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研究现状与进展(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3
、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儿茶酚胺类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β-内啡呔、肿瘤坏死因子,血栓素、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丙二醛及胃泌素(发热期)等,及早应用它们的特异性拮抗剂,对于缓解病情有一定的作用。
总之,HFRS的发病是病毒和机体两个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病毒作为重要的始动因素,一方面可侵犯敏感细胞并导致感染细胞功能和结构的损害,另一方面激发了机体的免疫应答,而后者既有消除感染病毒,保护机体的作用,又有引起免疫病理反应(如Ⅲ型、Ⅰ型),造成机体组织损伤的不利作用,最近又发现细胞毒性T细胞可参与发病机制,机体免疫机制的失衡在造成或加重免疫病理反应方面起了一定作用。
4 临床表现方面[9,11,12]
经过近70年的临床观察,目前基本掌握了两型HFRS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对其在病程各期可能产生的并发症以及预后情况也都有一定的了解,最近有人发现在多尿期,尤其是重型或危重型患者会出现与贫血有关的头晕,可能与低血糖有关的夜间异常饥饿晕厥综合征,部分患者会出现垂体功能减退的系列症状,此外,国内一些学者报道的少见并发症有急性脊髓炎、脑神经损害、格林巴利综合征、皮质盲、脑炎与脑膜炎、胎盘早期剥离,垂体功能减退,不可逆性肾损害、阿斯综合征、心肌梗死、糖尿病高渗性昏迷、脾破裂、腔隙性脑梗塞、高血压脑病等,在临床方面,目前有不少文献对1993年5月暴发于美国的HRS的临床特征进行描述,其临床特征为短期发热后出现双侧弥漫性非心源性肺水肿,类似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5 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
5.1 值得注意的问题
5.1.1 多脏器损伤,症状多样化:HFRS病毒是一种泛嗜性感染,且其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小血管及毛细血管的损伤,因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涉及各个系统,有时尚会突出表现为某一系统症状,极易造成误诊。在诊断中一定要坚持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13]。
5.1.2 合并症较多,症状复杂化:在HFRS的高发疫区,其常常与一些常见的病、多发病合并发生,从而导致临床表现更加复杂,同时也给治疗提出了新的要求。较多的合并症有慢支肺气肿、尘肺、高血压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冠心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缺铁性贫血及慢性肾炎等。
5.1.3 并发症较多,病情严重化。
5.1.4 隐性感染问题不容忽视:人群隐性感染率为2.5%-4.3%。有报道姬鼠型约为0-3.7%,家鼠型可高达5.0%-16.7%。而感染后特异性IgG抗体又可持续时间很长,甚至长达几十年之久。因此对于隐性感染者在罹患其它热性病时,测其IgG抗体可能仍为阳性,此时难免会引起误诊[14]。
5.2 实验诊断学研究进展[15] 70年代以来相继出现了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T)和IgM捕捉ELISA法检测IgM型抗体,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RPHI)检测HFRS总体,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血清中的血抑抗体及空斑减少中和试验(RPNT)检测血清中的中和抗体来辅助诊断HFRS。现将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和不断推出新的病毒学方法,现简要介绍如下:
