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发展生态技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4

  
  2 生态技术的基本特征
  
  2.1 生态技术的基本内涵
  传统技术由于其科学基础的薄弱、构造机理的先天缺陷以及价值观的弊病,给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可以说。这种缺乏生态意识和节约意识的片面技术,是产生全球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原因。为了有效地消除全球问题,并防止它们的再生,从技术上讲,就必须扬弃这种有缺陷的传统技术,代之以一种能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的技术,这种技术应充分吸收传统技术的合理因素,尽可能地消除其负面效应,这就是在生态学基础上产生的生态技术。
  目前有关生态技术的概念还不统一,国内学者吕永龙、许健认为,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称谓包括:环境技术,环境友善技术,环境优先技术,“无公害工艺”(日本),“生态技术”,“生态工艺”等。生态技术概念的演化为技术的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同时也说明生态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1]。代锦认为,生态技术是指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生产性技术[2]。吕燕、杨发明认为,生态技术是一种节约资源、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3]。
  2.2 生态技术的基本特征
  关于生态技术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生态技术使用时不造成或很少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是生态技术最本质的特征。生态技术应力求达到低消耗、高产出、自循环、无公害的要求。生态技术应力求通过原材料的最充分利用而降低消耗。通过运行过程的生态化循环控制而避免或减少污染。通过资源的科学化配置和开发而获得最大整体效益。
  第二,生态技术应建立在现代生物学、生态学和信息科学等最新科学知识发展基础之上。生态技术的发展机理主要是以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为理论依据。以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基础,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为中心,以各种再生型或低耗型常规技术为补充,形成结构合理的整体性复合型技术网络体系。可以说生态技术强烈呼唤高新技术。高新技术可以在生态技术中找到用武之地。
  第三,生态技术能高效率地回收利用废旧的物资和副产品,把一个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品变成另一个生产过程的原材料,保持资源利用的不断循环。生态技术是能持续利用的,即既能满足目前的需要,又不损害未来世世代代的利益。它能被所有的人永远使用而不会造成资源枯竭或在环境方面造成无法承 受的后果。
  第四,生态技术是一个技术体系。生态技术不是指某一单项技术,而是一个技术群,或者说是一整套相互关联的技术,不仅包括工业清洁生产、生态农业,也包括生态破坏和污水、废气、固体废物防治技术,以及污染治理生物技术和环境监测高新技术。生态技术对高新技术的容量很大,可以说生态技术强烈呼唤高新技术。高新技术可以在生态技术中找到用武之地。从体系结构来看,生态技术应当以太阳能、生物能等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基础,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为中心,以各种再生型或低耗型常规技术为补充,形成结构合理的整体性复合型技术网络体系。
  第五,生态技术不以单项过程和生产单一产品的最优化为目标,而是以整个生产过程的综合性生产和多种产品产出的最优化为目标,实行非线性的、循环的生产工艺模式,实现资源的多层次利用。以及物质在工业系统中循环利用。输出的产品多样化和废物最少化。
  第六,生态技术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相对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生态技术的内涵和外延也将不断变化和发展,也就是说。在不同条件下,生态技术有不同的内容,这就是生态技术的动态性。这是由于技术因素是影响环境变迁的重要原因,技术因素可分为污染增加型技术、污染减少型技术和中性技术三种类型。人们在主观上希望尽可能采用污染减少型技术或发展生态技术。但是在客观上,技术因素的演变是客观条件作用的结果。包括经济、自然、社会、技术发展等各个方面。显然,把握生态技术的动态性,有助于认识技术因素演变的内在规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更有助于采取合适的技术对策,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减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3 发展生态技术: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的重要途径
  
  3.1 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现实紧迫性
  我国在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的同时,环境也受到严重的损害。长期以来只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所引发的环境问题愈来愈不容忽视,再加上经济、科技和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污染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当前我国所面临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因此,遏止环境恶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势在必行。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