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地:通过对比自制蜂蜜丁胺卡那霉素和一般治疗感染伤口的治疗效果比较,寻求一种简便、快速、易行,经济实用,临床治疗感染伤口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9月我院普外科感染伤口164例,基本条件相当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82例,治疗组在一般程序处理伤口的基础上加用丁胺卡那霉素及自制蜂蜜,对照组按一般程序处理伤口。结果:换药次数,愈合时间及治疗效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感染性伤口用自制蜂蜜及丁胺卡那霉素治疗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自制蜂蜜治疗组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证实自制蜂蜜用于感染伤口治疗明显优于一般治疗方法,。
关键词:自制蜂蜜;丁胺卡那霉素;感染伤口;作用机理
感染性伤口指延迟处理的开放性创伤、脓肿切开、手术、切口感染深度压疮、有渗出液、脓液、坏死组织、其周围常有红肿。现代湿性敷料在伤口中起重要作用,但使用过程中价格昂贵,有些患者可能过敏。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实用自制蜂蜜丁胺卡那霉素治疗感染伤口,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9月我院外科感染伤口104例患者。剔除标准,伤口未愈中途要求退出者。本次入选164例患者,98例,女66例,年龄10-68岁,平均39例,伤口面积(2.4cm×3.2cm-19.0cm×8.2cm)部位:四肢65例,胸腹56例,背部20其他部位23例。
伤口类型:外伤感染42例(烧伤10例、切割伤6例、撕裂伤8例、刺伤8例、咬伤4例、其他难愈伤口2例),手术切口 48 例(阑尾切除术后 20 例、肛周脓肿 16 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后 4例、肠切除肠吻合术后 3 例、胆切除术后 4例、脾切除术后1例),创伤性伤口 34 例(皆为Ⅱ类创面),Ⅲ ~ Ⅳ期,压疮12 例(均为院外带入),脓肿28例。均符合感染性伤口的诊断标准,按创伤程度、切口感染、压疮、年龄、均衡原则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2例,两组性别、年龄、营养状况、伤口分类、感染及创伤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方法
1.2.1 分组
初诊时通过询问病史、伤口局部评估及诊断性检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院前处置及伤口的局部情况。经过全面评估,所有入选患者均伤口局部都曾使用抗菌药物,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按评估结果及基本条件相当的原则分为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82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2创伤伤口处理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1)无菌注射器冲洗伤口,以碘伏消毒周围皮肤,生理盐水及 3% 过氧化氢向外冲洗,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及分泌物,直至暴露出正常组织。②手术感染切口处理:伤口周围用 0.5% 碘伏消毒,拆开部分缝线,扩大伤口,彻底引流,伤口内用过氧化氢、甲硝唑和生理盐水清洗,彻底清除坏死组织。③深度压疮创面处理:用 0.5% 碘伏消毒创面周围,伤口用 3% 过氧化氢、稀释碘伏和生理盐水冲洗,对颜色暗红、不新鲜、高低不平创面将表面肉芽组织剪除,使之出血,暴露出新鲜肉芽;如创面结痂,痂下积脓,有坏死组织则用无菌剪刀清除痂皮及坏死组织,暴露出正常组织。每次换药均要进行以上消毒清创步骤,直至伤口无坏死组织及炎性渗出物。
1.2.3自制蜂蜜制作:
蜂蜜的制作过程:首先选择质量较好的原料蜜。对原料蜜的色泽、气味、水分含量、蜜种和采集时间的长短及含农药残毒等进行评估筛选;原料蜜融化,通过加热以防止发酵和破坏结晶核,延缓蜂蜜结晶。加热温度为60~65℃,时间30分钟,加热时搅拌使蜂蜜受热均匀并加快融化;过滤 将加热后的蜂蜜温度保持在40℃,使蜂蜜为最佳流动状态,以便能顺利通过多道过滤,去除杂质和少量的较大粒晶体。在密封装置中进行加压过滤,以缩短加热时间,减少风味损失;真空浓缩 选合适的真空浓缩设备,在真空度720mm汞柱、温度40~50℃条件下使蜂蜜浓缩,对蜂蜜的色、香、味影响可以降低到最小程度。在浓缩时,应特别注意蜂蜜受热后芳香族挥发性物质的回收。设置香味回收装置,将挥发性物质回收再溶入成品蜜中,保持蜂蜜特有的气味;冷却,将浓缩后的蜂蜜尽快降低温度,以避免较长时间保持在高温下存放而降低蜂蜜品质,同时为分装做好准备。为了加快冷却,最好能强制循环和搅拌冷却,以使产品保持良好的外观和内在质量。包装,可直接将成品蜜灌入清洗干净并严格灭菌的玻璃瓶内;贮存 贮存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保持干燥通风,防止与有异味物品一同存放。
1.2.4治疗组加用自制蜂蜜及丁胺卡那霉素用于伤口处理方法