5.2.1重组病毒抗原在血清学检测中的应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汉滩病毒基因的克隆成功,国内外多个研究单位已成功地在原核细胞(大肠杆菌)和真核细胞系统中表达了汉滩病毒的3种结构蛋白,即核蛋白和囊膜糖蛋白G1和 g2,其中核蛋白(NP)的表达水平较高,且已利用亲和层析等方法加以纯化,并将其作为HFRS的血清学诊断抗原,与目前推广应用的经过细胞培养病毒或病毒感染乳鼠脑制备的两种用于血清学诊断的抗原相比,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制备的重组核蛋白抗原相对省时,具有无污染,使用安全、较易纯化、易于标准化等优点。由于HFRS患者病程早期(3~4天)抗核蛋白抗体阳性率达90%以上,病程1周几乎可达100%,因此利用重组核蛋白抗原检测患者的抗核蛋白抗体能够做到早期诊断。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用重组核蛋白建立了多种检测患者血清中抗核蛋白抗体IgM、IgG 的HFRS早期诊断方法,包括IgM捕捉ELISA法,间接ELISA,免疫斑点等方法,通过临床应用证实这些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稳定性均较好。不久有望应用重组表达完整的NP代替天然病毒抗原作为HFRS血清学诊断试剂。
5.2.2 HFRS微量细胞中和试验法在中和抗体检测中应用:利用汉滩病毒在Vero细胞上繁殖时可引起细胞病变的特性,将32-100ccID50病毒液与等量待检血清混合,37℃中和1.5小时后种入微量培养板孔中的细胞悬液中,培育6-8天后即可判定结果。用该法检测HFRS患者血清和灭活疫苗免疫机体后的中和抗体,获得了与空斑减少,中和试验法基本一致或更加敏感的结果。该法具有简单,特异、准确和敏感的优点。
5.2.3 高密度颗粒凝集试验(HDPA):国外有人用纯化的鼠脑病毒抗原包被一种直径为1.8μm内塑料层的载体颗粒-高密度颗粒(HDP),制成诊断试剂,检测时将Hanta-HDP与不同稀释的患者血清混合,在室温下反应40分钟,即可通过呈色反应的强弱判定结果。
5.2.4 应用免疫金银直接染色法诊断HFRS:国内罗端德等应用免疫金银直接染色法(D-IGSS)对HTV感染的Vero-E6细胞进行HTV抗原检测,发现E6细胞的胞浆和胞膜上可见到黑色均匀的银颗粒,而用HTV免疫兔血清IgG可阻断,却未见银颗粒,在此基础上对32例HFRS患者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中的HTV抗原,结果,显示病程10天以内患者HTV抗原阳性率达100%,且明显优于IFAT法,提示该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快速检测HTV抗原的方法,便于基层HFRS早期诊断。
5.2.5 PCR技术在HFRS诊断上应用:国内外学者应用反转录聚合链式反应(RT-PCR)检查早期HFRS患者血清中的HTV特异性 rNA,7日内患者的阳性率可达100%,并且可以应用PCR法对HFRS患者的感染病毒进行分型。PCR是一种简便、快速、特异、敏感的诊断方法,可在基层单位推广使用。
6 临床治疗方面[16-18]
6.1 发热期的治疗
6.1.1 诸多研究证实:抗病毒疗法仍是HFRS治疗的基本方法,其应用原则为早期、足量、联合、长程。应用的主要药物为病毒唑与干扰素。
6.1.2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因损伤机体免疫功能,不利于病毒的清除而要求禁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也应慎重。
6.1.3发热期补充钙剂,可以减少细胞骨架的改变,从而减轻小血管及毛细血管的损伤。
6.1.4西米替丁的应用:由于西米替丁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和减少HFRS患者后期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等多种作用,有人建议使用。
6.1.5早期应用体内某些细胞体液因子的特异性拮抗剂,如心得安,卡托普利和异搏定等.
