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德国经济发展的几个因素(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4
而且在于银行直接参与了企业的管理和运作,提高了企业的效率。

    为了确保在市场的风险中渡过难关,各家银行都必须拥有一大笔资金。但德国银行的资金大部分都用于了投资,所以它们的存款大部分也来源于它们投资的企业。由于越来越多的资本流入了工业,在1850年左右就已经出现了一大批私人银行,而这些银行也由于德国工业的发展而迅速地发展起来。由于这一特点,德国银行一开始就与英美银行不同,它不是作为商业信贷的借贷机构而建立,而是作为对工业提供资金的投资机构而发展起来的。按德国学者的看法,德国银行在1848年以后对工业的投资显示了一种革命的精神,这些私人银行家 在当时是资本市场万能的主人。德国第一家现代银行集团在1848年建立不是一件偶然的事件,这种革命性的工业投资思想十分明显地受到了普鲁东思想的影响,他提出为了工人的利益组织工业银行,而其特点在法国的信贷银行中还可以发现。

由于这种特点,德国在1849年就出现第一家矿业股份公司,由银行与工业界联合起来共同发展工业。在这种活动中,银行并不总是提供一切贷款,很多资金也是由一些个人提供的,但银行把所有这些关系联结到一起,使其在工业的发展中发挥了持久的影响力。随着德国工业的全面发展,银行几乎在每一个新的领域都参与了开发与发展的活动,并在每一项工业的发展前景中成为一个主要的因素。银行的这种权力不仅来自它所持有的这些企业的股票,而且来自于自己顾客的支持。银行凭着其公认的权力和作为保险人的影响力,积极地参与了工业的决策,并委派自己的职员加入公司的董事会。而大量的工业业务由银行职员承担,工业企业也通过银行董事拥有了自己的商业顾客。

像克鲁伯公司和斯森公司这样的大型重工业企业,最初原本是完全独立的,但逐渐地也与银行的关系日益密切,而一些主要的银行也相互竞争着与这一类的大公司建立密切的联系。这种趋势发展到后来,每一家大银行都至少与一个以上的大型重工业集团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而银行与企业的这种联合的趋势加快了银行和企业在各自的领域的集中的趋势,使得德国的垄断财团的规模迅速地超过了老牌的英法等国。银行的合并加速了工业的集中,由于银行的逐步集中,越来越多的银行集中投资于几个有限的产业,或是几个行业,但它们在生产技术上是相互联系的,而这种趋势很自然地有助于垄断集团的形成,其结果是,银行运用其影响力加速了德国的工业组织的规模化和卡特尔的形成。

德国同时迅速成为了一个企业和商业机构联合与合并的中心国家。尽管许多小的公司仍然存在并积极地发展着自己的业务,但由于德国强调发展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加上政府的支持,为新的大公司和卡特尔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环境。1870年时,超大型公司如克鲁伯等已经控制着德国金属、矿产、以及军火和造船等行业。这些行业巨大的资本需求鼓励了德国的投资银行与这些大公司结合以保证自己的利润。一些新发展起来的行业如化工与电气行业,很快就被两到三家企业所控制,其原因就在于它们得到了投资银行的支持。这些大公司如西门子等,不仅在国内发展了若干小的分公司,而且在国外也发展起若干分支,成为国际性的垄断公司,由于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和飞速发展的前景,使得这些垄断集团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市场的需求,甚至能够不顾市场力量的左右而自行地设定某类产品的价格。 实际上,钢铁、煤炭以及一些其他的重要的工业资源和产品,在德国乃至整个世界都被一些著名的卡特尔所控制,其价格不是由市场决定,而是由垄断公司所决定的。这是在工业化发展的第二梯队中生产的一种全新的经济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使得英国古典式的纯粹自由放任的经济发展战略成为了历史的陈迹。