治疗组伤口彻底清创后,创腔内用5ml注射器视伤口大小先注入0.2-0.4g丁胺卡那霉素,将自制蜂蜜紧贴伤口创腔用无菌小勺倒入,并放置引流条,外用无菌敷料两次覆盖。1次/d,7~10 d后待伤口停止渗出,坏死组织清除彻底,视伤口深度、范围,改为2~3 d换药1次。每次换药时评估伤口疗效。对有黑痂及坏死组织的伤口,先用足量自制蜂蜜涂敷伤口,如果伤口深,自制蜂蜜的量适当增加,放置引流条后外用无菌敷料覆盖,1次/d,待黑痂浮起、腐肉溶解,去除黑痂和腐肉后,再用自制蜂蜜敷料局部治疗(操作方法同上),伤口感染控制后即无红肿、渗出后只用自制蜂蜜换药。
1.3 疗效评价
记录每例患者每日换药次数(指从开始处理创面至伤口愈合期间的次数统计)、伤口愈合时间、治疗效果,7 天为1 个疗程,连续使用2 个疗程后进行评价。疗效判断标准[1] 痊愈:伤口表面上皮组织生长良好;显效:分泌物明显减少,肉芽组织生长良好,伤口直径较换药前缩小 1.0 cm 以上;好转:分泌物稍减少,伤口直径较换药前缩小 0.5 cm以上;无效:伤口仍苍白、水肿、分泌物多,无肉芽组织生长。总有效率 =(痊愈例数 + 显效例数 + 好转例数)/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 13.0 软件进行统计描述,数据采用 t 检验、卡方检验,检验水准 α =0.01或 α =0.05。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组治疗7~10 d后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全部为阴性,感染伤口治愈率为100.0%,对照组常规治疗7~10 d后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15例为阴性,感染伤口治愈率为37.5%,两组染伤口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比较(见表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2。
3 讨 论
3.1感染伤口的愈合机制
感染伤口致病菌主要有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感染控制后伤口通过结缔组织修复、伤口收缩以及上皮再生而达到愈合。而伤口感染导致细菌毒素溶解蛋白质和胶原纤维,引起出血和血栓形成,影响伤口愈合;同时感染引起合成激素减少,分解激素增加,导致高代谢状态和脓毒症,使伤口愈合更加困难。引起术后伤口感染的原因主要是年龄偏高或偏低,有糖尿病类原发病,对医护行为的依从性差,疾病严重,手术时间长,术前术后抗感染处理不到位,手术中操作手法偏差等;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甚至滥用,使条件性致病菌耐药菌株所引起的感染性伤口难以控制[2],致使伤口延迟愈合。因此,消除感染病因和毒性物质,制止病菌生长,增强人体抗感染能力以及促进组织修复。因从全身治疗和局部处理两个方面着手,全身治疗应用抗菌素控制感染引起的全身症状,感染较重的伤口应该在应用抗菌素的基础上加局部伤口处理,而较轻或局限在伤口感染尽需局部治疗即可痊愈。保护感染伤口部位,避免受压,适当限制活动或加以固定,以免感染范围扩大;改善病人的全身状态,增强机体抵抗力尤显重要,局部用药方法很多,而自制蜂蜜加丁胺卡那霉素在感染伤口局部应用中疗效比较显著。
3.2蜂蜜在感染伤口愈合中的作用
蜂蜜具有扶正、祛邪、解毒等调节作用。《本草纲目》称曰:自制蜂蜜“其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平和,故能解毒,柔儿润泽,故能润燥,缓可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和可以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现代研究证实,自制蜂蜜含多种酪、维生素、氮基酸、酶和矿物质,对机体及创面代谢有利,能加速组织修复;自制蜂蜜还有杀菌、吸湿、止痛和构成粘胶屏障等作用.蜂蜜用于治疗感染性伤口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目前伤口耐药菌株发生率骤增,使临床对蜂蜜治疗感染伤口的古老方法进行重新评价。随着临床对自制蜂蜜试验研究的深入,蜂蜜已用于多种伤口的临床治疗,蜂蜜不仅使伤口局部炎症减轻和改善伤口环境,而且无创地清除坏死组织和伤口污物。现将蜂蜜在感染伤性口修复中的作用机制归纳总结[3]:(1)蜂蜜所含高糖的渗透性作用:其使细菌脱水死亡而具有抗菌性。同时观察制蜂蜜的高渗性作用还可以从伤口中吸收脓液而起清创作用0;常温下蜂蜜的高黏稠度在伤口表面形成一层黏性屏障,避免液体流失和预防细菌入侵。因此蜂蜜的高渗性和黏胶纤维性,有助于清除慢性感染伤口创面的坏死组织和伤口处的污物。(2)蜂蜜的酸性有抑菌作用:天然蜂蜜的pH值为3.2~4.5,而引起伤口感染的大多数病原菌生长最适宜pH值为7.2~7.4,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最适宜pH值为7.0~7.5,因此低浓度蜂蜜有抑菌作用,高浓度自制蜂蜜有杀菌作用,蜂蜜还能刺激患者周围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和吞嗜细胞活性,从而激活人体对感染的免疫反应。(3)蜂蜜中的过氧化氢:有利于抗菌和清洁伤口,对组织无不良反应,还为伤口组织提供赖以生存的葡萄糖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4)蜂蜜使用中应注意:选用未加工的新鲜蜂蜜,需经蒸熟消毒后使用;使用前告知患者可能有短暂的轻度刺痛;伤口深大、渗液多需用足量蜂蜜涂敷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