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发展;中国特色;循环经济。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加剧,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其他发达国家对于如何发展循环经济已有较为成功的经验。而我们应根据中国国情和各地实际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战略思想。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121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22号等一系列文件,“十一五”规划也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列为基本方略。}】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与深谋远虑而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新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紧迫性、指导性和重大的战略意义。
1.循环经济的含义和准则
据专家考证,“循环经济”(recycle economy)这一概念,是由美国人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20世纪80年代,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被人们逐渐接受,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开始推行循环经济的模式。20世纪90年代,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纳,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把发展循环经济和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式。进入21世纪以后,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一大趋势,国际社会要求以友善于环境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物质不断循环利用为基础、以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指在社会经济活动的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和废弃物产生的全过程中,把资源节约、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和绿色化,进而形成资源利用良性循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平衡的经济。
循环经济要求在社会经济活动在各个领域倡导新的行为规范,其基本原则为“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即3R原则,每一原则对发展循环经济都是必不可少的。
减量化原则。这一原则针对的是输入端,目标是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进程中的资源流量,用较少的资源达到既定的生产或消费目的,在经济活动的源头节约资源并减少废弃物与污染物的排放。
再使用原则。这一原则针对的是使用过程,目标是提高产品和包装品的利用效率,延长产品和包装品的时间强度,尽可能多次和以多种方式使用物品,防止物品过早地成为废品和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