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组研究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1月期间,入住该院接受治疗的64例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患者,年龄在20~39岁之间不等,中位年龄(27.41±2.03)岁;出血量最多1500mL,最少500mL,平均(950.10±50.15)mL;其中24例患者自然分娩,40例患者行剖宫产分娩;初产妇26例,经产妇38例;其中37例患者因分娩是过度紧张导致难产或产程时间延长,10例患者合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5例患者胎盘剥落,1例患者双胎妊娠致子宫膨胀。根据患者治疗期间所接受的不同护理方案,将64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2例,观察组患者32例,经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产次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临床治疗经严格的临床检查证实患者为宫缩乏力型产后出血以后,立刻对患者进行子宫按摩,并同时配合使用相应的促进宫缩药物治疗,加强对患者的病情护理。依据患者的实际临床症状、出血量等,采用纱布填塞法、压迫法等止血,必要时行子宫切除手术治疗。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护理干预:
①分娩前护理:做好对患者的临床筛查,检查患者是否为多胎或双胎,是否存在巨大儿、妊高症、羊水过多等情况,产前熟悉患者的病史,对高危产妇进行严密监护,及时对其进行体力补充、心理护理、控制或预防血压等;加强产前的健康教育,使产妇了解分娩过程以及分娩后哺乳相关知识,纠正患者对分娩等的错误认识,使患者了解畏惧、紧张等负面情绪会引起患者的一系列生理反应,导致延长产程、痛阈降低和宫缩乏力等;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帮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绪,使之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产前让孕妇接触、熟悉分娩环境和医务人员,尽量减少患者因陌生而产生恐惧感;保证产房的环境清洁、安静,避免闲人窃窃私语,避免产妇误解引发不良后果,注意产妇分娩时的情绪变化,注意患者是否有身体不适。
②分娩护理:产妇分娩过程中,护士应注意观察产妇的产程,并且做到正确使用产程图,在第一产程中严格观察产妇的身体状况,及时为产妇补充糖分、水分等,以防止产妇过渡劳累。定时检查产妇的宫口扩张程度、羊水量和羊水颜色等。保证患者心理状态良好,必要时给予适量的镇静药物。第二产程告知产妇及时正确运用腹压,胎儿肩部免出后,对有宫缩乏力症状的患者行缩宫素注射,并做好抢救准备。第三产程估计患者的产后出血量,监测患者是否存在出血征兆。且在胎盘娩出后连续2h观察产妇临床症状。
③分娩后护理:产妇分娩后密切观察期临床体征,加强对患者脉搏、血压等生命指标的监测和记录,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肤色等变化,正确估计产妇的阴道出血量。及时查明子宫出血量>200mL的原因并上报医生;及时对子宫出血患者行子宫按摩,经受按摩患者子宫底促进患者子宫壁的血窦闭合,并做好输血、吸氧等急救准备;强化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分娩结束后及时抚慰患者,解释患者病情,稳定情绪,减轻紧张、焦虑的心理,鼓励患者饮水、进食,提高体力、补充能量。
1.3观察指标
加强对患者的临床观察,注意患者的皮肤色泽变化、表情变化,监测血压、脉搏、心电等生命指标,记录患者出血量。
1.4评价标准
采用院方的满意度测评量表评估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评分≥90;基本满意:70≤评分≤89分;不满意:评分<7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
1.5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x±s)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估结果对照(n=64)组别例数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观察组322010293.75对照组321115681.25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3讨论产后子宫出血发病危急,对患者和围产儿的生命安全具有较大威胁,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临床筛查能够尽早发现患者病情,并给予及时的干预和处理。患者对分娩知识的了解程度及其心理变化对临床干预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加强对患者分娩知识的宣教和心理护理能够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态度和心理状况接受治疗和护理,术后子宫按摩可以加强血窦闭合,减轻出血现象,降低子宫切除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