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进程中都市农业发展问题浅析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4
[论文关键词] 都市农业;发展;城乡统筹
[论文摘要] 都市农业产生于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本质上是农业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一种新型高级形态。提出了发展都市农业促进城乡统筹的战略选择。
都市农业正在我国沿海以及内地一些与大城市毗邻的农村地区迅速发展。作为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出现的一种现代农业形式,它已成为我国各地探索加快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都市农业的健康发展,既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又充分发挥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从而有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
一、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对都市农业内涵的再认识
都市农业作为学术名词最早出现在日本学者青鹿四郎在1935年所发表的《农业经济地理》一书中,青鹿四郎给都市农业归纳为三个特征:存在于都市或周边地区;集约化很高的特殊形态农业;经济上依附于都市经济[1]。由于都市农业脱胎于城郊农业,上述关于都市农业特征的阐述与城郊农业的区别并不显著。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城市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都市农业己鲜明地显示着自己的特征:(1)都市农业是城乡边界模糊地区的农业。随着城市群的出现,大中小城市错综交横,呈网络状,处于其中的农村无论交通、信息,还是能源利用方面,享有与城市相似的便利和集聚,从本质上讲很难与城市截然区别。(2)都市农业是高集约化农业,是资本、设施、科技高度密集,并在生产经营方式上高度企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农业。(3)都市农业是多功能农业,不仅有经济功能,而且还具有生态、文化、社会诸多方面的功能,这与为城市提供充足的副食品作为惟一功能的城郊农业完全不同。
都市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形态,是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和城市与农村进一步相互融合而产生的、融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其实质是生产力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城乡之间差别逐步消失,农业同工业进一步结合过程中的一种发达形态的农业。(1)都市农业的多功能,特别是生态功能,以及所处空间的模糊化,是城乡差别逐渐消失过程中,农业的一种特殊形态,都市农业的健康发展将会使长期以来的城乡极端分离状态逐渐结束,既是农村的一部分,又是城市高级形态的有机部分。(2)都市农业高度集约化是农业同工业进一步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发达形态的农业。工农业的融合是一个浅层次向深层次逐渐演化的过程,第一阶段是通过机械力代替人力以及通过化肥改变农业的局部环境,第二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农业设施化,第三阶段是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对动植物生命过程的完全控制,实现如马克思所说的“新的较高级的综合——农业和工业的结合”[2]最终实现农业和工业的融合。
二、城乡统筹框架中的都市农业发展战略选择
(一)都市农业发展的战略定位。
现阶段都市农业还不是一种成熟形态的农业,在经济上并不具备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都市农业的产生和不断发展给人们在如何处理城市化推进与农业发展关系方面带来了极为重要的思想启示:(1)城市化并不是要化掉农业和农村,而是诱致农业从经营理念到操作方式等方面发生不断的变迁和演化,在城市化的诱导下,农业部门将日益成为一个功能繁多的开放循环的大产业体系。(2)城市化不是要在农业与农村之外再造一个与其相对的城市区域,它所引起的城乡关系的变化不是两者的日益对立而是两者的日益融合。都市农业的出现改变了城市工业——乡村农业的传统的产业分工体系,真正把城市与农业、城市居民与乡村居民密切地联系起来。城市化的最后结果是城乡一体化。
都市的现代农业是与工业并立的、充满生机的基础产业。但发展都市农业必须因地制宜。当前,无论我国的大城市还是中型城市的郊区,要在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都必然涉及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定位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郊区都有发展城市农业的条件。城市郊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定位。发展都市农业的地区,必须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市区人口多、城市功能比较强的大中城市,且具有发展都市农业自然条件(如良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等)。不具备发展都市农业条件的城市可以重点选择发展城郊型农业。将大城市城郊的农业定位在发展都市农业上,除了都市农业本身就是一种现代农业形态,还因为发展都市农业与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相统一;发展都市农业可以整合大城市的诸多优势,大城市有发展城郊型农业的经验和基础,更有条件进行城乡统筹发展。
上一篇:论市场营销课程改革的设想与建议
下一篇:论内部控制理论最新发展的背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