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联方交易相关会计问题的探讨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4
论文关键词:关联方交易 非公允关联交易 信息披露
论文摘要:交易是否公允已成为企业的债权人、股东和其他企业信息使用着日益关注的问题。在我国市场上,为数不少的上市公司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关联交易。本文利用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关联方交易产生的原因。并在综合以上条件的情况下,提出了一些能够规范关联方交易的相关措施,使关联方交易能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0 引言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关联方交易在企业的全部交易活动中占越来越大的比重。关联方交易是否公允已成为企业的债权人、股东和其他企业信息使用着日益关注的问题。关联方交易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各式各样和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相互之间名目繁多的交易活动影响各方经营活动和会计信息的结果。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大量的关联方交易。
1 关联方交易的主要动机:盈余管理
关联方交易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权力控制主体的利益最大化。股权控制主体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利益,可以利用关联方交易获取超额利润率,或者通过关联方交易转移部分利润以达到获取超过非控股股东平均利润率的超额利润;信息控制主体可以通过关联方交易产生最符合其收益最大化的经济信息,如净利润、资产水平和净资产收益率等经营成果或财务状况。
1.1 盈余管理的内涵 斯考特认为,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表现。只要公司的管理人员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必定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公司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盈余管理是为了获得某种私人利益对外部财务报告进行有目的的干预。目前普遍被认可的是Healy和Wahlen对盈余管理的定义,即当管理者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建经济交易时,改变财务报告,从而误导一些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根本经济收益的理解,或者影响根据报告中会计数据形成的契约结果。
1.2 盈余管理的关联交易手段 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的盈余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关联购销、资产重组、托管经营、承包经营、租赁、资金占用费以及其他费用或收入转让等。以上各种形式的关联交易按照调节手段可分为关联方关系调节和定价调节,即确认调节和计量调节。首先,由于关联方关系构成的复杂性,公司可以通过关联方关系的确认与否对所需要遵循的会计准则进行选择,即进行确认调节。关联方交易的这一特性加大了盈余管理的可调控性。其次,定价调节是对交易的收入或成本费用所进行的调节。通过定价调节可以调控交易利润,进而达到调节公司利润的目的。
1.3 基于盈余管理的关联交易产生的条件 基于盈余管理的关联交易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契约磨擦(contracting frictions),一是沟通磨擦(communication frictions)。首先,根据契约理论公司可以看作是契约的联结,包括与雇员、供应商、资本提供者等的契约。公司是一系列契约的结合,公司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尽量降低契约成本。某些关联方交易可以降低契约成本,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保护公司及经营者自身的利益。如果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没有契约磨擦,没有磨擦成本,也不存在信息不对称,那么此类盈余管理发生的概率不大。当委托人——股东与代理人——公司管理当局两者的目标不一致,公司管理当局利用信息优势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十分明显。因此,股东与公司管理当局通过签订管理合约使两者的目标趋同。
论文摘要:交易是否公允已成为企业的债权人、股东和其他企业信息使用着日益关注的问题。在我国市场上,为数不少的上市公司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关联交易。本文利用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关联方交易产生的原因。并在综合以上条件的情况下,提出了一些能够规范关联方交易的相关措施,使关联方交易能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0 引言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关联方交易在企业的全部交易活动中占越来越大的比重。关联方交易是否公允已成为企业的债权人、股东和其他企业信息使用着日益关注的问题。关联方交易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各式各样和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相互之间名目繁多的交易活动影响各方经营活动和会计信息的结果。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大量的关联方交易。
1 关联方交易的主要动机:盈余管理
关联方交易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权力控制主体的利益最大化。股权控制主体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利益,可以利用关联方交易获取超额利润率,或者通过关联方交易转移部分利润以达到获取超过非控股股东平均利润率的超额利润;信息控制主体可以通过关联方交易产生最符合其收益最大化的经济信息,如净利润、资产水平和净资产收益率等经营成果或财务状况。
1.1 盈余管理的内涵 斯考特认为,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表现。只要公司的管理人员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必定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公司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盈余管理是为了获得某种私人利益对外部财务报告进行有目的的干预。目前普遍被认可的是Healy和Wahlen对盈余管理的定义,即当管理者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建经济交易时,改变财务报告,从而误导一些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根本经济收益的理解,或者影响根据报告中会计数据形成的契约结果。
1.2 盈余管理的关联交易手段 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的盈余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关联购销、资产重组、托管经营、承包经营、租赁、资金占用费以及其他费用或收入转让等。以上各种形式的关联交易按照调节手段可分为关联方关系调节和定价调节,即确认调节和计量调节。首先,由于关联方关系构成的复杂性,公司可以通过关联方关系的确认与否对所需要遵循的会计准则进行选择,即进行确认调节。关联方交易的这一特性加大了盈余管理的可调控性。其次,定价调节是对交易的收入或成本费用所进行的调节。通过定价调节可以调控交易利润,进而达到调节公司利润的目的。
1.3 基于盈余管理的关联交易产生的条件 基于盈余管理的关联交易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契约磨擦(contracting frictions),一是沟通磨擦(communication frictions)。首先,根据契约理论公司可以看作是契约的联结,包括与雇员、供应商、资本提供者等的契约。公司是一系列契约的结合,公司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尽量降低契约成本。某些关联方交易可以降低契约成本,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保护公司及经营者自身的利益。如果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没有契约磨擦,没有磨擦成本,也不存在信息不对称,那么此类盈余管理发生的概率不大。当委托人——股东与代理人——公司管理当局两者的目标不一致,公司管理当局利用信息优势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十分明显。因此,股东与公司管理当局通过签订管理合约使两者的目标趋同。
上一篇:浅论网络公众关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