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教学优化手段论文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9-03-13

  [摘要]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程《文学概论》在传统教学中经常会因理论抽象性出现教师消极讲解、学生被动学习等问题,合理引入流行文化能有效改善这一现象,达到优化教学的效果。将网络文化、影视作品等流行文化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以学生的实际兴趣爱好为基础激发他们的学习愿望,使其在主动思考中掌握理论知识。同时,运用网络学习平台、网络流行语和流行文化节目等能丰富课程教学手段,建构师生自由对话的空间,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促进学生理论思维体系的形成。

  [关键词]文学概论;教学;优化;流行文化

  《文学概论》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能引导学生掌握主要文学理论与概念,为他们学习其他文学类课程如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提供“拨开云雾见明月”的深度思维方法,在理性逻辑化研究中帮助学生深入掌握文学史,分析文学现象。虽然该门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会经常陷入尴尬状态,抽象晦涩的理论内容常常导致学生对课程学习望而生畏,敬而远之。同时,教师在教学效果持续性达不到预期之后,也会在心里不自觉否定学生,被动消极授课。师生的相互“吐槽”只会致使该课程的教与学都越加机械化,进行教学优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要求,有效抓住学生兴趣点,激发其学习热情,促成其学习主动性的形成就是有效的优化手段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快速发展的新媒体以其自由快捷的交流平台不断催生各种文化元素的快速流行。作为社会最年轻活跃的知识群体,大学生对流行文化无疑是最为敏感的。关于流行文化这一概念,学术界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不同的界定。“广义地说,流行文化涵盖了人类社会的一切文化行为;从狭义上来说,流行文化的范围界定在文学作品、流行音乐和其他流行艺术等。”[1]本文所指的流行文化是狭义层面的,又结合当前大学生的主要文化接受方式,重点探讨如何将流行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和网络文化艺术引入到文学概论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

  一、在教学观念上正确认识流行文化

  从自我文化系统来看,文学概论教师因自己学术科研需要多立足于理论本体研究,关注的多是经典文学作品或主流文化现象,即使注意到了流行文化,也会受到个人知识前结构的影响,不自觉地对其进行批判性审视。并且,从个人兴趣爱好来看,受到年龄、经历、生活圈子等因素的影响,文学概论教师的流行文化意识多会比较淡漠。如此,他们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精英化”的文学讲解状态,对流行文化要么不提及,要么也是把它作为反面案例来列举,历数其种种缺陷不足。简而言之,很多教师在观念上会不自觉地以“浅薄”、“媚俗”等为由拒绝流行文化元素进入课堂,而在大力推介的经典文化无法获得学生的回应时,教师们又多会生发出“世风日下”的怨气,产生对学生的失望情绪,使得教学越来越消极化。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根本原则,真正立足于学生现有知识和心理状况展开教学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网络文学,影视作品等对当前大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文化资源,更是他们的重要生活内容。教师们如果在教学中从自我知识或兴趣立场出发,简单否定这些流行文化形态,往往会使得教学内容无法与学生实际关注点对应,令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隔膜情绪,加剧对课程和授课教师的疏远感,导致学习越来越被动化。所以,为了给师生营造出主动积极的教、学氛围,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基础,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进行改革,改变对流行文化的固有态度,将其合理融入到课堂之中,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二、运用流行文化优化教学内容

  文学概论课程在传统实际教学中多是理论概念加作品阐释的内容模块,借助作品或实例的具体形象性解释理论。随着流行文化在当前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作品示例的“陈旧化”在近几年成为了越来越突出的现象,学生对教师用来举例的传统作品不熟悉、没有认识学习的愿望,更不用说去学习要借示例阐释的理论概念了,适时恰当地引入流行文化元素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一问题。

  (一)将流行网络文化应用于课程教学

  在众多流行文化因素中,网络文化无疑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从购物、聊天到阅读、写作,学生已经无法离开网络,甚至在课堂上也是欲罢不能。这种状况在本就缺乏形象性的文学概论课堂上往往又会表现得更加突出。教师们与其在上课过程中强行禁止或在课后扼腕叹息,倒不如试着把流行网络文化元素应用于课程教学,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文学概论课程的内容框架主要由文学本体论、文学作品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价值论、文学接受论、文学发展论等构成,当中很多的知识点都可以用网络文化作品来阐释。比如说内聚焦叙述是文学作品论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内聚焦叙述往往会受到叙事者角色身份的限制以及由此造成的主观性等特点,就可灵活结合授课时正在流行的网络文化来进行解释。本课程组教师在2017年通过微信好友圈发现授课班级很多学生正在传阅、热议刷爆了朋友圈的自传体小说《我是范雨素》,于是我们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范雨素的个人经历、观察角度和观点定位等分析了这部作品的“内聚焦”第一人称的叙事特色及其之所以成为热点的原因。在整个分析过程中,学生都很主动积极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而通过老师的讲解,他们既自然理解了教学知识点,同时对这一类网络流行作品也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判断,避免了对网络上流传的褒贬言论盲目跟风。再比如在讲解文学接受论中的“共鸣”这一概念时,要让学生深切地理解共鸣所指的是“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2]365,采用八月长安等人的流行网络青春小说来举例,相对传统经典作品显然能唤起学生产生更丰富的情感体验,在自身的共鸣中理解这一概念的含义。除此之外,在讲解“陌生化”理论、文学的娱乐性价值、文学的继承与创新等知识时可以运用网络小说的另类语言,网络“盗墓小说”“穿越小说”以及今何在的《悟空传》等等进行解释。可以发现,借用这些网络流行文化作品能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更加熟悉的阅读体验中理解抽象概念,而且经由理性的分析研究之后,学生们对网络流行文化作品也会产生更加全面完善的认知,学会客观辩证地判断评价。

