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剥内扎加注射术治疗环状混合痔90例临床观察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2

  [论文关键词] 痔;综合治疗;局颁布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选取2005年1月~2008年12月就诊于我院环状混合痔住院患者,共90例,其中,男56例,女34例;年龄18~70岁,平均42.5岁;病程2年以内11例,2~5年14例,5~10年42例,10年以上23例。
  1.2 治疗方法
  术前4 h清洁灌肠,90例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扩肛使肛门括约肌松弛,显露痔核,观察痔核形态、大小、脱垂程度、数目及分布情况,尽可能将内痔复位。①分段齿形外剥内扎:将选好的痔核用卵圆钳在痔核的基底部钳夹,将相应的外痔部分作放射状梭形切口,锐性加钝性分离至齿线下0.2~0.5 cm处,剥离曲张静脉丛或增厚的结缔组织,于卵圆钳下用7号线连同剥离的外痔部分“8”字贯穿结扎,剪除外痔和部分内痔组织。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其他痔核,在对扎两痔间保留约0.8 cm的黏膜桥及皮肤桥,肛管皮桥及黏膜桥尽可能在痔核的自然凹陷处,各痔核结扎点均不在同一平面,以保证扎线脱落呈齿形,防止术后肛管狭窄。对明显肥厚的皮桥术后易形成皮赘者,在齿线下横断皮桥,剥离皮桥下曲张静脉丛或增厚的结缔组织,修剪多余皮桥,将挖空的皮桥用3-0号可吸收线平整缝合于齿线下。②隆起而不脱垂的内痔可以用1∶1消痔灵注射液黏膜下注射1~2 ml,以黏膜发白为度,3、7、11点剂量可稍大,注射完毕后用棉球在注射点上轻揉,使药液均匀扩散吸收。检查肛管,要求可容纳二横指,同时将肛管黏膜、齿线和肛管皮肤尽量向上推挤复位。肛内放置消毒凡士林纱条引流,塔型纱布加压包扎。术后给予半流质2 d,后改普食;控制排便48~72 h,排便前一天晚上口服润肠片,排便清晨给予开塞露导便;排便后用PP粉1∶5 000坐浴,消毒创面后肛内置复方角菜酸酯一枚,直至创口愈合。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标准
  ①术后观察指标参照1975年全国防治肛肠疾病会议的标准,观察疼痛、便血、肛管狭窄、排尿困难、水肿、发热、伤口愈合时间等指标;②疗效标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肛肠科病症诊断标准》拟定。痊愈:症状消失、痔核明显萎缩或消失;好转:症状改善、痔核缩小或萎缩不全;未愈:症状和体征均无变化。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