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肿简便CT定位及介入治疗(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2
2 结果
86例中,79例一次性穿刺针尖即达预定位置,7例是在CT导引下穿刺成功;39例一次性抽吸完成,47例应用尿激酶分次冲洗抽吸、引流;完全恢复37例,部分恢复25例,日常生活需他人协助8例,长期卧床7例,死亡9例。
3 讨论
大头针、医用胶布条、剪刀、龙胆紫、棉签等在医院是简单物件,因此用它们作工具行颅内血肿穿刺定位就变得十分简便易行。我院CT室医技人员在给患者作CT检查时只要发现颅内血肿(一般超过30ml),都能主动而熟练地运用金属标志法对其进行及时而准确的定位,以备作介入治疗时使用,从而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定位时如因患者移动使最大血肿层面位置有所改变,可适当上移或下移定位胶布条重新扫描,最终都能找出经金属标志的最大血肿层面。结束定位扫描后应将定位胶布条进一步固定,以防脱落。本组76例是一次性完成定位,10例是在适当镇静后顺利完成。所有86例均经简便CT定位后行穿刺介入治疗,无一例发生定位差错。
头颅备皮时应小心翼翼地将定位胶布条轻轻揭起去除,并用龙胆紫棉签对定位胶布条、大头针和穿剌点在头皮上的位置——加以标志,构成醒目的“两点一线”。这样不仅使术者一目了然,操作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有的放矢。
一般对颅内出血量较少,症状较稳定的患者宜内科保守治疗。而对出血较多,占位效应明显者应及时行CT定位钻颅穿刺抽引,对脑实质血肿破入脑室者可同时行脑室引流,提高治疗效果。如抽吸或引流持续有鲜红色易凝血溢出,常予示有持续性出血或再出血,应密切观察,重者宜及早外科手术。对脑血管畸形出血、脑肿瘤伴出血、脑干出血等均不作CT介入治疗。
颅内出血的机械性压迫会引发一系列快速病理改变,其分解产物在血肿形成6h后会引发继发性脑损伤,因此介入治疗脑内血肿应尽量在出血后6h内进行。而首次抽吸量亦需根据血肿形成时间来确定,以防抽引不当引发再出血。一般在出血后72h内首次抽引量约为60%,超过72h可达80%。对于出血量大病情危重者应尽早抽吸60%~80%,并持续引流。本组48例是在出血后24h内就迅速行CT导引下介入治疗,22例亦是在出血后48h内进行穿刺抽引,因此大部分患者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经CT定位对脑内血肿行介入治疗不仅可减少患者搬动、缩短抢救时间,而且术前准备简单,术中操作便捷,术后观察方便。通过反复抽吸、冲洗,不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血肿大部清除,还可以放置引流管持续引流以防再出血。对颅内血肿抽引治疗确实是一种见效快、损伤小、适应症广、并发症少,适用于绝大部分患者的高效治疗方法。而内科治疗血肿吸收慢,压迫所致二次损伤重,死亡率高达50%~80%,后遗症也严重。外科手术则创伤大,适应症少,恢复时间长,并发症多。至于颅脑立体定位手术须在手术室进行,救治过程长,费用高。本组86例康复及基本康复者高达72.09%,而死亡率仅占10.47%。?
总之,采用CT导引介入治疗颅内血肿,不仅定位方法简便易行,而且手术安全便捷,患者损伤小、恢复快、治愈率高,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是行之有效的治疗颅内血肿好方法。
参考文献:
[1] 成新玲,张丽雅.CT引导下钻颅穿刺抽吸并引流治疗脑出血(附192例报告)[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9(18):818.
[2] 侯茂青.颅内血肿的CT导向介入治疗[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11(21):1193.
上一篇: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护理分析
下一篇:肺心病合并低钠血症5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