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BOT模式在西部基础设施领域应用的探析(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4

  长期以来西部交通、电力、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的落后和不足,已成为制约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据有关研究表明,GDP要增长1%,基础设施必须至少增长1%作保证,并适度超前。在中国,由于投资方向和财政制度的变化,中央政府对基础设施领域直接投资在逐渐下降,而地方政府将更多依靠自身的财政能力来承担发展基础设施的重任。为了满足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资金需求,地方政府不得不在公共财政范围外寻找新的建设资金来源。因此,私人部门在基础设施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BOT方式为地方政府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BOT方式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加快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发展。基础设施的加快发展,一靠地方财政的投入,二靠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的进入。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2005年西部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33万亿元,仅占全国的18.5%。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数额小,增长缓慢,外商直接投资在全国所占比重低,且近年有所下降。截至2005年底,西部地区合同利用外资金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分别为678.90亿美元、277.58亿美元,占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量的比重分别为5.28%和4.46%。这就要求西部地区在资金需求巨大的基础设施领域发展必须拓宽思路,寻求更灵活、更有效的筹资方式,BOT方式及其衍生方式所具有的不同优点和灵活性可以较好满足这种需要。
  2.促进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国目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着重投入、重建设、轻视管理的严重问题。据世界银行估算,由于我国的基础设施领域由于技术落后,低效率及管理不当所造成的损失大约占GDP的1%,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这一方面给国家带来了沉重负担和极大浪费;另一方面造成营运效率低下、人浮于事、机构臃肿、服务质量差的官僚主义现象。这种状况的改善,一要深化改革,二要扩大开放。采用BOT方式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办法,有利于提高基础设施项目的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推动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技术和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需求。
  3.促进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制度改革,改善和优化投资结构。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通常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惟一投资主体,承受巨大的财政压力。而政府财政能力有限,投资不足,又限制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而通过BOT的不同方式,不仅弥补的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的缺点,而且引进竞争机制,有利于加快制度创新,打破目前存在的单一投资体制下形成的行业和部门垄断局面。

  三、对西部地区应用BOT模式的建议
  BOT方式虽然具有诸多的优点,并且在中国有不少成功运作的范例,但是要在西部地区推广运用这种融资方式,还面临着诸多实际障碍,如西部观念落后,相关专业人才缺乏,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运作BOT项目,政府相关部门不积极等。如不着手解决这些障碍,BOT方式就不能在西部基础设施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
  1.提高认识,改变观念。BOT模式在我国还属于新生事物,是一种全新的融资模式,对它的认识还需要一个认识、熟悉、实践、探索和提高的过程。人们思想观念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中运用BOT还存有疑虑。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