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抗争的一生对《简爱》女权主义的思考文学论文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9-01-04

  摘要:自出版以来,《简爱》被赋予了极强的女权主义色彩。笔者认为简的女权主义反映在她不断抗争的一生当中。纵观简的一生,充满了四次反抗,每一次反抗都意味着一次进步,最终,简在抗争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关键字:女权主义 成长 抗争

  一、引言

  被英国女权主义批评家艾伦莫尔斯赞誉为“富有生命活力的女性写作的先驱”之一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一直被视为女性主义的教科书,主人公简爱由于“热爱劳动、自重、自尊、自强、自立的形象”1受到世界女性的推崇。乔伊斯.卡.欧茨(JoyceCarolOats)在为小说第三版所作的“介绍”中曾指出:“在1847年《简爱》出版之前,英国文学中虽不乏叛逆女性的形象,但像简爱那样卑微、平凡、孤苦无依的‘弱势’女性如此自觉地对抗强大的父权社会,算是空前的。”然而,笔者认为,女性主义学者是将一种认知认为的强加于简爱的身上。简爱实际上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这个女人生性倔强、不断抗争,虽然她的抗争之路不乏一些无奈之举。但这种无奈之下表现的是一个不甘于宁静的心和强大的勇气,而在这抗争的背后,是一个思想成熟、理性的女人的成长。

  二、抗争的一生

  简爱的一生根据其生存环境的不同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盖茨海德、罗伍德、桑菲尔德、惠特克劳斯。四个地方存在着四个不同的男人,他们有的是反抗的起因,有的是反抗的对象,还有的是反抗的归属。

  第一次反抗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老”,人的童年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哪一种学说,都承认简爱在舅妈家的生活经历其日后的人格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简爱由于父母双亡,寄居在舅舅家中。这个将她从一个孤儿变成一个有亲人的重要角色—里德先生从一开始并没有出现在简的生活之中。作为盖茨海德的原主人,里德先生应该享有绝对的权利,在他的庇护之下的侄女简爱应该会受到小主人的待遇。然而,这样一个角色却过早的离开,在被关进红房子的时候,简禁不住怀疑:“要是里德先生还在的话,他一定会待我很好的。”然而,也是这样一个人,最终成就了简的叛逃。

  在没有进红房子之前,简是一个习惯忍受的人。简时常坐在窗台上,借由窗帘将自己遮掩起来,她不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然而,面对不讲理的表弟,简是不可能永远藏着不出来的。因此,她“习惯顺从约翰”。“我已经听懂了约翰.里德的咒骂,也从来不想去还嘴,我想的知识挨过他咒骂后势必随之而来的毒打。2”红房子中的简的思想是复杂而多变的,她思考中要出逃、要抗争,她怀疑自己的平庸造就了现在的她,最终,她深刻的认识到里德先生已经死了。这一认识使她从自怨自艾中醒过来,转而产生了巨大的恐惧感。这种恐惧感使得她卑微的向舅妈求情,舅妈的不耐烦使得简明白舅妈打心眼里觉得她是一个“天性恶毒、想法卑劣、阴险狡诈的人3。”简开始真正的意识到,她要离开盖茨海德。

  简习惯了盖茨海德里不像主人的生活,里德先生的死使简明白自己根本不可能在那里生活。如果说里德先生曾经是简希望的所在,那么他的死就是简绝望的导火索。而就是这样一种绝望,使得简从习惯的生活中出逃。

  第二次反抗

  从盖茨黑德“出逃”后,简来到了罗伍德。相较于盖茨海德里心灵和精神上的摧残,罗伍德的贫困的生活状况并没有打击简,新朋友的结识和知识上的增加使得简觉得“绝不会拿罗伍德的贫困来换取盖茨海德的终日奢华。4”但是在这里,简仍然存在着一个竞争对手—布罗克赫斯特先生。在罗伍德,布罗克赫斯特先生享有绝对的权利。从第一次见面,布罗克赫斯特对简就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感。在初到罗伍德的日子里,简时常会陷入“高凳子”的恐惧之中。而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简的内心是无比的愤怒的,她甚至出现了“呼吸困难、喉咙紧缩”的状况,然而,海伦的出现和坦普尔的教诲及时了制止了这个有极强自尊心的女孩子的愤怒。

