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白嘉轩的悲剧人生(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10-18

  这种种都表明白嘉轩在家庭观念上的失败,白孝文的改变违背了他的“仁义”思想,白灵的被害使他遗憾、惭愧终生。这些都与他本身所追求的理想相违背,其结局注定也是悲惨的,这体现了他在家庭观方面的悲剧性。

  三、族长的权威

  本节主要从白嘉轩作为一族之长,在对待白、鹿家族的事和人方面入手,描述他对乡族、对族人的感情。

  首先,在白嘉轩解决了自己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问题后,就开始在族里着手树立自己的威信和行使自己族长的权力。从整部小说我们可以看出白嘉轩一直不愿意与政治走的太近。作为一个农民,生存的重要对他来说始终是第一的,所以当姐夫朱先生犁去他创造财富的罂粟时,“他蹲在边上,双手抱住头再也说不出话来”。虽然他对政治淡泊从容,但是他却十分看重族长权利并牢牢把握住它。当辛亥革命后皇帝被废除,在白鹿原上造成的恐慌不是来自城里的“反正”,而是来自“白狼”的威胁。白嘉轩适时的带领大家修复围墙,派人巡逻,成功的阻止了白狼的侵袭。加上及时的翻修了祠堂,创办了学校,这些举措使白嘉轩树立了自己的威信,也使白嘉轩体验到了族长权威和号召力带来的快感,更使他明白“仁者得人心而得天下”的道理。他惩治烟鬼、赌鬼,使乡民改邪归正,“学为好人”;亲自重重的鞭打犯错的白孝文,以期能洗清耻辱;在大旱之年,带领乡民祈雨,不惜伤害自己已经残疾的身体等等众多事件都说明了他对乡约、族规的看重,特别是在封建礼教方面,“克己复礼”和“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真正成了他的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

  其次,白嘉轩与鹿三的关系超越了传统的主仆关系,而是有着深厚的情谊,白嘉轩“重义轻利”的精神在此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他从不克扣鹿三的吃食和薪俸,还与其同劳动、共吃喝,甘苦与共,甚至有时他们的观点是统一的、不谋而合的。虽然这样,但是通过全篇我们仍可以看出白嘉轩一直都没有忘记两人之间的差异,也因此他才一再的在家人面前重申“不许把三伯当外人”。这种强调本身就是一种暗示,一种身份的暗示,说明他们并没有从骨子里、血缘上相融合,所以才需要不断的提醒家人,也提醒自己。在圣人朱先生对他兴办学堂之举打躬作揖的感动和颂扬之后,白嘉轩进一步看到了“仁义”的力量,使其建构仁义之乡的精神追求更加迫切。也因此他才坚决主张让黑娃上学,还为他交学费,即使在黑娃犯错之后,仍拉着他的手把他送进学堂,他就是要树立一种仁义的典范,一个榜样。他在得知打断自己腰的是黑娃之后,他保持了缄默,这并非就是他原谅了黑娃,而是碍于与鹿三的情谊而不便说破。当黑娃被白孝文抓了之后,他不计前嫌去救黑娃,这才是真正的仁义之举。在田小娥受鹿子霖蛊惑而引诱白孝文使其脸面受损后,他对这个女人是恨之入骨的,最后,鹿三感恩于白家对他的仁爱,而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儿媳,对于这样的结局,白嘉轩无疑是快慰的,他快慰的不仅是这个可恶的女人死有余辜与不再害人,而且他发现鹿三身上洋溢着自己所没有的某些东西,鹿三做了他没有想到或者碍于族长身份而不敢去做的事,使他看到了另外一个鹿三,也使他发现他与鹿三之间竟有着如此的统一。在鹿三去世之后,他感到真正的孤寂和深切的悲痛,因为死去的是他的知己,他的伙伴。他虽然因此而“涕泪横流”,但是即使是此时的白嘉轩仍然没有忘记二人身份的迥异,因为他惋叹的不过是一个“长工”去世了,虽然他认为是“白鹿原上最好的一个长工去世了”。

  白嘉轩一再坚持“道德”和“仁义”,在面对一个人本能的生存挑战时,所谓的“仁义”也就不堪一击了,他的初衷是好的,可是所造成的结局却是与他初衷完全悖反的。他坚持“学为好人”,可是在黑娃真正“学好”后的结果却给他迎头一击。前期的黑娃倔强叛逆,而后期的他却彻底回归。从反抗命运到屈服于命运,从反抗礼教到屈服于礼教,从一见到先生就怯得慌慌到成为朱先生最好的一个弟子,从拒绝接受儒家文化到最终的“学为好人”。黑娃的命运即是我们这个民族在新旧文化更替过程中人与民族命运的一个缩影。黑娃由叛逆向回归的转变,仿佛是一种命运的偶然,实际上却是隐藏着深刻历史的必然:在当时社会和历史背景下,黑娃不可能挣脱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和控制。依靠他个人的力量,他也根本无法从封建传统的重重封锁中突围。这样的残酷的现实使他一时接受不了,而“气血蒙眼”,昏死过去。小说在结尾处,白嘉轩与鹿子霖碰面的场景,他看着已经疯呆的鹿子霖,对他说的那些话,我觉得是他内心真实的忏悔,他也在心中不断的责问自己是否做得正确?这些人物的悲惨结局对于白嘉轩而言,不只是一个人生命的结束,还是他自己的追求和信仰在一步一步的走向彻底破灭。

  时世的变化无常,最终没有成全白嘉轩的理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仁义”变得遥不可及,更不要说他想建立一个“仁义”基础上的“仁民政治下的礼乐社会”了。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以客观现实为基础,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而不能一厢情愿的以主观意识去左右、去改变客观的现实世界,这样做的结果注定只能是悲剧收场。传统文化冥冥中主宰着白鹿原人们的命运,也主宰着中华大地上的中华民族的命运。它似乎无声无息,无影无踪,然而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孔不入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人们。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白嘉轩,他是一节腐朽的木桩;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他是一个时代的标志,这也是我本人关注他的原因。

  【参考文献】[1] 陈忠实《白鹿原》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3年版 [2] 陈忠实 关于《白鹿原》的答问 《小说评论》 1993年第3期 [3] 雷达 “废墟上的精魂”《文学评论》1993年第6期 [4] 胡焕龙 《何处是“家园”》《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1999年 [5] 许丹成 从人物生命轨迹看《白鹿原》的文化意蕴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6] 张恒学 《黑娃:大起大落的悲剧形象 》《云梦学刊》 2003年 [7] 余秋雨 《秋雨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4年 [8] 陈忠实 “《白鹿原》获茅盾文学奖后答问录” 《延安文学》 1997年第6期

解读白嘉轩的悲剧人生相关文章:

1.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自述稿

2.大学生毕业论文答辩自述范文

3.优秀大学生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范文

4.2017优秀大学生毕业论文答辩自述稿

5.什么是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6.大专毕业设计论文致谢词

7.学年论文致谢范文

8.经济类毕业论文答辩自述范文

9.浅析曹七巧悲剧命运

10.艺术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