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审美结构形式 主体情致 文化蕴含
论文摘要:巴赫金认为,对一部作品进行美学分析的首要任务是分析它的结构形式(即审美客体结构形式),这种形式“作为审美对象的人的心灵与肉体价值形式”表现了主体的精神倾向和思想意识。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对组成《白鹿原》审美结构形式的几个方面,如人物体系的设置、中心人物的建构、文本的结构中心及其人物的象征寓意性质等几个角度进行了分析,从而在整体上显现了这部作品的纯审美结构形式,并由此而显现了创作主体蕴含其中的思想倾向、意义和观念。
俄国著名长篇小说研究专家巴赫金认为,对一部作品进行美学分析的任务是由三个层面的内容构成的。美学分析的第一个也是最首要的任务,就是“理解审美客体的纯艺术独特性和审美客体的结构形式。”纯结构形式(即审美客体的结构形式,本文简称审美结构形式)是审美对象化了的人的心灵和肉体价值形式,这即是说一部作品的总体设计和结构必然标志着某种主体精神。那么一部作品的纯结构形式即审美结构形式又将从那些角度来进行分析呢?从大的结构意义的角度来看,对一部作品起到较强组织作用的方面应该是如下几者:第一,主题。作为一部作品的中心观念和主要被表达的思想,主题的组织意义是显然的,正如巴赫金说的:思想命题是长篇小说得以建立其上的基础,这一命题的组织作用十分强大,“小说中绝对不存在一个人物形象是对思想命题持漠不关心的态度的。”第二是人物。人物体系的设计与构造将决定全部作品的基本叙事方面和内容,而人物体系也将架构出一部作品的基本叙事框架;第三是情节的安排与组织方式,这一方式决定意义将被如何表达。总之,一部完成的艺术作品中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等都应视作纯结构形式的一部分,通过对它们的分析,可以对由创作主体精心构建而形成的作品内容和形式方面的意义进行美学价值的评估。
《白鹿原》作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作品,20世纪末已被选入“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之列,但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仍需要我们通过对其内涵与结构的具体分析来确定,本文即是根据巴赫金所说的第一个层面即审美结构形式层面对这部作品的审美内涵及其价值做出分析。
一、人物体系的设置所蕴含的主体情致
任何一部作品当我们拿它在手的时候,我们最想弄清楚的就是它要表达什么?这个要表达的什么我们一般称之为主题,即一部作品的思想命题。一部作品的主题决定作品的结构,并形成一部作品“审美结构形式”的核心。但是构成结构核心的思想命题本身不是自行直白地被表达出来的,而是经由方各个方面的设计和构建而曲折地被暗示出来的,其中人物体系的设计是我们接近其思想与结构形态的一个最好的途径。
《白鹿原》主体倾向性是模糊不清甚至是偏向传统的,但作者在人物形象的设计构思上所表现的高明之处在于作者本人的态度并没有完全影响到他同时能够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局限性,所以在情节和结构上又做了一种更具全局性的安排和构思,使得作品的真正价值超越了其局限性和倾向性,具有了更高一层的意义,而这种更高一层的意义又使得作品本身能够自行限定一切价值的范围,消解和超越作品由于叙述的倾向性太明显所带来的一切矛盾性特征,从而显现出作者本人反映现实的客观精神。所以,作品经由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方式等最终形成的审美结构形式是我们理解《白鹿原》主题与立意的关键。
从人物关系看,作者设计了四大人物类型,并以此为线索来结构和展开整个情节。《白鹿原》中人物将近一百,其中着力描写的是十来个,他们可被归纳为四大类:首先是传统文化型人物,这一类人物有朱先生、白嘉轩、冷先生、鹿三、白孝武等;其次为国民党一类人物,他们是田福贤、鹿子霖、白孝文、鹿兆海等;再次为共产党一类人物,他们是鹿兆鹏、白灵、郝县长、韩裁缝等;最后是土匪类人物,包括黑娃、芒儿等。这四类人物基本上包括了在中国这一段历史时期中活动的几种主要人物类型。《白鹿原》实际上是将这四条情节线索紧紧地绞在一起,让人物各自的命运互相纠合又独立发展,形成了一幅大有深意的关于中国近代历史与道德、文化的相互关系图景,其审美结构形式也正蕴含在这种关系网络中。
从人物的设计来看,组成《白鹿原》意义网络的实际上是两个层次的内容:一个是传统文化和道德价值观念层次的内容,另一个是历史层次的内容。第一个层次所表现的特点为过去性、价值完成性和英雄性,人物多是已经死亡或失去力量的带有悲剧色彩的英雄式人物。属于这一层次的人物有白嘉轩、朱先生、黑娃、白灵,还有那个象征性的形象白鹿(白灵进入这一层次正是因为她化身为白鹿)。他们的命运大多以死亡为结局(白嘉轩虽然没死,但他在最后的现实中基本上失去了意义与价值),表明他们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所追求的理想精神均遭到失败或被历史所抛弃,消失于过去的历史中。这个层次相对于第二个层次——历史层次——还表现出虚构性的特点,是作者按照一种理想文化的意图对于曾经存在过的(朱先生为代表)或应该存在的美好理想世界(白灵所代表)的设想。作品的第二个层次,历史层次,是以历史性人物或代表历史的人物为代表的,他们有鹿兆鹏、鹿兆海两兄弟,白灵(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者层面上的),黑娃,白孝文,岳维山等。这是一个现实层次(实有的、历史的),与前面的理想层次(虚构的、想像的)形成对照。这一层面的特点是具有指向未来的未完成性(最后历史仍在继续,并没有结束,白孝文等所代表的新的社会与人民的命运仍有待时间的发展),价值待塑性(当然本质上它是已经完成的,因为历史毕竟已经发生和存在,但是在本书中由于作者没有涉及它而呈现未完成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