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发展路径研究(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4

5、农村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的产业化水平不够高,农业产业链条短,农产品增值转化比较低,初级产品多,高附加值的加工产品少。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大多都在80%以上,我国只有40%左右;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重大多在2.0—3.7:1以上,而我国只有约0.4:1;发达国家的加工食品约占饮食消费总值的90%,而我国仅25%左右。同时,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和利益关系还不够紧密。

三、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措施

l、制定新农村建设促进法,建立权益保障机制。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将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为法律规定,以法制作保障,确保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发展性。应尽快制定新农村建设促进法,明确政府对农业的投资占本级财政收入的比例,将农民减负事项纳入法制化轨道,明确失地农民的补偿、转移就业等权益保障机制。建立协调统一的财政支农机制,保证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稳定增长。使国民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主要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四方面倾斜。

2、加快农民的现代性成长。农民现代性成长既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维度,也是新农村的“软件”工程。社会流动与城市体验是农民现代性成长的重要途径。流动可以促进农民增加对社会变迁的适应性和谋生的能力,可以扩大农民的生活空间,建立超越地缘和血缘限制的各种新型关系。流动还有助于农民脱离土地的束缚,开阔眼界,降低行为的保守性和心理封闭性。研究表明,农民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并在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农民居住在城市,体验城市生活,对农民现代性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众传播媒介对于农民现代性成长是一种有效的刺激。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勒纳认为,大众传播可以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使人们积极投入到现代化的变革中去,他甚至把大众传播称为是国家发展中的“奇妙的放大器”,可以大大增加现代化的因素,加速现代化进程。伦纳和施拉姆在《开发中国家的传播与改变》一书中认为媒介接触程度是形成现代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接近传播媒介的个人或村落更有现代的态度,更积极以及更趋向于担任一个现代的角色,现代化的预兆与大众传播媒介的暴露程度之间的关系密切。”因此,加快农村大众传播网络特别是互联网络建设对培育农民现代性至关重要。

3、加强农民科技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因此,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培养出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最为迫切的要求和关键所在。

4、大力发展农民转岗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今后20—30年我国农村教育面临的最大课题就是如何将巨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压力转变成人力资源优势。按人口转移角度预测:每年通过升学转出400—5o0万,通过职业培训转出4o0万,在20—30年内自然减员1亿,转出l亿,新增1亿,农业人口(城乡二元户口制度改革后,以农业人口为准)减到全国人口的50%(农村8亿/全国16亿);通过进一步发展在50—60年内减到30%人口(4.8亿/16亿),实现农村城市化、现代化目标。按建国后城市化率发展过程预测(谨慎乐观预测):l982—2000年,城市化率增长15.51%,平均每年增长0.86%,要达到70%,需要39.5年。1953—2000年,城市化率增长22.83%,平均每年增长0.486%,要达到70%需70年。改革开放三十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迅猛发展,加上外资企业吸纳了近2亿农民工,今后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也不会达到这一速度可能略低于1978—20o0年的城镇化率发展速度,根据审慎乐观预测,约需要40—50年,快则2o40年实现,如果出现不可预测的情况可能推迟到2060—2O7O年,需要60—70年的时间。按照这一农村人口转移进程,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开展农村人力转岗培训,开发相关课程和教材,研究制定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加资金投入,任重而道远。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