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术中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2

  [论文关键词]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降低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残余结石的发生率和降低胆总管的阴性探查率,减少术中胆道的医源性损伤。方法:我院2004年4月~2008年4月共完成术中胆道造影96例。结果:96例胆道造影均获成功,发现胆总管结石25例,1例胆道畸形 。结论:术中胆道造影操作简单、安全、易行,能有效避免胆道残余结石和降低胆总管阴性探查率,并能指导医生术中解剖,防止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发生
  
  
  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残余结石的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一般为10%~30%[1], 胆道残余结石也是胆道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之一,成为外科医生的一大难题,而术中胆道造影(Introperayive Cholan-giography,IOC)对胆道结石诊断准确率可达到90%~98%[2,3]。我院自2004年4月~2008年4月共完成IOC 9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96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70例,年龄26~81岁不等,平均53.5岁,术前均经腹部B超证实为胆囊结石,未发现有胆总管结石。但均有胆总管探查相对指征,所谓的胆总管探查相对指征:①术前B超探查胆总管扩张,直径大于8MM,但未能探查到结石征像;②既往有黄疸病史或者有胰腺炎病史者;③实验室检查提示总胆红素升高,特别是直接胆红素的升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AKP,GGT,有两项以上升高者;④术中发现胆囊管较粗且胆囊内结石细小或者泥沙样结石;⑤术中发现胆囊三角解剖关系不清者。术前B超或磁共振已经明确胆总管结石患者不在本研究范围。
  1.2 方法
  常用的方法是逆行切除胆囊后保留胆囊管1.5~2.0 cm左右,然后经胆囊管置入硬膜外麻醉导管约2.5 cm,并7号线结扎固定,用20 ml注射器抽取38%的泛影葡胺(76%的泛影葡胺与0.9%的生理盐水稀释1:1而成),先回抽胆汁,排空气泡,然后将造影剂注入胆道,用C臂机摄片或者必要时可以动态观察。
  
  2结果
  
  本组96例,发现有胆总管结石25例,占26%;其中24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1例造影提示十二指肠乳头狭窄小结石嵌顿在壶腹部行十二指肠切开,Oddi’s括约肌切开取石并成形;25例中合并有肝内胆管结石6例,其中两例是右肝管结石,经胆总管切开一并取出,4例三级胆管以上小结石未予处理;其余71例中发现肝内胆管结石2例,均为三级以上胆管小结石,未予处理,并发现一例胆囊管开口在右肝管上胆道畸型。本组有5例因术中三角解剖不清行胆囊颈部插管造影以了解胆道情况,顺利完成胆囊切除手术,无胆道损伤发生。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