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IGFs)从发现到现在已经有40多年了。其中的IGF-Ⅰ最早曾被称为硫化因子,后来又称之为生长介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参与体内几乎每个器官的生长和功能。
一、IGFs基础生化和生理作用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有三种肽类激素(或生长因子):胰岛素(Ins)、IGF-Ⅰ、IGF-Ⅱ。人类IGF-Ⅰ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IGF-Ⅱ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人体内许多组织可以合成、分泌IGFs,但循环中的IGFs则主要是由肝脏分泌的。IGF-Ⅰ是70个氨基酸的单链多肽,分子量7649,和胰岛素原有50%的序列相同。但和胰岛素不同的是,它在循环中仍保留相应于胰岛素C肽的那部分,并有一延长的羧基端。胰岛素的半衰期是几分钟,循环中的浓度在pmol水平;IGF-Ⅰ在循环中的浓度在nmol水平(人约为25nmol/L)。IGF-Ⅱ和IGF-Ⅰ有70%的序列相同,人血清中的浓度更高(约100nmol/L)。血中IGFs只有1%左右是游离的,其余都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IGFBP)结合,这种蛋白调节IGFs作用的发挥。在人脑、血小板、子宫、胎儿和牛奶中还存在一种短链IGF-Ⅰ,它的N端较正常IGF-Ⅰ少3个氨基酸,这样它和IGFBP的结合力降低,其生物学活性比正常IGF-Ⅰ要大。
IGFs通过IGF受体起作用。IGF受体有3种:IGF-Ⅰ受体、IGF-Ⅱ受体和IGF/Ins杂合受体。IGF-Ⅰ受体基因位于15号染色体,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结构和胰岛素受体的结构相似:是由2个α亚基(706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约140000)和2个β亚基(626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约95000)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四亚基结构。α亚基位于细胞外,是配体结合部位,对IGF-Ⅰ的亲和力较高(Kd 0.2~1.0nmol/L),对IGF-Ⅱ的亲和力要低2~15倍,对胰岛素的亲和力则要低100~1000倍。β亚基包括两部分:跨膜部分和细胞内部分;细胞内部分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当受体和配体结合后,该部分结合并激活胰岛素受体底物-Ⅰ(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Ⅰ IRS-Ⅰ),IRS-Ⅰ再和细胞内其它传递信息的物质作用,从而产生生物学效应。IGF-Ⅱ受体(也是6-磷酸甘露糖的受体)和IGF-Ⅰ受体不同,它是单条肽链结构,且无内在的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IGF-Ⅱ受体对IGF-Ⅱ的亲和力很高(Kd 0.017~0.7 nmol/L),对IGF-Ⅰ的亲和力要低500倍,几乎不结合胰岛素。它介导IGF-Ⅱ的摄取和降解,至于是否具有信息传导作用,目前还不清楚。IGF/Ins杂合受体,能和胰岛素及IGF-Ⅰ结合,对IGF-Ⅰ的亲和力和IGF-Ⅰ受体相似,对胰岛素的亲和力则要低15~50倍,它在体内到底有何作用仍不清楚。两种IGFs大多和IGF-Ⅰ受体结合,在浓度较高时,胰岛素和IGFs在各自受体间有交互作用。激活胰岛素受体和IGF-Ⅰ受体在细胞内引起相似的初始反应。然而,胰岛素主要调节代谢而IGFs主要调节生长和分化,这些激素在细胞内引起生物效应的最后通路仍不清楚。
本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成功地克隆了IGFBP1-6并弄清了它们的氨基酸序列,它们有35%的序列是相同的〔1〕。最近又发现了至少四种IGFBP(IGFBP7-10),它们和IGF的亲和力较前几种IGFBP要低。IGFBP主要作用有:(1)调节IGFs的作用;(2)在特定的细胞基质中储存IGFs;(3)不依赖IGF而发挥作用〔1〕。IGFBP主要在肝脏合成,只和IGFs结合,而不和胰岛素结合。IGFBP中,IGFBP-3结合血清中75%~80%的IGFs。
