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需求培育和文学教育论文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9-01-08

  【摘 要】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文学的生存环境、存在形态都体现出明显的市场化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但从根本上改变了文学固有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而且使文学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

  【关键词】中国文学 需求培育 文学教育

  一、中国文学需求发展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在文化艺术方面西风劲吹,这对于封闭了几十年的中国来讲,无疑是巨大的外部刺激。我们过去读过的文学,所写的文学跟他们一比较就发现确实有很多的问题。我们的社会现在是越来越宽容了,允许各种各样职业的存在,允许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的存在,我们也应该允许各种各样的写作方法存在,也就是说,作家不应该是清一色的,文学也应该具有诸多的门类,每一个文学的门类,每一个艺术的类型都应该有自己的读者和自己的观众。严肃的纯粹的文学也不可能那么严肃,也不可能那么纯粹。像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世俗小说、惊险小说、历史小说、儿童小说、严肃小说,它们之间都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许多的因素很可能都会在严肃的文学作品中出现。比如,武侠小说、言情小说、惊险小说、哥特式小说的因素完全可以被严肃写作的作家所借鉴。一部小肯定不可能提纯得像蒸馏水一样,里面包含了多种多样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多种多样的小说类型的存在,是一个国家文学水平和严肃文学发展的必要条件。

  只要以平常心去看待文学的自身特点和社会功能,我们就能适应社会变迁中的文学边缘化,并从实际出发来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文学教育要以审美精神、艺术感性为核心。进行文学教育是为了保存国粹,保存文学的崇高地位,从根本上提高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精神,借此来扩大中国文学的发展需求。

  二、中国文学需求培育

  市场经济的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得中国城市正在步人消费时代,现代化的物质设施纷纷涌现,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造就了一个广大的大众文化消费市场。文化产业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在文化产业高速发展阶段,其增长速度将高于GDP的增长速度,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文化产业将进入快速成长期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同时,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并将逐步深化,将极大地释放文化产业的活力,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体制和机制上的保障。其中,文学需求将会占据一席之地,而文学需求的培育,即读者市场是从出版社的角度进行的描述,但是从读者的角度来看,文化问题恰恰就是读者形成某种群体或者阅读消费倾向性的重要依据,文化的问题因素是读者市场重要的背景。读者群体总是要选择自己的知识来源,并选择自己的表达途径或者表征方式的。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文化的兼容并包,以及法律、法规的人性化,都为文学需求培育市场,做出了很大贡献。作家们所生话的城市以其兼容性为不同类型的文学提供生存土壤,同时又将各种文学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使之成为满足人们精神欲求的消费产品。从表面上看来,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文坛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文学生产的各个环节都以最迅捷有效的方式流水线运作。据统计,近年来的中国作家以平均每天2部长篇小说、4部中篇小说、40篇短篇小说、63篇散文的速度进行创作(实际数字还可能远不止于此)。仅以作家哲夫为例,1997年,40岁出头的哲夫即出版了他的十卷本小说,这个数字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许多知名不知名作家的多部头文集也不甘示弱地接连问世。文学期刊纷纷改版,出版商在文学流通领域里的身影日见活跃。   三、中国文学的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狭义地理解,应该是指在全日制小、中、大学校里正式纳入教育体制的文学课程,同时也应该包括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电视教育等业余性质的文学课程;如果从广义来理解,那么,舞台的演出、公益性的文学讲座、图书馆的读书辅导、文学刊物的流通和媒体的文学节目、诗歌朗诵会等各类文学活动,只要与文学沾上边的,都可以纳入文学教育范畴。本文所讨论的文学教育主要是限定在第一种狭义的理解。因为文学教育的缺失,造成了当下文学生态的危机。

  中国文学的文学教育的最大目的就是为文学艺术的生产培育未来的市场,就是培养需要文学的人。我们现在就可以做的,就是从教育抓起,首先是从未来文学教师的教育抓起。一方面,要改进和强化师范生文学课程的教学,把文学当作文学来讲,也把文学当作文学来学,用纯正文学本身所具有的感化力量去消融学生对文学的冷漠和功利态度,使他们亲近文学、喜欢文学。对于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数量应该控制(根据社会需要而设),而对于一般的高校学生都应该有审美的文学课程教学,普遍提高知识者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感受能力。对于成人教育类(包括网络大学、电视大学)的文学教育,应尽可能地减少概论类和文学史课程,取消死记硬背的教条教学,而增加大量文学艺术欣赏类的课程,教会学生如何欣赏艺术作品,如何评论艺术作品等灵动的知识。

  另一方面,要从社会机制上采取措施,尽量吸引和动员优秀生源报考文学教育专业,在全民中提升文学和文学教育的地位。在尚无可能大幅度提高教师待遇的情况下,主要是通过人性意识的张扬与文学精神的传播,将优秀文学的自由精神种植在学生的心田里,提高文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文学教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从而鼓动学习文学的热情和钻研文学教学的自我期许。从事文学教育的未来教师资质得到提高,他们走出大学校门以后,再去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纯正兴趣和强烈需要,使文学成为民族的不死精神。如果能这样长此以往,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们就有可能恢复文学在我们民族心目中的原有地位,将人们对文学艺术的需要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低迷的文学可能会在我们社会中再获相当程度的振兴,文学可能再度成为我们精神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才会生产出可观的当代文化资源,从而为文学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

  中国文学的市场需求和文学教育,需要多方并举、齐抓共管的努力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伟大的文化复兴,从而为中国文学缔造灿烂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杨文虎.当下中国文学需求的培植和文学教育问题的反思[J].江西社会科学,2008,(12).

  [2]王先荣.略论文学教育的本质[J].中国成人教育,2008,(2).

  [3]丹增.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J].中国流通经济,2009,(3).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