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的后现代特征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01-29

  【摘 要】本文以90年代的女性主义小说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90年代代表女作家的小说文本来发现90年代女性主义小说的后现代特征。第一部分对女子写作做了概念和范畴上的界定,同时介绍了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历程以及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的三种类型。第二部分重点分析了女性主义文学的后现代特征,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例,如王安忆的《长恨歌》,陈染的《私人生活》,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等,从叙事模式、意识特征和审美特征这样三个角度分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说明90年代的女性主义小说突破了原有中国女性主义小说的局限,无论是思想层次上还是艺术魅力上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

  【关键词】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后现代;特征

  一、女性写作与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

  拉康将语言和整个象征序列追溯到对依赖母亲的基本压制,根据这种分析,语言本身总是男性的。按照拉康的这种说法,语言总是以父亲的名义(In-the-Name-of-the-Father)讲话。西方“女性写作”的思想与朱莉娅·克里斯蒂娃、露西·依利格瑞还有埃莱娜·西克苏三人有关,她们跨越各种文艺类型——从哲学和女性主义理论到文学和社会批评再到诗歌、戏剧和小说,在大量书籍甚至更多的文章中,探索了“女性写作”的可能性。

  所谓女性写作,大家普遍接受这样一个简单的界定“以女性视角来表现女性世界的女性作家的作品”。这包含三层涵义:

  1、创作主体为女性作家。

  2、主体采用女性视角来挖掘生活或者内心世界。

  3、创作客体必须展现或主要展现女性世界,并表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即女性对自身作为人,尤其是女人的价值的体验和感悟。同时,又表现为关注女性的生存状况,审视女性心理情感和表达女性生命体验。

  新时期的女性写作,充分吸收本土文化和异质文化的种种特点,在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中将各种矛盾冲突交接融合,致力于展现新时期女性的生存状况和心路历程,以一种冷静的叙述者或者旁观者的视角,关注社会以及女性的命运和未来。

  总体说来,90年代的女性主义文学主要分为这样三种类型:

  第一,社会复合型,以张抗抗、铁凝、王安忆为主要代表。《情爱画廊》、《长恨歌》、《大浴女》在强化女性性别意识与自我意识的同时,也在小说中综合了诸多的社会因素和历史因素,这使得她们的作品有了较为厚实的历史内涵和人性内涵,在打动读者的同时也呈现出某个时代特有的特征和气质。

  第二,私人密语型,以陈染、林白为主要代表。从小说叙述的内容来看,私人化写作所要表达的是作家个人的私人经验、意识和某种特殊的行为活动。从写作方式来看,私人化写作大多采用传记式的叙述方式,“意识流”式的娓娓道来,不是长篇长篇的宏大叙事,不时穿插琐碎的细节和情感,依据思维的跳跃式流动,用零散的状态和情节指向终点,这个终点往往是精神的解放、心路历程的开阔和理想的实现等等。

  第三,身体言说型,以卫慧、棉棉等所谓的“美女作家”为主要代表。《上海宝贝》、《啦啦啦》、《糖》等小说的主人公是这样一群女孩子,对生活充满茫然感,不知道生活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于是便通过自己的一系列行动对生活展开探索,包括酗酒、吸毒、纵欲、自虐等。这些行为,既是她们对世界的探索,也是她们探索世界而不得的发泄。

  二、独特的叙事模式

  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作品采用自叙传直白式的叙事方式,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

  首先,90年代的女性主义小说用一个词来形容,可以说是“中性”的。所谓“中性”,就是完整的呈现现实世界和心理世界,毫不避讳毫不掩饰生活、情感与心灵体验中阴暗、复杂甚至可以说是赤裸裸的一面。不避重就轻,不遮遮掩掩,做到了完全的真实,不做作,不矫情。

  其次,90年代的女性主义小说通常使用一种客观、冷静的语调娓娓道来,在客观的行为描写与心理刻画中掺杂着作者主观的情感态度,这种态度却不是作者自己表达出来的,而是通过主人公的行为活动来呈现的,不是直接抒发出来的,而是要通过读者自己去感悟和体会的。

  最后,90年代的女性主义小说的的自叙传手法反映了一种新的叙事立场——理想主义。这里的理想主义不是指处处完美零瑕疵的精神追求,而是与社会无关的个人的小理想,范围可以说是狭隘的,指涉个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这样的理想表达了作者一种美好的愿景,对个人最理想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假想和努力,是作者最乐在其中的。

  90年代的女性小说将一般叙述和诗化抒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带有一种独特的韵味,是一种忧伤而乎和的情感味道和舒放而凝重的气韵格调。一般叙述不是沉闷的讲述,而是一直萦回在揽镜自照与自我拷问的女性自陈之间,作家个人的生活和生命体验成为其写作至为重要的来源和思考对象,因而带有着极为强烈的真实感。由于小说在很大程度上是作者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在此基础上的诗化抒情便显得更为动人。

