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4
者既缺乏技术又缺乏知识的条件下,通过增加常规资本,也能够获取某些增长,但是,增长率则肯定是十分有限的。离开大量的人力投资,要取得现代农业的成果和达到现代工业的富足程度是完全不可能的”[8]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提升比较优势的便捷路径是引入国外技术、管理、品牌等先进生产要素,使之利用国内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资源,实现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和资源与引进的国外先进生产要素结合便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比较优势。从这一意义上说,吸引国外著名公司来华建立生产具有较高国际竞争力的产品的企业是利用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并使之成为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这种竞争优势是先进生产要素与资源优势的结合,由此形成的竞争优势是明显的。这就提出了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密集程度的选择问题。 
    
   在一个劳动力充裕的大国,是引进国外资金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产业来利用本国的劳动力,这是一种选择。前者考虑的是就业岗位,后者关心的是劳动的附加价值。在这里要指出生产加工贸易品出口的意义,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加工贸易品即对进口的中间品和组装件加工组装后出口的。其中的技术是国外提供的,我国企业附加的只是劳动价值。因此严格地说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但它是国外先进要素利益国内资源禀赋资源的一种形式。同时也可以成为由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的途径。一方面加工贸易本身就包含了学习过程,通过学习寻求替代途径;另一方面通过进口技术实现进口替代,逐步扩大附加价值部分。 
    
   引入国外先进生产要素还涉及自身产业结构的吸引力。进入要素的先进性与产业的技术密集度相关。技术密集程度低的产业结构不可能吸引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生产要素(特别是技术和人才)。就象国内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在强调自己的比较优势的同时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吸引高科技人才,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原因是对高科技人才的吸引力并不完全在于物质待遇,更为重要的是其产业结构能否提供高科技人才的用武之地。因此,国外先进生产要素的进入本身要以产业升级为前提。 
    
   全球化意味着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转向国内。外国资本进入意味着一国独有的劳动资源、自然资源可以被进入的外国资本所利用。这样,所谓的国际竞争也不完全是过去意义的民族产品的竞争,可能是中国制造的外国品牌的产品与外国制造的外国品牌的竞争。在国内市场上也可能出现都是利用国内资源的外国品牌之间的竞争。在国内市场上出现进入的跨国公司之间激烈的竞争,产生的积极效应可能是各自都要带进最先进的技术,技术外溢的结果是提升本国的比较优势。 
    
   突出低成本优势决不意味着片面降低劳动成本。这涉及对劳动和资源的价值评价。长期以来,我们说明自己的比较优势的一个主要理由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和劳动成本低,劳动成本低主要是就工资成本而言的。从国际竞争的现实来分析,这些理由是不充分的。首先,劳动是不均质的。在现代经济中,对劳动价值的评估已不是其数量,而是要看其含有的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不具有竞争优势。具有较高人力资本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才有更强的竞争力。波特曾经以日本为例说明基于低工资的低成本战略的竞争劣势。依靠低工资只能获得低素质的劳动力,因而不可能创造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因此创造竞争优势的途径是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人力资本投入和技术投入,提高其技术密集度,使其由简单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智力劳动密集型。以较高的报酬吸引更高的人力资本,可能是创建世界工厂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安妮.克鲁格:《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与就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钱纳里:《结构变化与发展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天下远见出版公司1996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