  然而就是这样两个对简来说极其重要的任务并没有一直陪伴在简的生活,而正是由于她们的离席,成就了简又一次的抗争。海伦过早的逝去,这是简一生中直面的第一场死亡,但是与海伦的最后一场谈话让简明白死亡并不可怕,这给这位本就勇敢的女人生命中加入了更多的无畏。坦普尔的离去带走了简与罗伍德的“几分像家的稳固感情和联系”。简自己也感觉到了这样一个变化。“往日的情绪又活跃了起来。”简开始想那个“充满着各种希望与忧虑、激动和兴奋的天地”进发。

  这一次的反抗相较于第一次而言更拥有一种自主意识。简在身边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时候,敏锐的意识到应当到更大的世界里寻找自己的价值。这样一种主动的反抗正是女权主义极力提倡的。

  第三次反抗

  在桑菲尔德,简遇到了罗彻斯特,这个让她爱上也被他爱上的男人。经过艰苦生活的历练,简爱的思想日臻成熟。在粗暴、专横的罗切斯特面前,简爱始终表现得得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在与罗切斯特相爱的过程中,简追求的是一种平等自由的爱情,这为她最终的离开满下了伏笔。

  在与罗彻斯特相爱的不长时间里,简爱内心一直处在激烈的斗争中,她感到自己陷入痴情,甘愿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无所保留地奉献出来,但是又努力自制,时刻提醒自己要掌握自己的灵魂。当她知道了伯莎梅森的存在的时候,面对歇斯底里的罗彻斯特,简显得更为理智一些。她强烈反对罗彻斯特的风流行为,所以在教会和政府仍然认为他同其他女人已婚关系的情况下,她拒绝考虑同罗彻斯特生活在一起。对于从小缺少关爱的简来说,罗彻斯特对于她的爱是简身为人的价值的体现,然而对于一个接受过教育的女性而言,光有爱,还不够,尤其是对于简。“我关心我自己。越孤独,越无依无靠,越没有人来帮助我,我就越要自重。我要遵守上帝制定的、有人认可的法律。5”

  如果说,前两次的反抗是基于情感支配下的冲动,那么第三次的反抗是简建立在理性思维后的反映。这种理性依然依附于其本身对于自由而平等的爱的渴望之上,并不是一个完全的理性思维结果。简身上的自卑使得其在与罗彻斯特的交往过程中总是带着一些不平等的成分,而伯莎的遭遇唤醒了简的担心,简最终能决定反抗自己的崇拜者,离开了桑菲尔德。

  第四次反抗

  面对圣约翰的求婚,简从惠特克劳斯逃走了。这一次的逃走意味着简的两种反抗。

  一种是对宗教的反抗。圣约翰.里佛斯是一个野心勃勃,洋洋自得、个人英雄主义想法极强的基督徒。他企图简牺牲自己的情感需要去成就道义上的责任。简的反抗是对虚伪的宗教的反抗。另一种是对传统爱情观的反抗。简回到了桑菲尔德,回到了已没有任何生活自理能力的罗彻斯特的身边。简的这一举动是一个颠覆,颠覆的是传统的门当户对、颠覆的是以往的童话故事。最终,她在追求真爱和独立的抗争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这一次的反抗似乎来得有些突然,好像是冥冥之中的一点安排。简就这样听见了罗彻斯特的呼喊。这一点到底是不是神的旨意,我们无法考证。然而,在简确实的见到罗彻斯特并决定嫁给他的那一刻,相信每一个人也都会承认这是一个至真、真纯、至善的女子。

  三、结语

  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简在其抗争的一生中得到了思想上的巨大飞跃,更成就了一个伟大了女权主义的诞生。虽然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简爱的抗争之路说到底依然以男权中心的社会价值标准为其参照系,她的奋斗的终极目标是在相互平等、彼此尊敬、经济独立的基础上为人妻,获得男性世界的认可。然而,在当时的社会格局之下,简爱为人格辩护的声音仍然是在在男性世界的巨影下为女性发出的顽强但纤弱的抗争的呐喊。

  参考文献:

  [1]夏洛蒂勃朗特(英)著,盛世教育西方名著翻译委员会译.《简爱》.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4版.

  [2]邹志红.对《简爱》中女性意识主题的诠释.镇江高专学报.2008.04.

  [3]董菊.《自卑——自强——自信——解析<简爱>的人物性格》.《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03.

  [4]杨玲谭贤军.《<简爱>中的宗教、社会等级和两性等级的分析》.《大众文艺》.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