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艺术模仿生活与生活模仿艺术“艺术模仿生活”是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文论的传统,或者说,是古典主义艺术的原则。浪漫主义第一次对这个原则进行了冲击,卢梭认为艺术并不是对经验世界的描写或复写,而是情绪和感情的流溢。艺术的重点由此发生了转移,姐在美学上并没有取得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变化,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正如卡西尔所说:“艺术就仍然是复写,只不过不是作为对物理对象的事物之复写,而成了对我们的内部生活,对我们的感情和情绪的复写。”⑩
在《谎言的衰朽》一文中,王尔德提出了他的了‘新美学”的一个原理:生活模仿艺术滋甚于艺术模仿生活。这是他最具独创性也最易引起争议的论点之一,他自信这个论点“在艺术史上投下了一道崭新之光”。在他看来,一切存在之物都不过是对艺术的不完美的模仿,“艺术将生活看作其部分素材,重新创造它,给它以新的形式……” “文学总是居先于生活。它不是模仿它,而是按照自己的目的浇铸它。”0“生活是艺术的最好的学生,艺术的唯一学生。”⑩从日常经验的角度,王尔德论证了生活模仿艺术不仅是生活的模仿本能的结果,也是由于这一事实:生活的自觉目的在于寻求表现;艺术为它提供了某些美的形式,通过这些形式,它可以实行它那种积极的活动。在直观艺术和文学中,都有这样的现象: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发明一个典型,生活就设法去模仿它,在通俗的形式中复制它……
在王尔德那里,艺术成了生活和自然的最理想的范本,艺术家成了万能的造物主(…创造和毁灭许多世界,可以用一根红线把月亮从天上拽走)。诚然,艺术可以成为想象的载体或理想的化身,艺术家的创造是永无止境的。但王尔德随意夸大“艺术高于生活”这个原则,并在艺术与生活之间自觉地建立了一道“不可侵入的屏障”。而且,王尔德忽视了两个必要的前提:其一,生活曾居先于艺术,生活一直是艺术的源泉;其二,只有当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它才自觉地发挥其能动作用。这样,王尔德对“生活模仿艺术”这一富于独创的观念所作的论证就带有浓重的主观臆断或先验论的色彩。至于用归纳法对生活模仿艺术的现象作综合分析,虽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但并不足以证明“生活模仿艺术远甚于艺术模仿生活”。
总之,“生活模仿艺术远甚于艺术模仿生活”这一美学原则,突破了“艺术模仿生活”的单向模式,为考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客观上对生活和艺术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王尔德在立场、观点和方法上的偏颇,我们只能在有所扬弃的前提下吸收其合理因素。这个原则牵涉到艺术自身及艺术之外的许多问题,王尔德无力作答。唯美主义的沉落表明,它所标榜的艺术有着自身难以克服的弱点,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算不上生活的好教师;它所树立的理想由于完全割断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唯美主义者在对待鬓和艺术的问题上,有严肃、理性的一面,而当他们意识到美和艺术正面临着与之势不两立的敌对世界的时候,当他们狂热地崇拜美和艺术的时候,又暴露出浮躁、非理性的一面。唯美主义者对社会现实深怀不满但又找不到改变现实的出路,这是其阶级局限;他们对艺术的环境深感焦虑,苦苦探寻艺术的出路,这是非常可贵的,其艺术局限在于:所找到的“出路”是竭力把艺术与现实生活隔离起来,这显然不是真正的出路。
以王尔德为代表的唯美主义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早在一百年前就沉落了,一去不复返。人为地复活“为艺术而艺术”思潮或唯美主义运动的企图不仅是不适当的,而且是不可能实现的。
注释
①②⑧王尔德:《英国的文艺复兴》。参看《唯美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
③⑩17王尔德:《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参看《唯美主义》。
④王尔德:《道连·葛雷的画像》,引自《唯美主义》,第426页。
⑤⑥⑦⑨12.14.15.16王尔德:《谎言的衰朽》,参看《唯美主义》。
18卡西尔:《人论》,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第1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