情感无节制的宣泄,而缺乏现实关怀、人文精神的文学,它的价值总是有限的。以此看来,只有在”意识形态“和”审美“之间,在社会发展的总体进程和主体的自我生成之间寻求到平衡的文学,才能更好地去实现它的”历史—人文“的价值追求。

  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或者是官方意志和学术话语之间达成的一种妥协,但是这种理论也确实从根本上符合文学活动的基本特性,因此它就不仅可以作为我们对于文学本质的一般认定,而且也可以作为文学批评的一个参照标准。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怎样理解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J].中国大学教育,2004(1).

  [2]童庆炳.文化与诗学:第6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1982(理论集上卷)[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

  [4]童庆炳.文学的结构图式和”格式塔质“[J].北京社会科学,1988(1).

  [5]童庆炳.论审美知觉及其形成过程[J].文艺理论研究,1988(4).

  [6][苏]布罗夫.美学:问题与争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7]吴子林.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理论坚实的基点[J].学习与探索,2006(6).

  [8][苏]沃洛夫斯基.论文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9]童庆炳.审美意识形态论作为文艺学的第一原理[J].学术研究,2000(1).

  [10]童庆炳.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再认识[J].文艺研究,2000(2).

  [11]童庆炳.童庆炳文学五说[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