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道路的经济学分析(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4
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更重要很多倍。” [10] 向外国购买廉价商品,表面看来要合算一些,但这样做的结果,本国工业生产力就不能获得发展,将处于落后和从属于外国的地位。而采取保护关税政策,起初会使工业品的价格提高,经过一定时期,生产力提高了,商品生产费用就会降下来,其价格甚至会低于进口商品。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是积极的,其保护的对象以将来有前途的幼稚工业为限,对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利益也予以承认。他主张以保护贸易作为过渡时期,以自由贸易为最终目标。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不仅对德国工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而且对经济不发达国家,特别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国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第二,经济理论界对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利益理论提出了质疑。从理论上来讲,如果每个国家都按照比较成本和比较利益原则进行国际分工、生产和交换,那么每个国家的确都可以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获得好处。但是,这只是理论上的假设。在一系列假设中,最重要的是出口商品的生产 和销售没有市场容量的限界。然而,在现实经济中,由于市场的有限性和竞争的加剧,哪个国家也不会自动放弃自己所能进行的生产,都在努力生产自己所能生产的一切产品,出口所能出口的一切产品,至于能生产和出口多少,则完全取决于竞争。这里通行的是“绝对竞争优势”原则,而不是“比较优势”原则。如果这种质疑能够成立,那么转轨国家在初期竞争力太弱时,就不应盲目实行对外经济自由化方针,而应随着条件的创造逐步地对外开放。
这并不排斥积极推进对外经贸关系的发展。普京提出,俄罗斯对外经贸政策的基本方针是:积极支持企业和公司的对外经济活动;坚决抵制国际商品、服务及资本市场歧视俄罗斯的行为;争取尽快加入国际经济活动调节体系,首先是世界贸易组织。为了贯彻上述方针,主要采取以下政策:(1)通过降低和取消某些商品的出口关税,支持企业和公司扩大商品出口;同时,适当提高某些商品、主要是轻工食品的进口关税,保护国内市场。(2)实行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扩大科技含量高和深加工产品的出口比重放在首位,同时扩大传统优势产业、主要是能源和基本材料的出口,这些产品目前仍是主要创汇来源。(3)发展军工综合体,扩大军火出口。为此要增加对军工综合体的投资,加强先进军事技术的研制,完善国家军事订货机制,增加国家对军工综合体的支持。(4)加强与独联体国家的经贸合作。鉴于独联体的特殊地位和俄经济结构的特点,普京强调要把发展与独联体国家的经贸关系放在优先位置。(5)营建国际运输走廊,发展国际铁路运输。根据2000年在圣彼得堡召开的欧亚运输会议的决议,积极营建欧亚运输走廊体系,包括东西走廊和南北走廊,发挥俄罗斯在国际铁路运输中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6)加大引进外资的力度,与外资共建俄罗斯的“新经济”。普京高度重视引进外资对振兴俄罗斯经济的作用,认为“没有外国投资,国家的振兴将需要很长时间,将会困难重重。俄罗斯没有时间等待缓慢恢复。应该尽一切可能使外国资本投向俄罗斯。”为了进一步吸引外资,俄将重视经济特区,降低税率,允许工业用地自由买卖,开放资源开发项目,出台新产品分成法。(7)使外流资金返回俄罗斯。根本措施是改善投资环境,建立刺激资金流人的资本运作机制;同时,加强税收纪律,严格金融制度,加强海关监督。(8)对外关系贯彻国家利益优先的原则。俄罗斯对外关系战略几经调整,利益原则的重视程度也有起伏。普京总统和政府明确提出并再三强调俄罗斯对外关系要贯彻国家利益优先的原则。
六 注重社会政策
现代经济学认为,经济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因素,而且受伦理因素的影响很大,因此社会政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普京高度重视社会问题,提出“强国富民”的思想,把造福于人民,使公民过上好日子,作为新政权的最终目标。在收入分配方面,俄罗斯实行的是按劳动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按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三:
第一,“生产三要素论”。这是法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萨伊提出的一种价值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劳动、资本和土地是一切社会生产所不可缺少的三个要素,它们在生产中各自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分别创造并获得相应的收入:工资、利润、地租。这些收入构成生产费用,决定商品的价值。俄罗斯一些经济学者接受了西方经济学中的这一理论,把它作为按要素分配的理论基础 [11] 。
第二,“财富源泉论”。俄有的学者认为,“生产三要素论”混淆了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区别,把创造使用价值的要素等同于创造价值的要素,这是错误的。但是,从创造财富的角度考察,生产三要素的确都起重要作用。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曾批判拉萨尔提出的“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的错误观点,指出劳动和生产资料共同构成财富的源泉,并援引威廉·配第的名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既然财富是三要素创造的,那么财富的分配就应该按照三要素进行。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富由一个个商品构成,财富的分配实际上转化为对生产商品所获得的收入的分配。这样,“财富源泉论”就成为按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
