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荒岛文学作品《蝇王》的艺术内蕴(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01-29
在1983年戈尔丁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典礼上,瑞典文学院声称,这是“因为他的小说用明晰的现实主义的叙述艺术和多样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神话,阐明了当今世界人类的状况。”这句话精确地诠释出《蝇王》的艺术特点,那就是现实主义的描绘叙述和象征体系的巧妙结合。该作品把“荒岛文学”又往前推进了一步,“突破了传统的‘荒岛变乐园’的创作模式,砸碎了笛福、巴兰坦的善良化、理想化的视物镜,用讽喻和象征艺术加工出来的透视镜折射出‘文明人类’的邪恶,开创了荒岛小说探索人性恶的先河,旨在以一声惊世骇俗的呐喊去唤醒迷信资本主义‘文明、民主’和‘人性皆善’的人们,一起来拷问人类自身的灵魂,警惕新的战争罪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若端:《寓言编撰家》,《世界文学》,1984年第3期。
[2] 魏颖超:《论英国荒岛文学源流》,《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1期。
[3] 魏颖超:《英国荒岛文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版。
[4] 行远:《〈蝇王〉的主题、人物和结构特征》,《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994年第5期。
[5] 薛家宝:《荒岛:“文明人类”的透视镜――论〈蝇王〉对传统荒岛小说的突破》,《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6期。
[6] 张正:《从人物语言、性格设计――看戈尔丁〈蝇王〉的主题表现艺术》,《外国文学研究》,1994年第2期。
[7] 张中载:《〈蝇王〉出版四十年重读〈蝇王〉》,《外国文学》,1994年版。
下一篇:英国荒岛文学的“文学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