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脑血管造影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2
论文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全脑血管造影 病因
[论文摘要] 目的 研究全脑血管造影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探讨TIA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择符合TIA诊断标准的患者8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观察TIA患者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颅内、外血管有无狭窄及粥样硬化斑块。结果 80例患者中发现68例有血管狭窄(85%)。其中狭窄程度≥70%28例(35%),50%~70%的30例(37.5%),<50%10例(12.5%),10例正常(15%)。颅内段狭窄占36.4%,颅外段狭窄占63.6%。发现狭窄部位有粥样斑块50例,占狭窄动脉的73.5%。频发TIA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多表现为重度(76%),且多数有粥样硬化斑块。颅内盗血5例。结论 全脑血管造影可以确定TIA患者是否存在血管狭窄、狭窄程度及溃疡斑块的程度,观察斑块的性质,对TIA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作用。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脑局部供血的一过性减少,其发病机制和病因与临床表现密切相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病机制,目前有大动脉狭窄、微栓子等学说,其病因有动脉壁病变、栓塞、心脏病、血液病和血流变异常及感染性病变等。但多数学者认为主要是大动脉狭窄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所致。我们对80例TIA住院患者进行了DSA检查,探讨TIA的发病机制与临床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5年 9月~2007年9月在本院神经科住院的TIA患者80例,均符合1996年我国神经病学会制定的TIA诊断标准。男55例,女25例,年龄39~73岁,平均51岁。其中颈内动脉系统TIA 53例,椎-基动脉系统TIA27例,病程最长5个月,最短为新发入院。发作>1h 7例,56例合并有高血压或糖尿病。发作≥2次/d为频发TIA,共30例,其中颈内动脉系统20例,椎-基动脉系统10例。
1.2 方法
全脑血管造影:患者仰卧,常规消毒 铺巾,用Seldinger法行股动脉穿刺、置鞘、插管,分别行主动脉弓、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造影。分别测量狭窄远、近端正常血管直径(a、b)及最狭窄部位直径(c)。狭窄程度的计算采用北美有症状的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法(NASCET)[1]:%狭窄= (a-c)/c×100。术中特别注意狭窄部位及有斑块部位的操作,以防斑块脱落。术后穿刺部位加压包扎24h。
1.3 TIA责任血管的确定
(1)根据临床发作类型;(2) 全脑血管造影所见符合TIA的发作特点,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包括血管狭窄的程度、部位、斑块情况、侧枝代偿及其狭窄导致颅内盗血现象;非责任血管和痉挛血管未统计在内。
2 结果
根据TIA的责任血管分析全脑血管造影所见责任血管病变。
2.1 颈内动脉系统TIA的全脑血管造影所见
53例患者全脑血管造影发现血管狭窄46例(86.8%),其中狭窄程度50%~70%者18例(34%),≥70%22例(41.5%),狭窄<50%6例(11.3%),正常7例(13.2%)。狭窄分布在颈内动脉颅外段25例(47.2%),颅内段21例(39.6%)。狭窄部位可见粥样硬化斑块40例,占狭窄的87%。
2.2 椎-基动脉系统TIA的全脑血管造影所见
27例患者全脑血管造影发现血管狭窄22例(81.4%),其中狭窄≥70%6例(22.2%),50%~70%18例(66.7%),狭窄<50%4例(14.8%),正常5例(18.5%);狭窄部位有粥样硬化斑块10例(45.5%)。狭窄在颅外段10例(37%),颅内段12例(44.4%)。
2.3 频发TIA的全脑血管造影所见
在30例频发TIA中颈内动脉系统20例,椎-基动脉系统10例。其中≥70%狭窄有23例(76.7%),且全部合并有粥样硬化斑块,50%~70%狭窄7例(23.3%),但病变部位斑块有溃疡形成。颈内动脉颅外段15例,占颈内动脉频发TIA的75%,颅内段5例,占25%。椎-基动脉颅外段4例,占40%。颅内段及基底动脉6例,占60%。
2.4 颅内盗血情况