6.2 难治性休克的治疗
6.2.1 HFRS患者的低血压休克不同于其它类型的休克,其毛细血管通过透性增加致血浆严重外渗引起血容量不足为主要原因,因此早期、足量补充胶体液对于防治难治性休克有作用。
6.2.2 HFRS的主要病理改变为毛细血管及小血管的损伤,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调整血管紧张度增加血管阻力,减少补液量,使血压尽快稳定。有人建议血管活性药可小剂量较早使用。
6.2.3 基于β-内啡呔在休克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本人应用纳洛酮合用糖皮质激素来治疗难治性休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6.3 急性肾衰的治疗
6.3.1积极应用扩张肾血管的药物及促使肾血管扩张的物理疗法。
6.3.2“导泻三步曲”的使用:先用胃复安或氯丙嗪止吐,10-15分钟后口服甘露醇,提高肠腔内渗透压,再半小时之后肌注新斯的明以促进肠蠕动,增强导泻效果。
6.3.3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性肾衰的有效办法,但应特别重视强调早期、充分透析、没有血透条件的地方要采取用尽可能减轻路途颠坡的方式转院治疗。为了防止血透后发生腔道大出血,应用肝素透析后可静推鱼精蛋白拮抗
总之,HFRS的发病是病毒和机体两个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病毒作为重要的始动因素,一方面可侵犯敏感细胞并导致感染细胞功能和结构的损害,另一方面激发了机体的免疫应答,而后者既有消除感染病毒,保护机体的作用,又有引起免疫病理反应(如Ⅲ型、Ⅰ型),造成机体组织损伤的不利作用,最近又发现细胞毒性T细胞可参与发病机制,机体免疫机制的失衡在造成或加重免疫病理反应方面起了一定作用。
4 临床表现方面[9,11,12]
经过近70年的临床观察,目前基本掌握了两型HFRS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对其在病程各期可能产生的并发症以及预后情况也都有一定的了解,最近有人发现在多尿期,尤其是重型或危重型患者会出现与贫血有关的头晕,可能与低血糖有关的夜间异常饥饿晕厥综合征,部分患者会出现垂体功能减退的系列症状,此外,国内一些学者报道的少见并发症有急性脊髓炎、脑神经损害、格林巴利综合征、皮质盲、脑炎与脑膜炎、胎盘早期剥离,垂体功能减退,不可逆性肾损害、阿斯综合征、心肌梗死、糖尿病高渗性昏迷、脾破裂、腔隙性脑梗塞、高血压脑病等,在临床方面,目前有不少文献对1993年5月暴发于美国的HRS的临床特征进行描述,其临床特征为短期发热后出现双侧弥漫性非心源性肺水肿,类似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5 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
5.1 值得注意的问题
5.1.1 多脏器损伤,症状多样化:HFRS病毒是一种泛嗜性感染,且其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小血管及毛细血管的损伤,因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涉及各个系统,有时尚会突出表现为某一系统症状,极易造成误诊。在诊断中一定要坚持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13]。
5.1.2 合并症较多,症状复杂化:在HFRS的高发疫区,其常常与一些常见的病、多发病合并发生,从而导致临床表现更加复杂,同时也给治疗提出了新的要求。较多的合并症有慢支肺气肿、尘肺、高血压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冠心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缺铁性贫血及慢性肾炎等。
5.1.3 并发症较多,病情严重化。
5.1.4 隐性感染问题不容忽视:人群隐性感染率为2.5%-4.3%。有报道姬鼠型约为0-3.7%,家鼠型可高达5.0%-16.7%。而感染后特异性IgG抗体又可持续时间很长,甚至长达几十年之久。因此对于隐性感染者在罹患其它热性病时,测其IgG抗体可能仍为阳性,此时难免会引起误诊[14]。
5.2 实验诊断学研究进展[15] 70年代以来相继出现了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T)和IgM捕捉ELISA法检测IgM型抗体,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RPHI)检测HFRS总体,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血清中的血抑抗体及空斑减少中和试验(RPNT)检测血清中的中和抗体来辅助诊断HFRS。现将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和不断推出新的病毒学方法,现简要介绍如下:
5.2.1重组病毒抗原在血清学检测中的应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汉滩病毒基因的克隆成功,国内外多个研究单位已成功地在原核细胞(大肠杆菌)和真核细胞系统中表达了汉滩病毒的3种结构蛋白,即核蛋白和囊膜糖蛋白G1和 g2,其中核蛋白(NP)的表达水平较高,且已利用亲和层析等方法加以纯化,并将其作为HFRS的血清学诊断抗原,与目前推广应用的经过细胞培养病毒或病毒感染乳鼠脑制备的两种用于血清学诊断的抗原相比,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制备的重组核蛋白抗原相对省时,具有无污染,使用安全、较易纯化、易于标准化等优点。由于HFRS患者病程早期(3~4天)抗核蛋白抗体阳性率达90%以上,病程1周几乎可达100%,因此利用重组核蛋白抗原检测患者的抗核蛋白抗体能够做到早期诊断。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用重组核蛋白建立了多种检测患者血清中抗核蛋白抗体IgM、IgG 的HFRS早期诊断方法,包括IgM捕捉ELISA法,间接ELISA,免疫斑点等方法,通过临床应用证实这些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稳定性均较好。不久有望应用重组表达完整的NP代替天然病毒抗原作为HFRS血清学诊断试剂。
5.2.2 HFRS微量细胞中和试验法在中和抗体检测中应用:利用汉滩病毒在Vero细胞上繁殖时可引起细胞病变的特性,将32-100ccID50病毒液与等量待检血清混合,37℃中和1.5小时后种入微量培养板孔中的细胞悬液中,培育6-8天后即可判定结果。用该法检测HFRS患者血清和灭活疫苗免疫机体后的中和抗体,获得了与空斑减少,中和试验法基本一致或更加敏感的结果。该法具有简单,特异、准确和敏感的优点。
5.2.3 高密度颗粒凝集试验(HDPA):国外有人用纯化的鼠脑病毒抗原包被一种直径为1.8μm内塑料层的载体颗粒-高密度颗粒(HDP),制成诊断试剂,检测时将Hanta-HDP与不同稀释的患者血清混合,在室温下反应40分钟,即可通过呈色反应的强弱判定结果。
5.2.4 应用免疫金银直接染色法诊断HFRS:国内罗端德等应用免疫金银直接染色法(D-IGSS)对HTV感染的Vero-E6细胞进行HTV抗原检测,发现E6细胞的胞浆和胞膜上可见到黑色均匀的银颗粒,而用HTV免疫兔血清IgG可阻断,却未见银颗粒,在此基础上对32例HFRS患者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中的HTV抗原,结果,显示病程10天以内患者HTV抗原阳性率达100%,且明显优于IFAT法,提示该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快速检测HTV抗原的方法,便于基层HFRS早期诊断。
5.2.5 PCR技术在HFRS诊断上应用:国内外学者应用反转录聚合链式反应(RT-PCR)检查早期HFRS患者血清中的HTV特异性 rNA,7日内患者的阳性率可达100%,并且可以应用PCR法对HFRS患者的感染病毒进行分型。PCR是一种简便、快速、特异、敏感的诊断方法,可在基层单位推广使用。
6 临床治疗方面[16-18]
6.1 发热期的治疗
6.1.1 诸多研究证实:抗病毒疗法仍是HFRS治疗的基本方法,其应用原则为早期、足量、联合、长程。应用的主要药物为病毒唑与干扰素。
6.1.2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因损伤机体免疫功能,不利于病毒的清除而要求禁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也应慎重。
6.1.3发热期补充钙剂,可以减少细胞骨架的改变,从而减轻小血管及毛细血管的损伤。
6.1.4西米替丁的应用:由于西米替丁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和减少HFRS患者后期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等多种作用,有人建议使用。
6.1.5早期应用体内某些细胞体液因子的特异性拮抗剂,如心得安,卡托普利和异搏定等.
6.2 难治性休克的治疗
6.2.1 HFRS患者的低血压休克不同于其它类型的休克,其毛细血管通过透性增加致血浆严重外渗引起血容量不足为主要原因,因此早期、足量补充胶体液对于防治难治性休克有作用。
6.2.2 HFRS的主要病理改变为毛细血管及小血管的损伤,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调整血管紧张度增加血管阻力,减少补液量,使血压尽快稳定。有人建议血管活性药可小剂量较早使用。
6.2.3 基于β-内啡呔在休克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本人应用纳洛酮合用糖皮质激素来治疗难治性休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6.3 急性肾衰的治疗
6.3.1积极应用扩张肾血管的药物及促使肾血管扩张的物理疗法。
6.3.2“导泻三步曲”的使用:先用胃复安或氯丙嗪止吐,10-15分钟后口服甘露醇,提高肠腔内渗透压,再半小时之后肌注新斯的明以促进肠蠕动,增强导泻效果。
6.3.3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性肾衰的有效办法,但应特别重视强调早期、充分透析、没有血透条件的地方要采取用尽可能减轻路途颠坡的方式转院治疗。为了防止血透后发生腔道大出血,应用肝素透析后可静推鱼精蛋白拮抗
下一篇:人宫颈癌Ca Ski细胞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