  “弱故事性”,是说90年代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不像一般的文学作品那样过于强调故事发展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整个故事可能是由叙述者一个个的记忆片段拼凑起来的,也可能是一个个毫无关联的场景和画面组合起来的,贯穿整部作品的不是故事本身发展的线索,而是主人公的意识和心智得到不断锤炼的过程。 “强感性”是说作者不断通过对小说中主人公经历和心智的描述来表达自己作为一个女人对人性、生活、社会的独特看法。这些观点无所谓对错,积极还是消极,仅代表作家自己的生活态度,是感性而非理性的。这也是西方女性主义者观点的简单化表述。

  三、女性意识特征

  个人化是女性意识特征的主干。之所以这样讲,一方面,个人化代表了一种共性。个人化不等于私人化,新时期的女作家们在小说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小群体中的代表,就像是哪里都能见到的王琦瑶,社会各个角落的尹小跳。另一方面,个人化也代表了一种个性,是不盲目追随主流大众的意识形态,着意表现一种不彰显的特立独行。个性中也包含着与作家本人相关的那一部分,这才涉及“私人”的范畴,这些公开的隐秘(小说的故事情节)或是隐秘的公开(小说的写作手法)正是女性意识特征的表现。以女性的个人经验为叙述中心,毫无遮掩的大胆袒露女性身体或是心灵上的经历与体验,这是之前的女性主义文学所未能做到的。   新时期的女性主义文学显示出来的个人化包括两个角度:自我和他我。

  所谓自我,是指作者完全表露了自己的心声和想法,毫无隐藏的让读者去了解女性的各方面,包括身体、情感、心理、生活等。

  作家从小群体的视角出发,塑造一名典型人物,以对其经历的描述试图引起广大读者群注意的女性意识,便是他我角度。

  80年代后期,随着文学探讨人性的深化以及随着个性解放所产生的“性解放”、“性困惑”浪潮的出现,欲望主题开始出现,大胆表露自己欲望的作品越来越多,“欲望化”也便成为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在意识形态上的重要特征。一直以来,主流文化中的个人欲望是不为人所接受的,这是由文化环境所存在的国家形态决定的。所以,在文学作品中暴露自己的欲望是一件极大胆又极具风险的作为。通过暴露自己的欲望来剖析自己的性格缺陷、人生缺失,从而进一步追求于己最佳的生存状态,就是90年代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品最为成功的地方。

  四、后现代的审美特征

  虚幻的场景和现实的纷乱之间的出入,似乎常常使主人公陷入惶惑与迷惘,却无意放弃对于这种具有神秘色彩的幻觉的猜想和衍生。这种与生命体验紧密相连的精神状态,是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所具备的独特的审美特征。现实与虚幻的场景与体验拼贴了小说的画面,凌乱中显出了创作者对小说情节和情感的准确的驾驭和把握。

  90年代的女性主义文学在语言文字、人物塑造、场景描绘等方面都具有一种后现代的模糊美感。之所以说是模糊的美感,是因为其在学术界还有读者群里具有很大的争议性。

  在以《上海宝贝》为代表的一些作品中,形容“生活是一个大游乐场”、“想像蚂蝗那样吸干生活的精髓”、“使自己丢掉年轻人特有的愤世嫉俗,让自己真正钻进这城市心腹之地,像蛀虫钻进一只大大的苹果那样”,这些文字传达出了一些“酷”的感觉,带给读者不一样的审美体验。作者成功的做到了引起读者的感官联想,引导读者进行审美体验,让读者产生一种模糊的美感,说不清道不明,却让人记忆深刻。

  无论是《私人生活》中的倪拗拗,《一个人的战争》中的多米,或是《上海宝贝》中的倪可,都是充满争议的人物形象。不得不说,创作者们在塑造这些人物形象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她们喜欢胡思乱想,喜欢独来独往,经常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中无法自拔,是别人眼中的怪人。她们沉溺于自己十分复杂的、非理性的生命体验,不断的放纵、寻找,经受了常人无法理解的心理历程。

  作者对于这些常人表面排斥的因素抱着一种中性的态度。“毒品、性、金钱、恐惧、心理医生、功名诱惑、方向迷失,等等组成了1999年城市迎接新世纪曙光的一杯喜庆鸡尾酒”,从这样的描述中,不难看出作者是想要通过对这些场景的描绘,来凸现小说中女性主人公在后现代主义社会中心路历程的变化和对于适合自己生存的生活方式以及不可或缺的感情的不断追求。从这个角度讲,这些主人公的身上体现出的后现代的模糊美感便也落到了实处。

  【参考文献】

  [1]冯俊.后现代主义哲学讲演录[J].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毕文君,王士强,杨林.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研究资料[M].济南:山东文学出版社,2006.

  [3]徐艳蕊.当代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二十年[J].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樊星.中国当代文学[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谢玉娥.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6]鲍晓兰.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介[M].北京:三联书店,1995.

  [7]李小江等.女性?主义——文化冲突与身份认同[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8]盛英.中国女性文学新探[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

  [9]孙绍先.女性主义文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

  [10]乐铄.迟到的潮流——新时期妇女创作研究[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

  [11]李小江等.平等与发展[M].北京:三联书店,1997.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