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山西省信息经济测定与比较分析(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4

  3.2测试结果分析
  3.2.1总体情况(信息化指数的变化)。由表l可以看出,1997~2001年山西省信息化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2001年的信息化指数为1997年的6.39倍,平均年递增幅度为2.1倍,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同时也应该看到山西省社会信息化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某些指标“人均年图书出版数”五年来呈持续下降的态势,这说明山西省在教育方面(尤其是文化普及方面)做得还不够,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笔者采用的修正后模型和其他国家、地区的模型,在模型的选择以及统计指标上有一定的差异,故笔者只选用了少部分的指标和周边省份(如河北省、陕西省)来进行横向比较,希望能够说明一些问题(如表2).

试论山西省信息经济测定与比较分析

  3.2.2信息量指数。山西省1997年信息量指数为100,2001年为1846,增长了近18.5倍。在4项一级指标中它的发展速度是最快的。而在6项二级指标中.各项指标增递参差不齐,有些指标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其中增长最快的指标为“每万人互联网用户数”,该项指标是笔者新增人指标体系的。笔者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互联网走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它对于信息量贡献很大,故将其纳入指标体系。它的上升速度最快,5年提高了105倍;而“人均年通长话次数”也稳步增长,5年上升了46%。出现了负增长的指标如“人均使用函件数”和“人均年图书出版数”,这说明现有用户或读者群的信息交流方式更倾向于新的形式,如网上查询、电子邮件、电话等。

  3.2.3信息装备指数。由表l可以看到,在4个二级指标中,信息装备指数的发展仅次于信息量指数的发展。山西省2001年信息装备指数为414,比1997年增长了近4倍多,这主要归功于计算机以及固定、移动电话的迅速普及。1999年以前,电话事业发展比较平稳,在这之后呈飞速发展态势,其中“每百户固定电话拥有量”5年上升了3倍多;移动电话的迅速普及也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使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了信息时代的优越性。电话是现代通讯的基础,国际上把电话普及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亚洲“四小龙”发展的一个共同的经验,就是电话的发展超前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国际电联1977年统计了77个国家的情况,得出了电话普及率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为:lgD=一3.1329+1.4051gX(其中,D为电话普及率;X为人均国民生产值)按上述关系计算,2000年山西省的电话普及率应为2O.64部佰户,而实际上为34.19部佰户,说明山西省的发展水平还是较超前的,但是若与国内其他省份进行横向比较,则该省还处于中下游水平。相对而言,山西省的移动电话情况稍好些,处于中偏上的水平,但是和发达地区以及周边省份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见表2)。从具体情况看,目前山西省的固定和移动电话主要集中于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的城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人员家庭中,而在一些生活条件较恶劣的偏远地区、山区则发展比较迟缓。故山西省在抓发展速度的同时,应注重各地区间协调发展。
  1997年至2001年。山西省“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据推测增长了近8倍,其速度虽然远远落后于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但也显示了山西省社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硬件水平发展的迅速。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