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应用可吸收内固定材料治疗舟骨骨折(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2
1.2 手术方法 手术切口自第一掌骨基底部,经“解剖学鼻咽窝”向近端至其近商2~3 cm做一S形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可见桡神经浅支及头静脉,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分别予以分离和保护,于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切开筋膜,分别向两侧牵开,即可见桡动脉深支位于切口内。注意加以保护,分离并向尺侧牵开桡侧腕长伸肌腱,显露腕关节关节囊,纵行切开关节囊即可显露舟状骨。显露骨折部位,清除断端积血块及嵌入的软组织,于桡骨近侧取1 cm×0.5 cm的骨,给予植骨。力争得到解剖复位,用布巾钳和或克氏针初步固定,根据骨块体积及受力大小选择相应粗细、长度及数量的螺钉。术中垂直骨折线钻孔、测深、攻丝,尾部用埋头器处理后拧入螺钉,尾部如突出给予修整。对所有手术后患者均予石膏或支具制动3周,拆除外固定后逐渐加强负重训练。
2 结果
患者术后获随访6~20个月,平均18个月,伤口均1期愈合;骨折于1~3个月内达临床愈合,无再移位、感染及局部积液。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根据美国骨科协会(AASO)关节功能评价:优9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2.3%。
3 讨论
使用可吸收内固定材料代替克氏针或钛钉优点:a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吸收内固定材料最终降解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在人体内可完全降解吸收;b徐又佳等[2]研究表明使用可吸收内固定材料,骨折愈合的成骨阶段超微结构未受影响,成骨过程完全正常;c可吸收内固定材料植入人体后其初始强度可维持16~24周,故可达到松质骨骨折及部分不负重皮质骨骨折内固定的要求;d促进骨折愈合:由可吸收内固定物中含有促进骨折愈合的物质。因此, 骨折愈合较金属内固定物者更快,可吸收内固定材料的生物力学特性允许骨折有微小的活动,而这种活动对于加速骨愈合是必要的;e使用方便,操作简便,无磁性影像,不会影响患者进行CT、MRI检查的结果;f可在体内降解,无须二次手术取出。
缺点:a作为新兴的内固定材料,存在价格昂贵;b适应证局限及可吸收材料的特异性并发症:局部液体积聚,无菌性炎症等;c可吸收材料的强度弱于金属内固定物,在骨折术后早期仍需适当外固定辅助。本组有1例发生局部积液,经对症处理后治愈;d骨折固定时,骨折面间的压力不够, 有时骨折面间仍有间隙,不如微型钢板固定牢靠。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于学均,刘树清,等.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中华骨科杂志,1987,7(4):309.
[2] 徐又佳,郑祖根,王晓东,等.可吸收固定材料对实验性骨折愈合影响的超微结构观察.中华骨科杂志,1996,16(10):653.
下一篇:慢性假性肠梗阻6例临床及X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