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刘桢诗风“壮”与“未遒”解析的文学论文(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8-07-24

  当然,说刘桢诗文不严密这一点也是有佐证的,《典论·论文》中“刘桢壮而不密”意思就是刘桢文章气势雄壮但文理不够细密。曹丕的这一点评价也很好理解,因为刘桢诗通常壮气凌云,严厉峻峭,这种气势自然就会使得诗文大开大合、跌宕起伏,从而结构、文理方面就欠缺紧密的联系或衔接。如其《杂诗》(职事相慎诿),全诗分两大部分,前六句低沉烦闷,言军中杂务及其中的不顺,对现实的不满溢于言表;后六句则转而描写了一片清新的景致,出西域,赏美景,借景抒情,不觉流露出自己的超脱之愿,“安得肃肃羽,从尔浮波澜”,前后两部分截然相反的心情并非细腻地一点点儿转变的,而是戛然而转,两段内容与感情皆对立分居,如同河的两岸实连而似断。又如《赠五官中郎将四首》(其三)“照灯灌闺中,清风凄已寒”,上句是闺中照灯的场景,下句却突然转到屋外的清风凄寒了,两句对比鲜明,在场面转换上以及给人的感觉上都是完全不同的。王夫之《古诗评选》说此两句“上下两景几乎不续,而自然。一时之中,寓目月感,在天合气,在地合理,在人合情,不用意而物不亲,呜乎至突。”虽然是称赞了其诗感觉和感情上的自然,却也是先表明了上下内容的“不续”,可见其诗之开合与跳跃。钟嵘《诗品》中“其源出于古诗,仗气爱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高风跨俗,但气过其文,雕润恨少”也是指出了刘诗的“壮”与“逸气”,同时认为他缺少“雕润”,如此缺少雕润之词语、句子甚至结构、内容必然会使诗显得文理不够紧致,处理不够细密。同时过于追求语言的壮厉也未免有时不能导致他诗句的松散。潘岳《河岳英灵集》:“至如曹刘,诗多直致,于少切对。或五言并侧,或十字俱平,而逸价终存”,评论中道出了刘诗“不密”的特点,但“逸价终存”这显然是“公幹有逸气,但未遒耳”的另一种说法。皎然的《诗式》也说“刘桢辞气,偏正得其中,不拘对属,偶或有之。语与兴驱,势逐情起,不由作意,气格自高”,也是一语同时包含了刘诗的“不密”与“逸气”。由此可见,《又与吴质书》中的“未遒”与《典论·论文》中的“不密”同是一个意思,曹丕在两处皆指出刘桢这一弱点正是对其熟悉且评价中肯的表现。此一点则可以进一步证明“遒”字取“聚合”、“聚集”之意的合理性,若此,则与“壮”更无冲突。

  三、小结

  在文学上史及文学批评中曹丕是首位系统评价建安七子等人的,其所处时代与当时地位都使得自己对于等人相当熟悉,交往密切加之个人的学识与洞察力等因素,他的评价可谓言词贴切、论议精当。《又与吴质书》内容与《典论·论文》相互呼应,论文同时表现了对七子的怀念与赞赏。两篇文章皆是曹丕为魏太子时所写,间隔不长且中间没有什么变故,其对同一个人的评价自然也不会前后矛盾。至于“公幹有逸气,但未遒耳”这句话,后人的理解似乎有所疏忽,从而产生歧义。如本文所述,一方面从词语所处语境来看,“未遒”相对于“逸气”而言,也就并不与另一处的“壮”矛盾;从词语的具体意义来看,“遒”作为“聚集”、“聚合”的意思与“刘桢壮而不密”中的“密”又是一致的”,更加与“壮”没有冲突,因此曹丕对于刘桢诗风的评价可以说是两篇文章一脉相承,是恰当而独到的。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