颈内动脉系统TIA盗血5例,其中4例为对侧颈内动脉系统狭窄在70%以上,1例椎动脉狭窄80%。椎-基动脉系统TIA中1例为锁骨下动脉狭窄75%。
[论文摘要] 目的 研究全脑血管造影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探讨TIA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择符合TIA诊断标准的患者8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观察TIA患者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颅内、外血管有无狭窄及粥样硬化斑块。结果 80例患者中发现68例有血管狭窄(85%)。其中狭窄程度≥70%28例(35%),50%~70%的30例(37.5%),<50%10例(12.5%),10例正常(15%)。颅内段狭窄占36.4%,颅外段狭窄占63.6%。发现狭窄部位有粥样斑块50例,占狭窄动脉的73.5%。频发TIA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多表现为重度(76%),且多数有粥样硬化斑块。颅内盗血5例。结论 全脑血管造影可以确定TIA患者是否存在血管狭窄、狭窄程度及溃疡斑块的程度,观察斑块的性质,对TIA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作用。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脑局部供血的一过性减少,其发病机制和病因与临床表现密切相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病机制,目前有大动脉狭窄、微栓子等学说,其病因有动脉壁病变、栓塞、心脏病、血液病和血流变异常及感染性病变等。但多数学者认为主要是大动脉狭窄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所致。我们对80例TIA住院患者进行了DSA检查,探讨TIA的发病机制与临床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5年 9月~2007年9月在本院神经科住院的TIA患者80例,均符合1996年我国神经病学会制定的TIA诊断标准。男55例,女25例,年龄39~73岁,平均51岁。其中颈内动脉系统TIA 53例,椎-基动脉系统TIA27例,病程最长5个月,最短为新发入院。发作>1h 7例,56例合并有高血压或糖尿病。发作≥2次/d为频发TIA,共30例,其中颈内动脉系统20例,椎-基动脉系统10例。
1.2 方法
全脑血管造影:患者仰卧,常规消毒 铺巾,用Seldinger法行股动脉穿刺、置鞘、插管,分别行主动脉弓、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造影。分别测量狭窄远、近端正常血管直径(a、b)及最狭窄部位直径(c)。狭窄程度的计算采用北美有症状的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法(NASCET)[1]:%狭窄= (a-c)/c×100。术中特别注意狭窄部位及有斑块部位的操作,以防斑块脱落。术后穿刺部位加压包扎24h。
1.3 TIA责任血管的确定
(1)根据临床发作类型;(2) 全脑血管造影所见符合TIA的发作特点,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包括血管狭窄的程度、部位、斑块情况、侧枝代偿及其狭窄导致颅内盗血现象;非责任血管和痉挛血管未统计在内。
2 结果
根据TIA的责任血管分析全脑血管造影所见责任血管病变。
2.1 颈内动脉系统TIA的全脑血管造影所见
53例患者全脑血管造影发现血管狭窄46例(86.8%),其中狭窄程度50%~70%者18例(34%),≥70%22例(41.5%),狭窄<50%6例(11.3%),正常7例(13.2%)。狭窄分布在颈内动脉颅外段25例(47.2%),颅内段21例(39.6%)。狭窄部位可见粥样硬化斑块40例,占狭窄的87%。
2.2 椎-基动脉系统TIA的全脑血管造影所见
27例患者全脑血管造影发现血管狭窄22例(81.4%),其中狭窄≥70%6例(22.2%),50%~70%18例(66.7%),狭窄<50%4例(14.8%),正常5例(18.5%);狭窄部位有粥样硬化斑块10例(45.5%)。狭窄在颅外段10例(37%),颅内段12例(44.4%)。
2.3 频发TIA的全脑血管造影所见
在30例频发TIA中颈内动脉系统20例,椎-基动脉系统10例。其中≥70%狭窄有23例(76.7%),且全部合并有粥样硬化斑块,50%~70%狭窄7例(23.3%),但病变部位斑块有溃疡形成。颈内动脉颅外段15例,占颈内动脉频发TIA的75%,颅内段5例,占25%。椎-基动脉颅外段4例,占40%。颅内段及基底动脉6例,占60%。
2.4 颅内盗血情况
颈内动脉系统TIA盗血5例,其中4例为对侧颈内动脉系统狭窄在70%以上,1例椎动脉狭窄80%。椎-基动脉系统TIA中1例为锁骨下动脉狭窄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