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选择的基础上,对日本学者提出的信息化指数模型进行修正,以此分析了山西省信息化指数。
论文关键词:信息经济 社会信息化 信息测度 山西省 信息化测度方法
1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的选择
目前,对信息经济的测度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由日本学者小松崎清介提出的信息化指数方法;二是美国学者马克卢普·波拉特的信息经济测度方法;三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知识经济测度方法。在我国经常使用的是前两种方法或其修改版本。第三种方法由于可操作性与实用性差,故使用较少。第二种方法虽极具可操作性,但所需数据多、计算复杂且工作量大,很难根据现有的统计资料做出识别和测算。而日本学者提出的信息化指数法由于数据获得容易,因此较为方便和实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纵向比较一个地区不同时期的信息化程度,还可以横向比较不同地区的信息化程度。在此笔者选用日本学者提出的信息化指数测度方法,分析山西省1998~2001年4年的信息化水平指数。
2信息化指数模型的修正
日本学者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提出了社会信息化指数方法。他分别从邮电、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行业中选出11个因素共4大类指标来衡量。但是,由于该模型是日本70年代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不适应现代信息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了。故本文从山西省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最新出现的一些指标,对原模型进行了适应性的修正(如图1),来更加精确地计算山西省的信息化指数。如在信息量方面,采用“人均年通长话次数”,略去“人均年通话次数”;由于“每万人书籍销售网点数”难以统计到,故用“人均年图书出版数”来代替,这样也能大致反映信息资源储备能力及信息量水平。“每平方公里人口数”在新的指标体系中未被删去,因为笔者认为其对山西省的信息量测算还是有一定意义的;根据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新增了“每万人互联网用户数”这一指标;在信息装备方面,用“每百户电视机拥有量”和“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来代替“每万人电视机拥有量”和“每万人计算机拥有量”。由于移动通讯设备及其服务的迅速普及,将“每百户拥有电话数”分解成“每百户固定电话拥有量”和“每百人移动电话拥有数”两项指标,以便更加清楚地加以区分。另外.统计工作者在统计个人消费中除衣食住外杂费的比例时,将城镇和农村分开看待,故在测算时,亦将信息系数分为两项指标来度量信息化指数。
信息化指数的具体测度方法是:以基年的各要素值的指数为100,将所测度年或地区的同类要素的绝对值除以基年的绝对值,再乘以100后得出各项指数;以类为单位,将各项要素的指数相加除以项数,分别得出信息量指数、信息装备率指数、通讯主体水平指数和信息系数指数;最后将4项指数相加除以4,其结果即为某年某地的信息化指数。
具体计算公式为:
为被确定为相对指数标准(基数)的某项指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