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骨折并发脑型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护理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2

  【论文关键词】骨折;脂肪栓塞综合征;护理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脑型脂肪栓塞综合征(FES)的护理。方法:对18例患者进行密切观察,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高流量吸氧,做好伤肢的固定。结果:18例患者经治疗全部治愈。结论:密切观察病情,能及早发现FES的发生,以利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并发症。
      
  脑型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FES)是指长管状骨骨折或多发性损伤后脂肪细胞破坏,游离脂肪挤至静脉内形成栓子,以脑循环障碍、脑缺血、意识障碍、神经功能缺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1],是创伤性骨折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科自2002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骨折后继发脑血管脂肪栓塞患者18例,经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11例,女7例。年龄23~72岁,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平均(37.6±6.1)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2例,坠落伤6例。骨折部位:双侧股骨干骨折5例,单侧股骨干骨折4例,胫腓骨骨折2例,脊柱并骨盆骨折1例。入院后4例股骨干骨折行切开复位髓内针固定术,1例胫腓骨骨折行外固定架固定术,1例行骨牵引治疗。
  1.2 临床表现:患者均无颅脑外伤、昏迷史及休克。于伤后10 h~3 d内出现嗜睡、浅昏迷、四肢肌力增高。全组病例血压均正常,体温38.1~39.8 ℃,心率120~170次/分,心电图示:ST-T缺血改变,呼吸增快,25~40次/分,8例眼底、前胸、腋窝、双大腿内侧渐渐出现点状出血点,7例尿中查到脂肪滴,拍摄胸部X线片,2例发现典型的暴风雪影像。颅脑CT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血红蛋白降至60~90 g/L,动脉血氧分压均低于60 mmHg。
  1.3 治疗
  1.3.1 有效固定:保持患肢正确体位,减少不必要的搬动,防止局部脂肪滴进入血流加重病情。
  1.3.2 纠正低氧血症:改善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出现低氧血症,即应以鼻导管或面罩供氧,维持PaO2 70~80 mmHg以上。若供氧后PaO2持续<60 mmHg,应给予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1.3.3 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适当脱水,冰袋、冰帽物理降温,应用健脑药物保护脑组织。
  1.3.4 维持有效的循环血量:休克的早期宜快速扩容,以防造成和加重脑水肿使病情加重。低血压和休克可使末梢血流减慢,血流内的脂肪微粒容易聚集成脂肪滴。碳酸氢钠能纠正代谢性酸中毒,促进脂肪颗粒的乳化作用。白蛋白可与游离脂肪酸结合而降低其毒性。小剂量肝素既可降低血液黏滞性,防止应激反应物质释放,改善局部微循环灌注,还可使血浆脂肪乳化,达到清除血内脂肪的作用。
  1.3.5 支持疗法:少量多次输新鲜全血和人体白蛋白。
  1.3.6 预防并发症:应用保护胃黏膜药物防治应激性溃疡,预防肺部感染,保护心功能。
  1.4 结果:18例患者经治疗全部治愈,平均住院时间(1 4.8± 3.7)d。
  
  2 护理
  
  2.1 询问病史:对于四肢骨折伴有或突发嗜睡、昏迷的患者应详细询问患者家属受伤时的情况,了解有无原发性昏迷史。并注意观察有无头颅外伤的表现,如头皮血肿、头皮裂伤。协助患者进行CT检查,以排除颅脑外伤。
  2.2 病情观察:注意眼睑、腋、胸前等部位有无散在的出血点。FES的皮下出血点有较特异的体征,多发生在伤后24~ 40 h,持续6 h左右,依次为双肩前,颈部,前胸,腋下,肢体内侧等。本组8例前胸、腋窝、睑结膜出现出血点。应用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等变化,并做好记录。呼吸功能的改变是FES最早的临床表现,多发生在4~ 72 h,患者常突然出现呼吸急促、缺氧、紫绀、呼吸频率常大于25次/分等。对于年龄较大患者如果麻醉过后仍然嗜睡、反应迟钝、表情淡漠更应提高警惕。定时测血气分析。观察体温变化,1次/4小时。应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瞳孔改变。对于四肢骨折伤后或术后早期(一般0.5~3 d)突发的嗜睡或昏迷,高度怀疑脑型脂肪栓塞,根据观察到的症状及体征,建议医生做相应的检查,早期确诊。
  2.3 患肢抬高并制动:注意骨折肢体安全有效的制动,正确固定,牵引患肢。在搬运、翻身、更换床单、皮肤护理时动作轻柔。以减少骨折端活动及组织再损伤,防止脂肪滴不断和再次入血的机会。经常观察患肢血运情况,抬高肿胀肢体。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