第三,“所有制决定论”。分配方式是由所有制决定的,有什么样的所有制就有什么样的分配方式。任何所有制下的商品生产,其总收入都将分为四个基本部分,即用于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部分,用于个人收入分配部分,用于上缴税收部分,剩余部分。无论在公有制下还是在私有制下,收入分配的第一和第三部分都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第二和第四部分。由于所有权决定受益权和剩余索取权,在国家所有制下,剩余部分应归国家所有,即归生产资料所有者所有;同理,在非国家所有制下,剩余部分也应归生产资料所有者所有,即归资本所有。至于个人收入分配部分,随着向市场经济过渡也发生了变化,在进行个人收入分配时考虑的不只是劳动,还有技术和管理才能,因此个人收入的分配应该既按劳动分配也按要素分配。综合上述对总收入分配的第二部分和第四部分的分析,可以把收入分配总括为按劳动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
由于所有制结构和收入分配原则的变化,社会成员的收入和财富的差距大大扩大,贫富两极分化日益加剧。为了提高社会福利和缓解社会矛盾,俄罗斯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制度,普京时期将进一步完善这种保障制度。
在社会保障方面,政策的出发点有两种理论:
第一,社会安全阀理论。社会再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再生产是社会再生产的基本内容,劳动力再生产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物质资料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两者互为条件。为了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必须确保劳动力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因此必须保证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并对劳动者的失业、医疗和养老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同时,社会两极分化和贫穷是社会不稳定和犯罪的经济根源,为了保证社会安定和安全,必须在注意遏制收入不公和确保社会保障的三大基本方面的基础上,实施社会救济的安全底线政策。
第二,福利国家理论。庇古是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他的福利经济学主要研究国民收入数量和国民收入分配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其基本观点是:(1)在穷人的绝对份额不减少的条件下,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社会福利越大;(2)在不影响国民收入总量的条件下,穷人的绝对份额越大,社会福利越大。庇古认为,由于同量收入或货币,对穷人的边际效用大于对富人的边际效用,因而在不影响国民收入总量的情况下,收入越平均,社会福利越大。所以,他主张实行收入均
第二,经济理论界对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利益理论提出了质疑。从理论上来讲,如果每个国家都按照比较成本和比较利益原则进行国际分工、生产和交换,那么每个国家的确都可以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获得好处。但是,这只是理论上的假设。在一系列假设中,最重要的是出口商品的生产 和销售没有市场容量的限界。然而,在现实经济中,由于市场的有限性和竞争的加剧,哪个国家也不会自动放弃自己所能进行的生产,都在努力生产自己所能生产的一切产品,出口所能出口的一切产品,至于能生产和出口多少,则完全取决于竞争。这里通行的是“绝对竞争优势”原则,而不是“比较优势”原则。如果这种质疑能够成立,那么转轨国家在初期竞争力太弱时,就不应盲目实行对外经济自由化方针,而应随着条件的创造逐步地对外开放。
这并不排斥积极推进对外经贸关系的发展。普京提出,俄罗斯对外经贸政策的基本方针是:积极支持企业和公司的对外经济活动;坚决抵制国际商品、服务及资本市场歧视俄罗斯的行为;争取尽快加入国际经济活动调节体系,首先是世界贸易组织。为了贯彻上述方针,主要采取以下政策:(1)通过降低和取消某些商品的出口关税,支持企业和公司扩大商品出口;同时,适当提高某些商品、主要是轻工食品的进口关税,保护国内市场。(2)实行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扩大科技含量高和深加工产品的出口比重放在首位,同时扩大传统优势产业、主要是能源和基本材料的出口,这些产品目前仍是主要创汇来源。(3)发展军工综合体,扩大军火出口。为此要增加对军工综合体的投资,加强先进军事技术的研制,完善国家军事订货机制,增加国家对军工综合体的支持。(4)加强与独联体国家的经贸合作。鉴于独联体的特殊地位和俄经济结构的特点,普京强调要把发展与独联体国家的经贸关系放在优先位置。(5)营建国际运输走廊,发展国际铁路运输。根据2000年在圣彼得堡召开的欧亚运输会议的决议,积极营建欧亚运输走廊体系,包括东西走廊和南北走廊,发挥俄罗斯在国际铁路运输中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6)加大引进外资的力度,与外资共建俄罗斯的“新经济”。普京高度重视引进外资对振兴俄罗斯经济的作用,认为“没有外国投资,国家的振兴将需要很长时间,将会困难重重。俄罗斯没有时间等待缓慢恢复。应该尽一切可能使外国资本投向俄罗斯。”为了进一步吸引外资,俄将重视经济特区,降低税率,允许工业用地自由买卖,开放资源开发项目,出台新产品分成法。(7)使外流资金返回俄罗斯。根本措施是改善投资环境,建立刺激资金流人的资本运作机制;同时,加强税收纪律,严格金融制度,加强海关监督。(8)对外关系贯彻国家利益优先的原则。俄罗斯对外关系战略几经调整,利益原则的重视程度也有起伏。普京总统和政府明确提出并再三强调俄罗斯对外关系要贯彻国家利益优先的原则。