某些IGFBP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亲和力要比IGF受体更强,因而可阻止IGFs的作用。磷酸化蛋白水解酶能降低IGFBP对IGFs的亲和力,增加游离IGFs浓度,这样IGFs和IGF-Ⅰ受体结合也随之增加,其生物学作用便也增加。
IGFs是胚胎发育中必须的。它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比生长激素还重要。在两细胞阶段就能检测到IGF-Ⅱ及其受体。它是着床 前的最重要的生长因子。生长激素或生长激素受体基因突变时,胚胎发育仅稍微迟缓,而IGF-Ⅰ基因突变的小鼠胚胎发育严重滞后。1996年,Woods等〔2〕报道了一例IGF-Ⅰ基因缺失的纯合子男孩,胚胎发育严重滞后,出生体重1.4Kg(比正常均值低5.4s),身长37.8 cm(比正常均值低3.9s)。出生后IGF-Ⅰ对调节生长有重要作用,而IGF-Ⅱ的生理作用还不清楚。
GH/IGF-Ⅰ轴正常时:生长激素通过肝脏生长激素受体促进肝脏IGF-Ⅰ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IGF-Ⅰ的合成和释放;IGF-Ⅰ反馈抑制垂体生长激素的释放。血清IGF-Ⅰ的浓度和血清生长激素水平在24小时内大致平行。肝脏如何调节IGF-Ⅱ的合成仍不清楚。IGF-Ⅰ能促进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并可抑制细胞凋亡;介导生长激素的大部分作用;促进生长和合成代谢;并且有降低血糖、调节免疫等作用。
器官、组织局部也可产生IGFs。它们通过自分泌、旁分泌的方式发挥作用。这种局部的IGFs在肾脏、骨胳和神经等器官、系统有着重要作用。在肾脏,IGF-Ⅰ扩张微阻力血管、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肾小管钠、磷的吸收。动物试验发现:IGF-Ⅰ在慢性肾衰可延缓肾衰进展;在急性肾衰,能加速肾功能的恢复〔3〕。
局部IGFs仅部分地受生长激素调节。骨中IGF-Ⅰ的产生受GH、甲状旁腺素(PTH)和性激素调节。而在生殖系统,性激素是局部IGF-Ⅰ生成的主要调节因子。
二、病理状态下IGF系统的改变
1.IGF-Ⅰ:多种因素如年龄、性别、营养状态和生长激素的释放都影响血清IGF-Ⅰ浓度。出生时,其浓度是低的,在儿童和青春期逐渐增长,20岁以后开始下降。这些变化和GH的释放是平行的:GH不足时,血清IGF-Ⅰ浓度降低,而GH分泌过多时,IGF-Ⅰ浓度增高。尽管肢端肥大症的临床特征和血清IGF-Ⅰ浓度并非紧密相关,但测定血清IGF-Ⅰ在诊断GH不足和肢端肥大症仍是有用的。
营养状态影响IGF-Ⅰ浓度,它是循环和组织IGFs系统的重要调节因子〔4〕。空腹和营养不良时,尽管生长激素正常或升高,但血清IGF-Ⅰ水平降低,肝脏、肠道等组织IGF-Ⅰ mRNA及IGF-Ⅰ水平降低。这是由GH抵抗、IGF-Ⅰ基因转录和翻译缺陷及mRNA不稳定等引起的。进食和营养状态的改善能恢复IGF-Ⅰ水平。营养状态影响生长激素和IGF-Ⅰ的治疗作用。在其它状态,如严重创伤和败血症时,也有GH抵抗,此时血清IGF-Ⅰ浓度也降低。
在1型、2型糖尿病,GH/IGF-Ⅰ轴是异常的,GH增高、IGF-Ⅰ降低〔5〕。在1型糖尿病,肝脏对GH抵抗,肝脏IGF-Ⅰ产生减少;而同时IGFBP-Ⅰ生成增多,IGFBP-Ⅰ能结合并抑制IGF-Ⅰ发挥作用。这样IGF-Ⅰ作用降低反馈性地引起了生长激素增高。GH释放增多会通过拮抗外周组织胰岛素的作用而加重高血糖。同时IGF-Ⅰ作用降低也导致了幼年或青少年起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生长发育迟缓。在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也同样存在GH的高释放,拮抗外周组织胰岛素的作用。在任何一种糖尿病,给予IGF-Ⅰ都可以改善血糖控制,并通过降低血清GH来改善胰岛素抵抗。此外,在2型糖尿病病人,IGF-Ⅰ能减少胰岛素的分泌,防止高胰岛素血症,从而提高胰岛素受体的表达。
IGF-Ⅰ是调节骨细胞功能和代谢的重要因子,如:它能减少骨胶原退化、增加骨质沉积,促进成骨细胞分化、成熟及补充〔6〕。IGF-Ⅰ可能介导PTH的作用。骨质疏松的病人,血清IGF-Ⅰ水平降低,IGF-Ⅰ水平和骨密度相关〔6〕。最近有研究发现1型糖尿病患者的骨质减少可能和IGFs系统异常有关〔7〕。
2.IGF-Ⅱ〔8〕:一些非胰岛细胞肿瘤分泌:“大IGF-Ⅱ”,而引起低血糖。这些肿瘤分泌的是IGF-Ⅱ前体,分子量较IGF-Ⅱ大。它抑制生长激素的释放;同时,受GH调节的IGFBP-3和酸不稳定性蛋白亚单位(acid labile subunit, ALS)减少,IGF-IGFBP3-ALS减少(这种复合体可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