卡特尔是西方普遍存在的一种垄断组织,与英美不同的是,在德国的这些垄断性组织得到了德国政府的支持。在某些行业,卡特尔甚至成为生存的必须方式。1905年,大约有385家卡特尔,而到1907年,它们已经控制着全国50%的钢,74%的煤和70%的纸张市场。 到20世纪以后的时间里,德国内部的卡特尔的趋势在进一步加强。卡特尔的数目从1923-24年间的1500个增加到1930年的2100个;法本公司在1926年以后控制了化学工业;到1926-27年时联合钢铁厂已经重新集合了四家最大的钢铁生产商;并且在1929年德意志银行和贴现会社合并以后,德国的三家银行控制了几乎全部银行系统。1933年德国政府更通过一项法律,要求各公司参加各自所属部门的卡特尔,使德国的资本主义的组织彻底系统化了。 从纯理论的角度讲,或许认为竞争对于提高效率是有益的,但德国的卡特尔式的工业化证明,这种民族国家式的集约化竞争手段是其在国际竞争和经济增长方面最成功的组织方式,因为它能够同时考虑到横向和纵向的合理化措施。

四,政府与教育

学术界传统的观点一般认为,德国有一个干预性很强的政府和一个主动积极的官僚体系,很多文献都强调德国政府在其工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尤其是普鲁士政府在工业化初期阶段所起的积极作用。除了修建道路和运河外,在国家的煤矿和冶金业行业引进了英国的技术,访问英国并欢迎外国的技术人员来德国工作,以及政府主导的投资政策等,应该说在19世纪前期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但实际上,普鲁士政府只作了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发展教育。德国是欧洲第一个引进强制教育制度的国家,其最初的目标是培养恭顺的,敬畏上帝的人,而不是有经济效率的现代人。但有趣的是,由于与强制性的服兵役结合在一起,德国的普通民众被训练成了严守纪律,忠于职守,并能熟练掌握本职技能的人。这种教育与军事的双重训练,使德国人在时机成熟时很快转化为能很好掌握工业化技能、组织性强、效率很高的产业工人。更有趣的是,德国高校强调纯理论的高深学问的研究,在起初只不过被看作是德国人学究气的体现,而在后来的进一步发展中则反被证明为一种“高技术”工业奠定了极为有利的基础,如德国的化学工业和电气工业就是如此。

总的来看,普鲁士的君主历来重视教育,这在最初不排除是为了训练出合格的士兵,但后来的发展却远远超出了这一范围。为了在国家的实力方面迅速地超过西欧的强国,腓特烈大帝大力扶持本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将其视为立国之本,这一行动在德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现代的眼光看,德国的科学的确博大精深,但其本身却是较迟的产物。虽然德国的技术在15世纪已经比欧洲其他国家领先,德意志却因为宗教战争而无法统一,其结果当然是阻碍了德国科技的正常发展,使科学界的人士仅仅局限于关于科学的枯燥的争论,以及关于炼金术的想入非非的推理。

所幸的是,腓特烈大帝独具慧眼地预见了科学在未来国家成长方面的作用,用对待建设军队的态度来建设未来德国的科学。他的首要措施就是从法国大量引进科学技术和科学家,并尽一切力量来扶持本国的科技力量。德国科学开始被作为宗教一般得到了国人的重视乃至崇拜。当其他国家的大学仍然瞧不起科学的时候,德国的大学已经允许科学独立地发展,而且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不少有效的组织方法和形式,实验室,研究生指导制度,研究生院,研究所,专业科技刊物的出版等等,全都是德国首创的。

德国科学在19世纪的大发展,应该归功于它同德国科学传统的联系,以及官方的赏识,而在英法,这种赏识是需要去争取的。德国科学最有利的局面直到19世纪初才开始出现,正好赶上了姗姗来迟的国内工业革命。1825年德意志的卡尔斯鲁厄建立了第一所工科大学,后来在达姆斯塔特、慕尼黑、德雷斯顿和斯图加特新建的工科大学中培养了许多着重实用学科的技术人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