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肿块的超声形态学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7

  论文关键词 乳腺肿块 超声检查 临床病理学 诊断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乳腺肿块术前诊断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70例乳腺肿块的二维图像及血流形态学进行观察,并进行术后随访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70例患者共83个乳腺肿块中52个超声诊断为乳腺癌与病理结果相符,有3个误诊为良性肿块,诊断符合率为94.5%;另28个超声诊断为良性肿块的与病理结果相符,有3例误诊为恶性肿块,诊断符合率为90.3%。结论: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超声形态学表现与病理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可根据其超声表现对肿块的生物学行为评估。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2001年1月~2007年3月我院外科住院患者70例,年龄21~63岁,平均43岁。其中50例自己触及肿块,余20例在体检时发现。35例有胀痛感,8例有单侧乳头溢液。所有病例均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结果证实。
  仪器及方法:采用GE LOGIQ3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0MHz变频线阵探头。患者取仰卧位,双臂上举,充分暴露双侧乳房,采用直接接触法,对乳房各区域依次进行连续性对比扫查。发现肿块后先行二维超声,了解病灶大小、形态、内部回声、纵横径之比、有无包膜、有无微小钙化点、后方回声有无衰减,常规检查双侧腋窝淋巴结有无肿大。然后行彩色多普勒检查,仔细观察病灶周边及内部血流情况,根据肿块内血流信号的丰富程度,分成4个等级[1]:0级,肿块内未见血流信号;Ⅰ级,少量血流,可见1~2处点状血流;Ⅱ级,中等血流,可见3~4处点状血流或一条管壁清晰的血管,其长度接近或超过肿块的半径;Ⅲ级,丰富血流,可见4处以上点状血流,或两条管壁清晰的血管。脉冲多普勒血流流速曲线图上测及收缩期血流峰值(Vmax)和阻力指数(RI)。
  
  结 果
  
  乳腺良性肿块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外上象限18例,外下象限2例,内上象限3例,内下象限1例。肿块形态规则,包膜完整,内部回声均匀,未见钙化。肿块较大时后方多有增强及侧壁声影,无皮肤及组织浸润。未发现腋下淋巴结肿大。有血流显示者共13例(54.1%)。肿块内血流数目Alders分级:0级10例、Ⅰ级12例、Ⅱ级2例、Ⅲ级0例;RI<0.7。24例纤维腺瘤术前超声与术后病理对照,符合诊断者22例(91.6%);误诊2例(8.3%),病理结果为浸润性导管癌1例,小叶癌1例。
  7个乳腺增生性肿块6个表现为腺体增厚,回声不均,可见圆形或条索状低回声,边界较清。另1个肿块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后方回声较低,边界不清,误诊为恶性肿块。
  55个恶性肿块中44个为低回声,余为中强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其中8个肿块向周边蟹足样浸润,6个肿块内部可见针尖样钙化,肿块后壁回声减低,后方衰减,另 3个肿块形态较规则,似见包膜,内见少量血流信号,超声误诊为良性肿块。10个较大纤维腺瘤可探及Ⅱ级以下血流信号,且多位于病灶的偏中心区或包膜上,占总数的35.7%。47个恶性肿块内可探及Ⅰ~Ⅲ级血流信号,血流常位于病灶的中心区,占总数的85.4%。
  乳腺癌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特征:外上象限30例,外下象限4例,内上象限8例,内下象限2例,乳晕后方8例。肿块形态不规则,无包膜,呈毛刺样18例(34.6%),分叶状31例(59.6%),形态尚规则有5例(9.6%)。边界回声,周边见恶晕征41例(78.8%),边界较光滑有侧壁声影者10例(19.2%)。内部回声不均匀,部分内部见泥沙样、团簇样或短棒样钙化18例(25%)。后方回声增强2例(3.84%),后方回声衰减38例(73.1%),后方回声无明显变化1例(1.92%)。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32例(61.5%)。有血流显示者共47例,显示率为76.9%。肿块内血流数目Alders分级:0级5例、Ⅰ级11例、Ⅱ级24例、Ⅲ级12例;RI>0.7。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