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制度理论的企业部门组织结构研究(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2

        (三)制度的层次
        对组织结构演变过程的研究,也是鼓励跨层次进行的。由于制度的各个层次都是完整地包含了构成制度要素的整体,所以可以在情境相似的情况下,将组织层面的制度理论结论用于组织内部子系统层次。尽管每项研究难以涉及每一层次,但是进行分析时应该考虑到这一点,并将研究构建在多个不同层次上,以尽量包括关键的活动者以及涉及制度维持和演变的结构(Scott,2001)。
        制度理论认为,制度存在于社会(societal)、组织场域(organizational field)、组织群体(organization population)、组织(organization)、组织内子系统(Organization subsystem)等不同层次,并从这些不同层进行分析,认为不同层次之间的制度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上一层次的制度为下一层次制度提供了背景,约束着下一层次上活动者的活动和结构,而下一层次的活动者也以种种方式影响着上一层次的制度,塑造它的生存背景。研究组织内部子系统层面问题的时候,不仅要知道本身所在层次的制度情况即企业内部制度情境,也要知道组织层次的制度情况即企业外部制度情境。
        (四)制度情境的三大支柱
        制度理论是研究企业内子系统演变的一种有效的手段。企业内部的子系统也就是部门,其结构的选择也是来自于它所处的制度情境的压力。它们也会受到它们所处制度情境的三大支柱(规制、规范、文化-认知)的压力,从而做出它们的决策。制度理论认为制度由规制(regulative)、规范(normative)以及文化认知(culture-cognitive)要素构成,并与活动和资源相联系,为社会生活提供稳定性和规则;规制性要素、规范性要素以及认知性要素并称为制度的三个支柱(Scott,2001)。
        根据制度理论,任何组织及组织的子系统都会受到此三大支柱的影响,在其所在的制度情境中做出一系列的行为选择。但对于组织内子系统来说,由于其面临的制度情境层次与组织面临的层次不同,所以它所面对的三大支柱的含义与组织是不同的,组织内子系统时三大支柱的内涵如下:规制性支柱主要以组织或者企业的规章制度以及条文的形式出现,它们以组织权力授权的强迫或威胁引导着子系统活动,子系统出于自己的利益遵守这些规章制度,不愿因为违背而遭受到处罚;规范性支柱一般以经验法则、标准操作程序、岗位职责、部门职责等形式出现,这些制度引导组织活动和信仰的能力大部分来源于责任感和专业化;文化-认知性支柱指的是子系统内部共享的价值观、信仰和认知框架的集合体,通常以部门文化、沟通风格等形式出现,它可以为组织成员提供模式化的思想、感受和反应,从而引导其制定决策和进行其他行为。
        由文献可以得出,部门作为企业内部一种重要的子系统,不仅仅是自成体系的,更是受到了企业层次和更具体的层次方面的制度因素影响。部门所面临的制度情境,其参与者有与其相关(有的时候是直接利益挂钩的)部门(如内部供应链的上下游部门、同公司的不同产品线中的相似部门等)、支持性部门(如人力、财务等)、监督性部门(如高层管理者、董事会等)等“点”组成,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制度的“线”,而他们之间的协同作用、互相交流形成的整体效应,形成了制度的“面”。同时,部门内部可能会有多个团队或个人,这些团队和个人的制度层次因素,是反映在部门制度层面上的。
       
        企业部门组织结构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的是制度与组织内部部门结构之间的相关关系,但在企业之中,它们之间战略与流程的作用机制是不可忽视的。制度、战略、流程与组织结构可以看成是企业中从抽象到具体的四种表示组织内子系统与其相关部门的关系、与环境的关系的存在形式,其中制度以点-线-面的方式,表述的是组织内部子系统与相关系统之间的关系和协同作用;战略是从目标出发,通过影响资源分配,整合协调各个子系统之间的职责;流程是从具体的环节来界定各个子系统的职能和责任;而组织结构则以一种沉淀下来的、可以用符号来表示的形式来确定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笔者基于之前的文献,提出了一个研究组织内部子系统的结构选择如何受到其制度情境影响的模型(如表1所示)。表1以企业这种组织为例,描述了部门组织结构是如何形成的,部门可以看作组织内子系统。企业所在的制度情境,也就是企业集群层次的制度影响到企业的战略制定,为了追求合法性的最大化,也就是在企业集群中获取资源的合理性,企业会制定一个合法性最大化的战略,同时形成一个以追求合法性为目标的价值观。
        企业明确了战略目标之后,就可以根据达到这一战略目标的路径,明确一系列的业务优先事项,并明确可以实现这些详细事项目标的核心过程。例如施乐公司,是否完成他们的“质量领先战略”——以优异的质量成为市场领先者,是要以达到顾客满意、员工激励和满意、市场份额和资产回报这四个方面重要指标的优秀为必要前提的。与此“四大要事”相对应的是四个核心过程:投放市场的时间、供应链整合、营销到收款和顾客服务,由此战略的实施被分解到了流程。再以施乐为例,施乐从流程切入,将“质量领先战略”转化成了实际的、易操作的流程目标,这一切的工作都是建立在施乐从1984年到1990年间对公司内部所有流程的界定、调查的基础上的。明确了流程目标,接下来是明确流程中的团队、个人的目标和关键的少数行动,这些个人的目标的分解是建立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的。职能相似的团队、个人以不同的方式(直线职能、矩阵或者网络)形成了部门,而流程就决定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相关关系。哪些部门是本部门的“供应商”(上游环节部门),那些部门是本部门的“顾客”(下游环节部门),哪些部门是支持者(支持性部门),哪些是资源投资者(高层战略管理部门),哪些是监督者(监督、审计部门),这些部门之间的关系、信息沟通和相互作用都将在战略和流程的指引下一一明确,加上公司的价值观等因素,由此形成了部门层面的一个制度情境。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