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高颅压长期应用甘露醇的静脉保护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2
论文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高颅压 甘露醇 静脉保护
论文摘要 结核性脑膜炎常并发难以控制的高颅压,应用脱水剂是降颅压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临床多采用20%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使水由脑组织移向血浆,达到脑组织脱水、降低颅压、消除脑水肿的目的。但患者长期输入甘露醇,可发生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内瘀血,周围组织炎症及水肿等。若护理不当,易发生药液外渗,不但会给病人造成医源性损伤,还会增加输液穿刺困难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输注甘露醇的过程中加强对静脉的保护尤为重要。?
??
20%甘露醇是一种高渗性组织脱水剂,药理作用主要为脱水和利尿,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静脉炎,甘露醇外渗严重时可造成皮肤坏死。2005年1月~2006年1月我科共收治62例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高颅压病人,均长期应用20%甘露醇,现将护理过程中加强静脉保护的体会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共62例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高颅压患者,男38例,女24例;年龄14~68岁,平均33.4岁;入院时合并昏迷10例,肢体活动不灵6例,语言障碍2例。输注甘露醇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外渗7例。?
防护措施?
输液前的准备:输液前仔细观察甘露醇注射液的透明度。20%甘露醇注射液系饱和溶液,室温20~30℃贮存时不会析出结晶,若温度过低则析出结晶[1]。除温度因素外,不溶性异物、微粒是诱发甘露醇注射液析出结晶的又一主要因素[2]。不能使带细小结晶的甘露醇注射液输入静脉,否则会出现异物栓塞静脉而引起反应。发现有结晶时,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可将甘露醇注射液置于80℃左右热水内加热,摇至溶解,静置1小时后再观察透明度,对于仍有结晶者,作为不合格制剂,禁止使用。?
血管的选择:输入甘露醇前应先评估血管,尽量选择使用少、弹性好且较粗的静脉,穿刺时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多次穿刺。研究表明,甘露醇静脉注射3次后即可引起明显的静脉损伤,出现血管壁损害、血管周围出血、血管内瘀血、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等病理改变[3],这是甘露醇外渗的病理学基础。滴注甘露醇应由远心端向近心端选择穿刺,2个穿刺点距离>1.5cm,这样因血管阻力相对较低,既保证了药液能尽快输入而提高疗效,也可减低药液在局部静脉停留时间,减少对血管壁的损害,降低外渗的风险。对神志不清、躁动不安的患者,要避免在近关节处穿刺,以防在活动时发生外渗。此外,要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可采用套管针输注甘露醇,减少对血管刺激,同时减少穿刺次数,并减少对病人浅静脉的破坏。?
输液时的观察:输入甘露醇时要加强巡视,尤其对高龄、昏迷、瘫痪、语言障碍影响沟通的患者,要密切观察输液是否通畅、穿刺处周围皮肤有无肿胀和渗出等,向清醒患者及陪护人员介绍甘露醇外渗的危害性,取得主动配合,以期早发现、早处理。若发现输液部位有可疑渗出,即使回血良好,也应停止在该处继续滴注甘露醇,局部予以妥善处理。?
输液后的处理: 输液结束时应用生理盐水冲净管内剩余药液,拔针前先关闭调节器再拔针头,局部压迫3分钟,预防血液外渗。并指导病人或家属对四肢及末梢血管经常轻轻按摩,揉搓手背、足背,局部热敷等,以改善血液循环和血管弹性。
上一篇:浅谈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下一篇:浅谈锁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