  (二)将流行影视文学应用于课程教学

  在众多的文学接受方式中,影视文学作品无疑是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再加上网络的普及,他们更是能不受时空限制地进行观看。在文字文学和影视文学之间,大多数学生会明显倾向于后者,这也使得影视文学成为了能被教师合理运用到课堂的教学资源。比如说在讲解文学创作活动的四要素“世界、作者、作品、读者”中的“读者”时,学生们对其中的一个专业概念“隐含的读者”经常会难以理解,他们不太明白为什么说作品还未出版,读者在作家的创作过程中就处于在场状态。这个概念涉及到了创作者、作品和读者三个方面,也就要求举例对象的这三个因素都是学生所熟悉的。当教师用到学生们当前正喜欢的青春偶像剧时,分析剧中的语言、角色设定、情节表现和所定位的观众群体时,学生往往就能准确理解作品创作和读者在场的意思,有效增强了学习信心。并且,由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塑造过程中,流行影视文化在他们中间也会产生一些“突发现象”。2018年4月,刘若英电影《后来的我们》热映,虽然学生们没有经历过电影中所表现的情感生活,但这部电影还是触发了他们对情感、婚姻、漂泊等问题的讨论,有学生还通过QQ、微信把小心得、观影感发给了本课程组老师,从中不难看出他们对婚姻道德观的一些困惑。针对这部电影在学生中间掀起的波澜,我们在讲解“审美理想”这一概念时对电影表现的感情观、导演刘若英为什么忽视婚姻、痴迷初恋的感情倾向进行了分析,在刘若英情感经历和影片人物感情历程的对照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审美理想与创作个体的秉性、经历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特点,也就此辩证地理解了作品中所表现的情感观念。教学以学生的关注点为基础展开,学生更会主动思考,对文化现象或作品做出全面客观的思考判断,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同时,也借此很好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为以后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基础。将网络文化、影视作品等流行文化元素引入到教学中能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消解了文学理论的艰深、晦涩,学生会产生更强的学习愿望。要注意的是,在具体运用过程中,教师要确立对流行文化辩证分析的原则,不能单纯迎合学生喜好,要有意识地将经典和流行进行对应研究,在对比中使学生明确经典正在不断地流行,以及经典之所以能在不同时代持续流行的原因。比如说文学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三个方面,用青春奋斗型作品来举例,一个是经典小说《平凡的世界》,另一个是流行电视剧《杉杉来了》。在讲解中就要让学生理解从认识功能、教育功能上来看,《平凡的世界》所呈现出的广度和深度就远远超过后者,从娱乐功能上来看,《平凡的世界》又更能满足不同时代读者的审美需求。正因为如此,《平凡的世界》才成为了多时代的流行之作。并且,教师还要处理好流行文化的辅助性与理论概念的本体地位之间的关系,不能本末倒置。课堂上学生对流行文化作品的喜爱是毫不遮掩的,也就特别要求教师设置一些“开关”将学生注意力导回课堂教学中,否则,学生在“兴奋”过后经常出现的状态要么是仍然沉迷于“流行”之中,要么就是对接下来的知识点机械反应,那么课堂教学也就完全失败了。

  三、运用流行文化优化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手段主要是“一张嘴”“一支粉笔”和“一方黑板”的组合,教师通过语言讲解将课程知识内容传达给学生,而流行文化的合理介入可以帮助师生营造出更完整,更快乐的课堂。

  (一)将现代网络与传统课堂相结合

  在文学概论课程的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学生在课堂上能听懂,但在课后却没有办法独立思考。当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于学生还没能建构自己独立的理性思维模式,如同婴孩蹒跚学步在趔趄不稳时需要一只能搀扶的手,他们的思考也需要随时“帮扶”才能继续畅通。传统课堂教学往往伴随着下课铃声结束,不过,现代网络却可以将课堂和教学继续延伸出去。教师可以结合超星学习通、云班课等网络平台实施教学,运用学习APP等展现教学内容,开展小组讨论以及相关教学管理等,在网络后台上对学生的互动性、活跃度实现高效的数据统计和管理,以此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另外,还可以通过创建课程网站平台,设立教学资源、教学视频、师生互动等板块,让学生可以随时实现与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如果受到经济条件、技术水平等因素限制,则以所在院系网站为平台链接相关内容即可。同时,在师生互动上,教师还可以凭借QQ群和微信群等实现与学生的随时交流,这样就有效地使课堂延伸到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在学生思维卡壳的时候老师能及时“施以援手”,使学生思维能顺利延展。并且,理论教学也通过网络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帮助学生对课程学习产生更深层次的心理认同。

  (二)将流行文化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