六 注重社会政策
现代经济学认为,经济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因素,而且受伦理因素的影响很大,因此社会政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普京高度重视社会问题,提出“强国富民”的思想,把造福于人民,使公民过上好日子,作为新政权的最终目标。在收入分配方面,俄罗斯实行的是按劳动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按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三:
第一,“生产三要素论”。这是法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萨伊提出的一种价值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劳动、资本和土地是一切社会生产所不可缺少的三个要素,它们在生产中各自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分别创造并获得相应的收入:工资、利润、地租。这些收入构成生产费用,决定商品的价值。俄罗斯一些经济学者接受了西方经济学中的这一理论,把它作为按要素分配的理论基础 [11] 。
第二,“财富源泉论”。俄有的学者认为,“生产三要素论”混淆了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区别,把创造使用价值的要素等同于创造价值的要素,这是错误的。但是,从创造财富的角度考察,生产三要素的确都起重要作用。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曾批判拉萨尔提出的“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的错误观点,指出劳动和生产资料共同构成财富的源泉,并援引威廉·配第的名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既然财富是三要素创造的,那么财富的分配就应该按照三要素进行。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富由一个个商品构成,财富的分配实际上转化为对生产商品所获得的收入的分配。这样,“财富源泉论”就成为按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
第三,“所有制决定论”。分配方式是由所有制决定的,有什么样的所有制就有什么样的分配方式。任何所有制下的商品生产,其总收入都将分为四个基本部分,即用于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部分,用于个人收入分配部分,用于上缴税收部分,剩余部分。无论在公有制下还是在私有制下,收入分配的第一和第三部分都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第二和第四部分。由于所有权决定受益权和剩余索取权,在国家所有制下,剩余部分应归国家所有,即归生产资料所有者所有;同理,在非国家所有制下,剩余部分也应归生产资料所有者所有,即归资本所有。至于个人收入分配部分,随着向市场经济过渡也发生了变化,在进行个人收入分配时考虑的不只是劳动,还有技术和管理才能,因此个人收入的分配应该既按劳动分配也按要素分配。综合上述对总收入分配的第二部分和第四部分的分析,可以把收入分配总括为按劳动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
由于所有制结构和收入分配原则的变化,社会成员的收入和财富的差距大大扩大,贫富两极分化日益加剧。为了提高社会福利和缓解社会矛盾,俄罗斯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制度,普京时期将进一步完善这种保障制度。
在社会保障方面,政策的出发点有两种理论:
第一,社会安全阀理论。社会再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再生产是社会再生产的基本内容,劳动力再生产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物质资料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两者互为条件。为了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必须确保劳动力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因此必须保证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并对劳动者的失业、医疗和养老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同时,社会两极分化和贫穷是社会不稳定和犯罪的经济根源,为了保证社会安定和安全,必须在注意遏制收入不公和确保社会保障的三大基本方面的基础上,实施社会救济的安全底线政策。
第二,福利国家理论。庇古是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他的福利经济学主要研究国民收入数量和国民收入分配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其基本观点是:(1)在穷人的绝对份额不减少的条件下,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社会福利越大;(2)在不影响国民收入总量的条件下,穷人的绝对份额越大,社会福利越大。庇古认为,由于同量收入或货币,对穷人的边际效用大于对富人的边际效用,因而在不影响国民收入总量的情况下,收入越平均,社会福利越大。所以,他主张实行收入均
上一篇:私有化与俄罗斯的六大财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